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强度钛合金板材多道次加热旋压成形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金属板塑性成形
,具体为一种高强度钛合金板材多道次加热旋压成形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薄壁曲母线形状零件在航空、航天、电力、船舶行业有着广泛应用,是关键的承力部件,既要求能够承受一定的载荷,又能够充分减重,提升装备的有效载荷,受加工工艺局限性,以往所使用的材料一般为铝合金,但铝合金耐热温度低,强度远远低于高强度钛合金,安全系数小,钛合金虽然强度高,但成形工艺难度大,往往需要加热成形,一般的热冲压工艺成形精度低,内外形面需要预留大量的机加工余量,而超塑成形工艺虽然成形精度高,但加工效率低,成本高,这都制约了钛合金薄壁曲母线零件的精确塑性成形,多道次热旋压工艺在制备薄壁复杂曲母线零件上有许多优势,材料利用率高、加工精度高、加工效率高,且能够提升材料强度性能,在燃料贮箱、整流罩、气瓶、喷管等零件上已经得到广泛使用,而高强钛合金往往在常温下难以成形,普通火焰加热的方式又存在温度不均匀,加热效率低,不够灵活等弊病,往往是根据视觉观察调整火枪流量和压力大小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强度钛合金板材多道次加热旋压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操作步骤为:S1,根据零件需求壁厚及加工余量,计算原始材料厚度及直径,一般多道次普通旋压减薄率为20%
‑
35%,需求零件的体积通过三维建模计算得到,设定为V1,圆板厚度为t0,则圆板直径计算得到:S2,通过激光切割、水切割、机械加工的方式得到直径为D,厚度为t0的平板旋压毛坯料(2),平板旋压毛坯料(2)边缘要进行打磨,不能存在毛刺缺口现象;S3,在材料变形之前需要对成形旋压模胎进行预热,防止成形过程中模胎吸收大量的平板料温度,导致成形温度不足产生缺陷;S4,旋压型胎(1)形面设计一般按零件理论内型面进行设计,必要时根据材料线膨胀系数及热胀情况进行补偿,旋压型胎(1)在变形过程中承受较大的扭矩与压强,同时又在高温作用下有较大的摩擦,故需设计为热作模具钢,一般型胎长度要适当加长20
‑
50mm,既给零件留有适当的加工余量,又可以隔绝主轴,防止对旋压设备热损坏;S5,旋轮(4)攻角及旋轮(4)形貌设计,旋轮(4)攻角一般设定为45
°
,这种攻角通用性较强,且不会跟模具发生干涉,旋轮(4)形貌设定为单锥面旋轮,多道次普旋成形圆角半径一般不小于原材料厚度t0,这里根据钛合金成形经验,设计为R10,将旋轮(4)安装在旋轮架上,拨动旋轮(4)旋转过程顺利流畅,旋轮(4)材质应为热作模具钢,洛氏硬度HRC≥52,保证在高温成形过程不会出现炸裂的缺陷;S6,根据零件形状绘制旋轮间隙线,以典型变曲率回转体零件为例,首先设定旋压间隙线,旋压间隙线是旋轮(4)与旋压型胎(1)的最近距离,旋压间隙一般设定为原材料壁厚的0.8
‑
1.0倍,这里设定为1.0倍,即t0,根据首件加工厚度再进行工艺设计与调整,加热旋压情况应采用较大间隙,一般温度越高间隙越大,但不超过原始板料的厚度;S7,绘制旋轮(4)运动轨迹,旋轮(4)运动轨迹能够控制旋压过程材料形变,是旋压每个过程的中间构型,设计旋轮(4)运动轨迹为圆弧线,根据零件长度设计轨迹数量,在起始旋压过程采用单道次往程旋压轨迹,一般为2道次,将材料进行预变形,使材料有倾倒型胎方向的趋势,后续设计成形旋压轨迹为多组成形轨迹,轨迹形式为,往程
‑
往程
‑
回程,这里设计为10组轨迹,经过...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