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上工程桩头破除作业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09463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6 09: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上工程桩头破除作业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确定桩顶设计标高;预制钢筋笼作业平台;预制的钢筋笼作业平台进行试吊和试安装;钢筋笼作业平台吊装至桩顶;作业人员进入平台内侧;破除桩顶设计标高以上部分;作业人员退出钢筋笼作业平台,将钢筋笼作业平台吊装至下一根水上工程桩上继续作业。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水上工程桩桩头破除作业施工方法,使桩头的破除不受水位及潮汐的影响,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系数,以解决场区内水上工程桩头破除不便带来的施工进度缓慢。便带来的施工进度缓慢。便带来的施工进度缓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上工程桩头破除作业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水上施工作业
,尤其涉及水上灌注桩桩头破除的领域,具体为一种水上工程桩桩头破除作业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水上施工作业时,水上灌注桩桩头破除的方式较多,但是都会受到水域的影响。当水上灌注桩桩头露出水面,因水上作业是无可靠的作业面,大多采用浮船或者搭设平台作为桩头破除的操作面。浮船作为作业面容易受水流的影响,而且临水作业,对于落水情况很难防控。对于海洋环境则增加了潮汐水位的影响,一般潮汐水位高低差约3m高,若在退潮时进行破除桩头则需要候潮施工,若在船上破除,则需要不停的调整站立的高度,破桩非常不方便。而搭设水上施工操作平台则费时废料,且破除桩头后还要拆除,延缓施工进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上技术缺陷,提供一种水上工程桩桩头破除作业施工方法,使桩头的破除不受水位及潮汐的影响,提供工作效率和安全系数,以解决场区内水上工程桩头破除不便带来的施工进度缓慢。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水上工程桩桩头破除作业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采用水准仪对水上工程桩桩身标高进行弹线,确定桩顶设计标高,在桩身做好标记;步骤二、确定水上工程桩桩型和超灌高度,确定所需要的作业平台尺寸,预制钢筋笼作业平台;所述钢筋笼作业平台,包括内外嵌套设置的外防护层和内防护层,且外防护层和内防护层通过底部防护层焊接为一个整体;所述外防护层和内防护层均为由钢筋制作的圆柱形且同轴设置;外防护层的上端开口,内防护层的下端开口,外防护层和内防护层的下边缘高度相同;内防护层的上端圆面设置有多条交叉于圆心的支撑钢筋,所述内防护层的上端圆面为与所述桩头接触的平台附着面;所述底部防护层包括两端与外防护层和内防护层的下边缘焊接的连接钢筋和铺设在连接钢筋上的水平钢笆片;所述底部防护层上设置有底部通道门,在底部通道门一侧、外防护层下部设置有一个外侧门;外防护层顶部的边缘焊接有吊钩;步骤三、预制的钢筋笼作业平台进行试吊和试安装,检测底部通道门与外侧门的使用功能是否满足现场使用;步骤四、将经过检测过的钢筋笼作业平台吊装至桩顶,将平台附着面坐落在桩顶上,检查内防护层与桩身的间距,调整四周均匀;步骤五、作业人员根据钢筋笼作业平台与水位的关系,确定从外侧门进入或底部通道门进入平台内侧,并锁好门;步骤六、破除桩顶设计标高以上部分的钢护筒及剥离桩身竖向钢筋保护层混凝土,凿断桩芯;
步骤七、作业人员退出钢筋笼作业平台,由垂直运输装备将钢筋笼作业平台吊装至下一根水上工程桩上,再将已破除的桩芯吊装移除至指定位置;步骤八、重复步骤一~步骤七的工作直至破除所有指定桩头。
[0004]进一步的优化,预制的钢筋笼作业平台的内径大于水上工程桩桩外径100mm,预制的钢筋笼作业平台的外径大于其内径700mm,内防护层保持与水上工程桩桩身有50mm的间距,确保桩头在破除时,可以将桩进行整体切割。
[0005]进一步的,步骤二中:所述外防护层高2m, 外防护层包括主肋钢筋、水平加强箍和外防护纵横防护筋,所述主肋钢筋竖向间距600mm,水平加强箍水平间距1m;外防护纵横防护筋水平间距100~600mm,竖向间距200mm。防护筋过稀疏不利于安全,过密则没有必要,而且阻碍操作。
[0006]进一步的,步骤二中:所述内防护层高1.5m,设置内防护纵横防护筋,竖向等间距设置6道,横向等间距设置3道。
[0007]进一步的,步骤二中:所述底部通道门与外侧门均通过铰链与底部防护层形成整体,通过插销进行打开合。
[0008]进一步的,步骤五中:当水面与钢筋笼作业平台底部高度差不大于设定阈值时,用外侧门进入,当水面与钢筋笼作业平台底部高度差大于设定阈值时,从底部通道门进入钢筋笼作业平台内部。根据水位的高低可以选择从底部通道门进入或从侧门进入,方便操作。阈值的设定由水位来确定。
[000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先预制钢筋笼作业平台,再吊装到水上工程桩上,后破除水上工程桩桩头及外侧钢护筒,最后吊起预制钢筋笼作业平台,周转至下一根桩上。本专利技术的钢筋笼作业平台可通过垂直运输装置进行吊装,吊装完成后钢筋笼作业平台直接放置在桩身上,简便了安装工序,提高的施工效率。
[0010]2)本专利技术的钢筋笼作业平台为一个具有内支撑外防护的作业平台,供作业人员在内部对桩头破除,可提高桩头的破除效率。该钢筋笼作业平台可以锁住桩身,同时提供了一定的作业空间,在桩头破除后依然具有安全性。同时,钢筋的成本较低,存在损耗的修复和替换成本较低。
[0011]3)本专利技术的钢筋笼作业平台在破桩头以后可以吊走,可以作为定型化周转材料进行周转,提高整体施工进度。
[0012]4)使用本专利技术的施工方法不需要候潮施工,在高潮位和低潮位均可施工,其破桩的因素仅与桩身有关。减少了水上作业候潮作业的时间,提高了施工效率。
[0013]5)本专利技术的钢筋笼作业平台外部有防护网,可大大提高水上作业人员的落水安全系数。
[0014]6)本专利技术在使用时进入内部的方式为底部洞口爬梯和外侧门进入,不需要从顶部向下爬,提高了施工人员进入作业平台的安全系数。且底部通道门与外侧门的设置可以有高效的保证作业人员进入作业面的方式,不受水面与作业平台的高差影响。
附图说明
[001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施工剖面示意图;图2 为本专利技术中水上工程桩所处环境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钢筋笼作业平台整体结构立体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钢筋笼作业平台纵剖面轮廓示意图(省略外防护纵横防护筋和吊钩);图5为本专利技术钢筋笼作业平台俯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钢筋笼作业平台侧视结构示意图(省略内防护纵横防护筋);图7为本专利技术钢筋笼作业平台侧视结构示意图(省略外防护纵横防护筋和吊钩);附图标注:1.外防护层;2.内防护层;3.底部防护层;1

1.外侧门;1

2. 外防护纵横防护筋;1

3.吊钩;2

1.支撑钢筋;2

2.内防护纵横防护筋;3

1.水平钢笆片;3

2.连接钢筋;3

3. 底部通道门;4.水上工程桩;5.桩顶;6.桩顶设计标高;7.钢护筒;8.土层;9.水域。
具体实施方式
[0017]实施例1一种水上工程桩桩头破除作业施工方法,场内先制作钢筋笼作业平台,如图1所示,再将钢筋笼作业平台吊装至桩身上,坐落于桩头面层上,再对水上工程桩进行桩头破除,后吊装至下一根水上桩身上,最后吊装破除的桩头桩芯部分。
[0018]具体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采用水准仪对水上工程桩4桩身标高进行弹线,确定桩顶设计标高6,在桩身做好标记;如图2所示,水上工程桩4底部进入持力层土层8内,其上部浸泡在水域中,依据设计桩长,部分桩身外露在水面以上,从上到下依次分别为水上工程桩的桩顶5,桩顶设计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上工程桩桩头破除作业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采用水准仪对水上工程桩(4)桩身标高进行弹线,确定桩顶设计标高(6),在桩身做好标记;步骤二、确定水上工程桩(4)桩型和超灌高度,确定所需要的作业平台尺寸,预制钢筋笼作业平台;所述钢筋笼作业平台,包括内外嵌套设置的外防护层(1)和内防护层(2),且外防护层(1)和内防护层(2)通过底部防护层(3)焊接为一个整体;所述外防护层(1)和内防护层(2)均为由钢筋制作的圆柱形且同轴设置;外防护层(1)的上端开口,内防护层(2)的下端开口,外防护层(1)和内防护层(2)的下边缘高度相同;内防护层(2)的上端圆面设置有多条交叉于圆心的支撑钢筋(2

1),所述内防护层(2)的上端圆面为与所述桩头接触的平台附着面;所述底部防护层(3)包括两端与外防护层(1)和内防护层(2)的下边缘焊接的连接钢筋(3

2)和铺设在连接钢筋(3

2)上的水平钢笆片(3

1);所述底部防护层(3)上设置有底部通道门(3

3),在底部通道门(3

3)一侧、外防护层(1)下部设置有一个外侧门(1

1);外防护层(1)顶部的边缘焊接有吊钩(1

3);步骤三、预制的钢筋笼作业平台进行试吊和试安装,检测底部通道门(3

3)与外侧门(1

1)的使用功能是否满足现场使用;步骤四、将经过检测过的钢筋笼作业平台吊装至桩顶(5),将平台附着面坐落在桩顶(5)上,检查内防护层(2)与桩身的间距,调整四周均匀;步骤五、作业人员根据钢筋笼作业平台与水位的关系,确定从外侧门(1

1)进入或底部通道门(3

3)进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文珍徐继荣陈建超梅晓丽张振鹏赵春颖屈虹王冬李雨豪沈京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