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08275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6 08:49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车辆用门装置抑制开口方向的位移量并确保更大的门开口量。车辆用门装置具备第一连杆机构,该第一连杆机构由第一连杆臂和第二连杆臂形成,该第一连杆臂和第二连杆臂具有相对于车身的第一转动连结点和相对于车辆的门的第二转动连结点。车辆用门装置具备第二连杆机构,该第二连杆机构由与该第一连杆臂和第二连杆臂独立地设置的第一连杆臂和第二连杆臂形成。而且,支承于第一连杆机构的第一门和支承于第二连杆机构的第二门分别基于其所对应的第一连杆机构和第二连杆机构的动作而向互不相同的方向独立地进行开闭动作。并且,在第二连杆臂设置有连结长度可变机构,该连结长度可变机构能够变更该第一转动连结点和第二转动连结点之间的连结长度。二转动连结点之间的连结长度。二转动连结点之间的连结长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用门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用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以往,在车辆中存在具有向相互相反的方向进行开闭动作的所谓双开的门的车辆。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下述的车辆:该车辆具备在门开口部的前缘部具有转动支点的前部门和在门开口部的后缘部具有转动支点的后部门。另外,在该车辆中,设置于后部门的顶端部的锁扣与设置于前部门的顶端部的闩锁卡合,由此这些前部门和后部门被约束在全闭位置。并且,通过使用这样的双开门,能够确保较大的门开口量而实现乘降性的提高。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21

31907号公报
[0006]然而,绕设置于基端侧的转动支点进行开闭动作的上述那样的摆门具有下述的特征:随着门开口量变大,该门的顶端侧向门开口部的开口方向突出。因此,产生下述的状况:为了避免与例如位于其车宽外侧方向上的墙壁或在旁边停放的车辆等位于门开口部的开口方向上的障碍物的干涉,不能够使该摆门较大地进行开动作。并且,关于上述现有技术,也由此存在实际使用状况下的门开口量受到限制这样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车辆用门装置具备:第一连杆机构,该第一连杆机构由第一连杆臂和第二连杆臂所形成,该第一连杆臂和第二连杆臂具有相对于车身的第一转动连结点和相对于车辆的门的第二转动连结点;以及第二连杆机构,该第二连杆机构由与形成所述第一连杆机构的所述第一连杆臂和第二连杆臂独立地设置的所述第一连杆臂和第二连杆臂所形成,在该车辆用门装置中,支承于所述第一连杆机构的第一门和支承于所述第二连杆机构的第二门并列配置在设置于所述车辆的门开口部,由此,基于所述第一连杆机构和第二连杆机构的动作而向互不相同的方向独立地进行开闭动作,并且,在形成所述第一连杆机构的所述第一连杆臂和所述第二连杆臂以及形成所述第二连杆机构的所述第一连杆臂和第二连杆臂中的至少任一方设置有连结长度可变机构,该连结长度可变机构能够变更所述第一转动连结点和所述第二转动连结点之间的连结长度。
[0008]根据上述结构,基于第一连杆机构和第二连杆机构的动作,该第一门和第二门分别描绘圆弧状轨迹地进行开闭动作。即,在该开闭动作时,在中间的开闭动作位置上,这些第一门和第二门在其门开口部的开口宽度方向上移动。并且,由此,能够抑制向设有这些第一门和第二门的门开口部的开口方向突出的开闭动作的位移量。此外,例如在为设置于车身的侧面的门开口部的情况下,该“开口宽度方向”为车辆前后方向,“开口方向”为车宽方向。其结果是,能够避免与位于该门开口部的开口方向上的障碍物的干涉并确保更大的门
开口量。
[0009]而且,在门处于全闭位置附近的情况下,能够基于设置于支承该门的连杆机构的连结长度可变机构的动作而使该门的开闭动作轨迹从圆弧状轨迹变化。并且,由此,能够避免全闭位置附近处的相互干涉而没有顺序限制地使该第一门和第二门相互独立地进行开闭动作。
[0010]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车辆用门装置优选构成为,在由具有所述连结长度可变机构的连杆机构支承的所述门处于全闭位置附近的情况下,该门的开闭动作轨迹基于所述连结长度可变机构的动作而变化为沿着所述门开口部的开口宽度方向的直线状轨迹。
[0011]根据上述结构,在全闭位置附近,由具有该连结长度可变机构的连杆机构支承的门以描绘沿着门开口部的开口方向宽度的直线状轨迹的方式进行开闭动作。并且,由此,能够使第一门和第二门无顺序限制地相互独立地进行开闭动作。
[0012]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车辆用门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连结长度可变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杆机构侧,在所述第一连杆机构侧未设置所述连结长度可变机构。
[0013]即,对于第一门,通过不使其开闭动作轨迹变化,从而能够容易地确定不与该第一门干涉的第二门的开闭动作轨迹。并且,由此,能够构成简单地确保高可靠性。
[0014]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车辆用门装置优选的是,所述第一门是基于所述第一连杆机构的动作而向车辆前方侧进行开动作的前部门,所述第二门是基于所述第二连杆机构的动作而向车辆后方侧进行开动作的后部门。
[0015]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对设置于车身的侧面的门开口部配置向相互相反的方向进行开闭动作的所谓双开的前部门和后部门。而且,能够对这些前部门和后部门抑制向该门开口部的开口方向、也就是车宽方向外侧突出的开闭动作的位移量。并且,由此,能够避免与例如位于该车宽外侧方向上的墙壁或在旁边停放的车辆等位于门开口部的开口方向上的障碍物的干涉,并确保更大的门开口量。另外,一并地能够使这些前部门和后部门无顺序限制地相互独立地进行开闭动作。
[0016]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车辆用门装置优选的是,具备:门侧卡合部,该门侧卡合部设置于所述门的闭侧端部;以及车身侧卡合部,该车身侧卡合部设置于所述门开口部的闭侧端部,且该门的所述闭侧端部基于所述门的开闭动作而与所述门开口部的所述闭侧端部接触分离,所述门侧卡合部和所述车身侧卡合部中的一方侧具备轴状卡合部,该轴状卡合部在所述车辆的上下方向上延伸,所述门侧卡合部和所述车身侧卡合部中的另一方侧具备引导槽而成,该引导槽具有在所述门开口部的开口方向上相对的一对侧壁部,并在所述门的开闭动作方向上延伸,在所述门侧卡合部与所述车身侧卡合部卡合的所述门处于全闭位置附近的情况下,所述轴状卡合部配置于所述引导槽内。
[0017]根据上述结构,通过轴状卡合部配置于引导槽内,从而限制了设有该门侧卡合部的门在门开口部的开口方向上的位移。并且,由此,即使在形成连杆机构的第一连杆臂和第二连杆臂的距离接近而容易成为直线地排列的状态的全闭位置附近,也能够稳定地支承被该连杆机构支承的门。
[0018]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车辆用门装置优选的是,对由具有所述连结长度可变机构的连杆机构支承的所述门设置有所述门侧卡合部和所述车身侧卡合部。
[0019]根据上述结构,在门侧卡合部与车身侧卡合部卡合的状态下,基于连结长度可变
机构的动作,设置有该门侧卡合部的门的开闭动作轨迹从圆弧状轨迹变化为直线状轨迹。并且,由此,即使在与设置有门侧卡合部的一方的门成对的另一方侧的门处于全闭状态的情况下,也能够使该一方的门顺畅地进行闭动作至全闭位置、以及顺畅地从全闭位置进行开动作。
[0020]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车辆用门装置优选的是,具备:一对所述车身侧卡合部,该一对所述车身侧卡合部设置于所述门开口部的上缘部和下缘部;以及一对所述门侧卡合部,该一对所述门侧卡合部与各所述车身侧卡合部卡合。
[0021]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在全闭位置附近更稳定地支承设有该门侧卡合部的门。并且,存在下述的优点:也能够适用于在配置该车身侧卡合部的门开口部的闭侧端部不具有例如“B柱”那样的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结构体的所谓的无柱结构。
[0022]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车辆用门装置中,优选的是,在设有一对所述门侧卡合部的所述门的闭侧端部未设置将该门约束在全闭位置的锁定装置。...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用门装置,具备:第一连杆机构,该第一连杆机构由第一连杆臂和第二连杆臂形成,该第一连杆臂和第二连杆臂具有相对于车身的第一转动连结点和相对于车辆的门的第二转动连结点;以及第二连杆机构,该第二连杆机构由与形成所述第一连杆机构的所述第一连杆臂和第二连杆臂独立地设置的所述第一连杆臂和第二连杆臂形成,支承于所述第一连杆机构的第一门和支承于所述第二连杆机构的第二门并列配置在设置于所述车辆的门开口部,由此,基于所述第一连杆机构和第二连杆机构的动作而向互不相同的方向独立地进行开闭动作,并且,在形成所述第一连杆机构的所述第一连杆臂和第二连杆臂以及形成所述第二连杆机构的所述第一连杆臂和第二连杆臂中的至少任一方设置有连结长度可变机构,该连结长度可变机构能够变更所述第一转动连结点和第二转动连结点之间的连结长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门装置,其中,构成为:在由具有所述连结长度可变机构的连杆机构支承的所述门处于全闭位置附近的情况下,该门的开闭动作轨迹基于所述连结长度可变机构的动作而变化为沿着所述门开口部的开口宽度方向的直线状轨迹。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门装置,其中,所述连结长度可变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杆机构侧,在所述第一连杆机构侧未设置所述连结长度可变机构。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门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门是基于所述第一连杆机构的动作而向车辆前方侧进行开动作的前部门,所述第二门是基于所述第二连杆机构的动作而向车辆后方侧进行开动作的后部门。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门装置,其中,具备:门侧卡合部,该门侧卡合部设置于所述门的闭侧端部;以及车身侧卡合部,该车身侧卡合部设置于所述门开口部的闭侧端部,且该门的所述闭侧端部基于所述门的开闭动作而与所述门开口部的所述闭侧端部接触分离,所述门侧卡合部和所述车身侧卡合部中的一方侧具备轴状卡合部,该轴状卡合部在所述车辆的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久米将熊野圣人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爱信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