一种两栖起重机及履带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09760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两栖起重机,包括:起重臂,用于起吊各种物件;桁架,位于所述起重臂下方,用以稳固伸缩立柱;伸缩立柱,一端固定在所述起重机的底盘上,另一端与所述桁架和起重臂相连接,用以支撑所述桁架和起重臂;拉杆,一端固定在所述桁架的端部,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底盘上,用以平衡吊重;至少两个履带结构,分别设置在所述起重机两侧,用以所述起重机的行走;至少四个支腿,连接在所述底盘上,用以在起吊时支撑所述起重机的重量,所述履带结构的中间设有浮箱。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履带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两栖起重机可适应滩涂区域及浅海区域作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起重枳』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适于陆地、滩涂、浅海等区域作业的两栖起重才几。
技术介绍
随着国际能源形势的日益严峻,许多临海国家都加大对近海风能的开发。在近海滩涂区域进行风场建设时,需要能够适于滩涂区域作业的起重机,以吊装风机基础施工物料、风机零部件等。目前,常用的起重机包括履带起重机和全路面起重机。履带起重机不可以远距离行驶,需要较大的装配场地和配重,现场装配时间长,多用于场地条件较好的风场。全地面起重机可以在高速公路和野外行驶,机动性强,现场装配时间短,可用于山区、林场等场地崎岖的风场。^f旦是滩涂区域不同于陆地地区,滩涂区域的地基承载力低,现有的履带起重机和全路面起重机在滩涂区域作业时,由于地面的承载力不足,起重机的履带或车轮会陷入地下,难以行走。靠近海边的滩涂区域还一日两潮,最高潮位处的水位可达7m,普通的起重机更难以适应在这样区域作业。现有的海上风电吊装设备为自升降式驳船或漂浮式起重船。自升降式驳船的运输速度慢,受天气影响很大,而且为保证其稳定需要花费很大的代价。漂浮式起重船是通过其它的起重船按照风电设备的吊装要求改装而成。但是,上述海上风场的吊装设备由于吃水深度大,而且不能搁浅,而滩涂区域有水和没水交替出现,自升降式驳船或漂浮式起重船也难以在滩涂区域作业施工。综上所述,研发一种适于滩涂区域作业的两栖起重机,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两栖起重机,该起重机能够在滩涂区域作业。本专利技术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履带结构,该履带结构用于两栖起重机,保证两栖起重^L能够在滩涂区域作业。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两栖起重机,包括起重臂,用于起吊各种物件;桁架,位于所述起重臂下方,用以稳固所述伸缩立柱;伸缩立柱, 一端固定在所述起重机的底盘上,另一端与所述桁架和起重臂相连接,用以支撑所述桁架和起重臂;拉杆, 一端固定在所述衔架的端部,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底盘上,用以平衡吊重;至少两个履带结构,分别设置在所述起重机两侧,用以所述起重机的行走;至少四个支腿,连接在所述底盘上,用以在起吊时支撑所述起重机的重量,所述履带结构的中间设有浮箱。优选的,还包括至少四个桶形基础,分别设置在所述支腿底部,用于支撑所述支腿;所述桶形基础为中空的桶形物体,所述桶形物体的开口端向下,底部与所述支腿相连接。优选的,所述履带结构为四个,分别对称设置在所述起重机左右两侧的前后两端。优选的,所述履带结构上设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上设有立柱,所述立柱通过支撑梁连接所述底盘,所述立柱内设有可使支撑梁上下运动的液压马达。优选的,所述履带结构包括橡胶(或钢)宽基履带板、浮箱、两个驱动轮、及液压马达,所述浮箱设置在环形的所述橡胶宽基履带板中间,两个驱动轮分别固定在所述减速箱上,与所述橡胶宽基履带板相卡合,所述液压马达用以驱动所述两个驱动轮,驱动轮带动所述橡胶宽基履带板运动。优选的,所述履带结构还包括减速箱,所述减速箱连接所述液压马达和驱动轮,用于降低所述液压马达的输出转速,增大所述液压马达的输出扭矩,驱动所述驱动轮。优选的,所述浮箱的上下表面为平面,左右两端设有用于放置驱动轮的凹槽,所述凹槽上设有两个用于卡合所述驱动轮的卡钩。优选的,所述底盘上^:有气嚢和气泵,在水深在于安全水位时,所述气泵为所述气嚢充气,以浮起所述起重机。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一种履带结构,包括履带板、驱动轮、及液压马达,所述液压马达驱动所述驱动轮,所述驱动轮带动所述履带板转动,所述履带结构的中间设有浮箱。优选的,所述履带板为橡胶宽基履带板,所述驱动轮为两个,所述浮箱设置在环形的所述橡胶宽基履带板中间,两个驱动轮分别固定在所述浮箱的两端,与所述橡胶宽基履带板相卡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履带结构的中间设置有浮箱,在滩涂区域行走时,浮箱可增加履带结构的浮力,避免履带结构过多地陷入地面以下,保证履带结构正常运行。本专利技术在浅海作业时,起重机上的液压油缸可顶起底盘,使底盘离地高度达1.5-3.5米,让起重机能够在浅水区域行走和作业,增强起重机的环境适应能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起重机吊装状态时的轴侧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起重机转场状态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起重机的起重臂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起重机的伸缩立柱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起重机的油缸与履带连接方式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履带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的I部放大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浮箱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参见图1-图4,图1示出本专利技术起重机吊装状态,图2示出本专利技术起重机的转场状态,图3示出起重机的起重臂,图4示出起重机的伸缩立柱。起重机10的主体部件包括起重臂1、街架2、伸缩立柱3、拉杆4、履带结构5、支腿6、桶形基础7和底盘8。起重臂l铰接在起重台ll上,起重台11上的变幅油缸12连接在起重臂1靠近底部位置,为起重臂1提供一支点。工作时,通过调节变幅油缸12的支撑角度,可调节起重臂1伸出的角度。起重臂l为可伸缩式结构,伸缩节数优选为4,工作时,可根据起吊物件需搬运距离改变起重臂1的伸缩节数,以调整起重臂l的长度。街架2由两个"一"字形的支架21交叉组成,其中心位于起重臂1下方,两个支架21的端部固定四根拉杆4。桁架2可在起重臂1起吊物件时,稳固伸缩立柱3,让起重臂l保持平衡。伸缩立柱3的一端固定在底盘8上,另一端与起重臂1和桁架2相连接,支撑起重臂1和桁架2。伸缩立柱3的伸缩结构形式为单杠插销方式,伸缩节6数优选为6。通过调整伸缩立柱3的伸缩节数,可调节伸缩臂l的高度,以适应施工现场对起吊高度要求不一的需求。拉杆4为4根,拉杆4的一端分别固定在街架2的支架21端部,另一端固定在底盘8上。拉杆4用以平衡吊重,在增加起重机IO稳定性的同时,也增加起重能力。拉杆4与街架2的连接方式为铰接;拉杆4与街架2之间通过伸缩油缸(图卞未^出)连接,通过伸缩油缸的伸缩运动,调节拉杆4的预紧力,以平衡吊重。拉杆4整体结构可折叠。履带结构5可为4个,分别设置在起重机10的左右两侧的前后两端,为起重机10的行走机构。履带结构5的中间设置有浮箱51。在滩涂区域行走时,浮箱51可增加履带结构5的浮力,避免履带结构5过多地陷入地面以下,保证履带结构5正常运行。履带结构5上设有固定架52,固定架52的横截面为门字形,固定在浮箱51上。固定架52上固定连接立柱53,立柱53内置液压油缸(图中未示出),液压油缸的执行结构连接支撑梁54的一端,支撑梁54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底盘8上。在浅海行走时,如水面升高,为防止海水没过底盘8而影响起重机10作业,可启动各立柱53上的液压油缸,4个液压油缸的执行机构向上伸展,顶起底盘8的四个支撑梁54,让底盘8也随之升高。本专利技术起重机10的底盘8离地高度可达1. 5-3. 5米,使起重机10能够在浅水区域行走和作业,增强起重才几IO的环境适应能力。支腿6可为4个,分别连接在底盘8左右两侧的前后端,起重机10行走时,支腿6收起;起重机10起吊时,支腿6伸出,支撑起整个起重机10的全部重量。为使起重机10适应在地面支撑力较差的滩涂区域作业,本专利技术在支腿6的底端i殳置桶形基础7。桶形基础7为直径4支大的桶形物体,内部为中空结构。支腿6连接在桶形基础7的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两栖起重机,包括: 起重臂,用于起吊各种物件; 桁架,位于所述起重臂下方,用以稳固所述伸缩立柱; 伸缩立柱,一端固定在所述起重机的底盘上,另一端与所述桁架和起重臂相连接,用以支撑所述桁架和起重臂; 拉杆,一端固定 在所述桁架的端部,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底盘上,用以平衡吊重; 至少两个履带结构,分别设置在所述起重机两侧,用以所述起重机的行走; 至少四个支腿,连接在所述底盘上,用以在起吊时支撑所述起重机的重量,其特征在于,所述履带结构的中间设有浮 箱。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马飞李艳林王新明吴佳梁
申请(专利权)人:三一电气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