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清华大学专利>正文

mRNA加帽酶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809669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6 09: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mRNA加帽酶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制备可溶性mRNA加帽酶的方法,包括:将融合了MBP标签的蓝舌病毒、浮病病毒、非洲猪瘟病毒或小球藻病毒来源的加帽酶编码基因导入大肠杆菌受体细胞,对所得重组大肠杆菌进行诱导表达,收集菌体裂解,离心后从上清液中获得所述融合蛋白,即为可溶性mRNA加帽酶。本发明专利技术进一步构建了T7体外转录体系,进行加帽效果验证,结果发现来源于蓝舌病毒和浮病病毒的mRNA加帽酶被证明拥有比牛痘病毒加帽酶VCE更高的加帽活性。其中,来源于蓝舌病毒的mRNA加帽酶的活性要比VCE高出38%。本发明专利技术对于增强线形mRNA的稳定性并提高其在体内的翻译效率具有重要意义。的翻译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mRNA加帽酶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
,具体涉及mRNA加帽酶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介绍

[0002]mRNA最早由Sydney Brenner和Francis Crick在1960年发现。与DNA的双链双螺旋结构不同,mRNA通常为一条单链的线型多核苷酸链,约占细胞总RNA的3%。由于A

U、G

C配对现象的存在,大多数mRNA均具有复杂的二级结构(发卡、茎

环等)。mRNA在生物细胞内通常由脱氧核糖核酸(DNA)转录而来。对于不同的生物细胞种类,对mRNA的转录后修饰均不相同。这也导致了mRNA在这些生物细胞中结构上的差异。一般来说,在非真核生物细胞中,mRNA几乎不需要转录后修饰。而在真核细胞中,mRNA前体通常要经历5

端加帽反应、3

端加尾反应以及除去内含子的剪接反应形成成熟mRNA。因此,对于真核细胞来说,完整的mRNA结构包括5

端的帽结构,5

端非翻译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备可溶性mRNA加帽酶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1)将融合蛋白的编码基因导入大肠杆菌受体细胞,得到重组大肠杆菌;所述融合蛋白为将促溶标签MBP和来源于病毒的加帽酶通过连接肽融合而成;所述来源于病毒的加帽酶选自如下任一:来源于蓝舌病毒的加帽酶、来源于浮病病毒的加帽酶、来源于非洲猪瘟病毒的加帽酶、来源于小球藻病毒的加帽酶;(A2)对所述重组大肠杆菌进行诱导表达,收集菌体进行裂解,离心后从上清液中获得所述融合蛋白,即为可溶性mRNA加帽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融合蛋白自N端到C端由所述促溶标签MBP、所述连接肽和所述源于病毒的加帽酶顺次连接而成;和/或所述来源于蓝舌病毒的加帽酶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的第1

644位或SEQ ID No.1所示;和/或所述来源于浮病病毒的加帽酶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的第1

879位或SEQ ID No.2所示;和/或所述来源于非洲猪瘟病毒的加帽酶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3的第1

868位或SEQ IDNo.3所示;和/或所述来源于小球藻病毒的加帽酶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4的第1

330位或SEQ IDNo.4所示;和/或所述促溶标签MBP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5所示;和/或所述连接肽为柔性连接肽;进一步地,所述连接肽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6所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融合蛋白的编码基因为如下任一:(B1)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7的第1

3063位或SEQ ID No.7所示;(B2)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8的第1

3768位或SEQ ID No.8所示;(B3)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9的第1

3735位或SEQ ID No.9所示;(B4)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0的第1

2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元陈鑫杰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