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理河道排污口污水处理的生态浮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076326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6 08: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治理河道排污口污水处理的生态浮床,包括浮床座,所述浮床座为矩形座,所述浮床座的顶侧和底侧分别装配有顶板和底板,所述顶板上固定安装有相应规格的水植座;该治理河道排污口污水处理的生态浮床,通过浮床座上各组件的设置,能够将其底侧的水体抽送至浮床座内侧,由水植座中水草及浮床座内侧的水藻对其进行净化,净化后的水体受虹吸作用影响穿过外喷座中的虹吸槽向外排出,从而能够系统地对一批量水体进行高效净化,同时净化后的水体被排放至水面上层,不会被处于水底的太阳能泵体重复抽送,保证该装置对于水体的净化效果,解决了现有装置只能对浮床水面周围一小片区域进行水体净化范围较小进而导致效果有限的问题。果有限的问题。果有限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治理河道排污口污水处理的生态浮床


[0001]本技术涉及污水净化用浮床
,具体为一种治理河道排污口污水处理的生态浮床。

技术介绍

[0002]生态浮床针对富营养化的水质,利用生态工学原理,降解水中的COD、氮和磷的含量。
[0003]经检索,专利申请号为202022844128.X的申请书中,公开了一种治理河道排污口污水处理的生态浮床,包括浮床,浮床包括浮体、填料、天然水草和太阳能控制组件,其中浮体为矩形块状,浮体的顶部开设有圆形状槽孔,其中填料为特质填充料,填料的填充范围大小与浮体的大小相适配,其中天然水草种植在填料上,其中太阳能控制组件位于浮床上中间位置,太阳能控制组件包括光伏控制器和蓄电池,本技术中,该治理河道排污口污水处理的生态浮床,电机通过远程开关进行控制,根据水体实际受污染情况决定启闭时间,电机驱动传动轴带动叶轮转动,起到机械曝气富氧作用,恢复水体自净能力,从而达到快速恢复水体自净功能的效果;上述浮床虽然能够通过其中的电机驱动叶轮来增加其富氧效果,保证水体自净能力,从而达到污水处理的效果,但是这种方式仍旧只对其底部范围内的水体进行净化,范围有限,同时自净效果也不明显且造价较高。
[0004]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治理河道排污口污水处理的生态浮床。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治理河道排污口污水处理的生态浮床,解决了现有装置只能对浮床水面周围一小片区域进行水体净化范围较小进而导致效果有限的问题。<br/>[0007](二)技术方案
[0008]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治理河道排污口污水处理的生态浮床,包括浮床座,所述浮床座为矩形座,所述浮床座的顶侧和底侧分别装配有顶板和底板,所述顶板上固定安装有相应规格的水植座;
[0009]所述浮床座顶部的四个角上固定安装有太阳能板座,所述浮床座底部的四个交上装配有管体,所述管体的底端装配有太阳能泵体,且浮床座的侧壁上开设有排水槽。
[0010]优选的,所述浮床座的外侧装配有呈矩形框状的浮圈,且浮床座底部底板的底面上还设置有圆形气囊座。
[0011]优选的,所述浮床座的外壁上设置有四组位置相对且位于浮圈顶侧的外喷座。
[0012]优选的,所述外喷座中开设有虹吸槽,所述虹吸槽由倒L形槽与弧形槽连通而成,所述弧形槽与外界相连通,且L形槽的顶侧设置在排水槽的外侧。
[0013]优选的,所述虹吸槽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管体,所述太阳能泵体通过管体与浮床
座内侧空腔相连通,且太阳能泵体电能的输入端与太阳能板座的输出端之间通过导线进行电性连接。
[0014]优选的,所述水植座主体为矩形框,所述水植座中装填有填料,所述填料中种植有水草,所述水草的根部设置在浮床座的内腔中,且浮床座内腔中还种植有相应类别水藻。
[0015](三)有益效果
[001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治理河道排污口污水处理的生态浮床。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7]该治理河道排污口污水处理的生态浮床,通过浮床座上各组件的设置,能够将其底侧的水体抽送至浮床座内侧,由水植座中水草及浮床座内侧的水藻对其进行净化,净化后的水体受虹吸作用影响穿过外喷座中的虹吸槽向外排出,从而能够系统地对一批量水体进行高效净化,同时净化后的水体被排放至水面上层,不会被处于水底的太阳能泵体重复抽送,保证该装置对于水体的净化效果,解决了现有装置只能对浮床水面周围一小片区域进行水体净化范围较小进而导致效果有限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内侧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侧视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底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浮床座;2、浮圈;3、顶板;4、水植座;5、太阳能板座;6、外喷座;7、管体;8、太阳能泵体;9、虹吸槽;10、排水槽;11、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请参阅图1

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治理河道排污口污水处理的生态浮床,包括浮床座1,浮床座1为矩形座,浮床座1的顶侧和底侧分别装配有顶板3和底板11,顶板3上固定安装有相应规格的水植座4;
[0025]浮床座1顶部的四个角上固定安装有太阳能板座5,浮床座1底部的四个交上装配有管体7,管体7的底端装配有太阳能泵体8,且浮床座1的侧壁上开设有排水槽10;
[0026]其中,在本实施例中,需要补充说明的是,该治理河道排污口污水处理的生态浮床,通过浮床座1上各组件的设置,能够将其底侧的水体抽送至浮床座1内侧,由水植座4中水草及浮床座1内侧的水藻对其进行净化,净化后的水体受虹吸作用影响穿过外喷座6中的虹吸槽9向外排出,从而能够系统地对一批量水体进行高效净化,同时净化后的水体被排放至水面上层,不会被处于水底的太阳能泵体8重复抽送,保证该装置对于水体的净化效果,解决了现有装置只能对浮床水面周围一小片区域进行水体净化范围较小进而导致效果有限的问题。
[0027]在本实施例中,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浮床座1的外侧装配有呈矩形框状的浮圈2,且浮床座1底部底板11的底面上还设置有圆形气囊座。
[0028]在本实施例中,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浮床座1的外壁上设置有四组位置相对且位于浮圈2顶侧的外喷座6。
[0029]在本实施例中,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外喷座6中开设有虹吸槽9,虹吸槽9由倒L形槽与弧形槽连通而成,弧形槽与外界相连通,且L形槽的顶侧设置在排水槽10的外侧。
[0030]在本实施例中,需要补充说明的是,虹吸槽9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管体7,太阳能泵体8通过管体7与浮床座1内侧空腔相连通,且太阳能泵体8电能的输入端与太阳能板座5的输出端之间通过导线进行电性连接。
[0031]在本实施例中,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水植座4主体为矩形框,水植座4中装填有填料,填料中种植有水草,水草的根部设置在浮床座1的内腔中,且浮床座1内腔中还种植有相应类别水藻。
[0032]此外,该装置无需外界电源驱动,自动化程度较高,同时构造简单且造价较低,实用性与适配性较强。
[0033]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将该装置装配外侧后投放至相应水面上,浮床座1外侧的浮圈2使其漂浮在水面上,由太阳能板座5对太阳能进行吸收并转化为电能,从而驱动太阳能泵体8将水底的水体抽送至浮床座1内腔中,由水植座4中的水草及浮床座1内腔中的水藻对所抽送的水体进行净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理河道排污口污水处理的生态浮床,其特征在于:包括浮床座(1),所述浮床座(1)为矩形座,所述浮床座(1)的顶侧和底侧分别装配有顶板(3)和底板(11),所述顶板(3)上固定安装有相应规格的水植座(4);所述浮床座(1)顶部的四个角上固定安装有太阳能板座(5),所述浮床座(1)底部的四个交上装配有管体(7),所述管体(7)的底端装配有太阳能泵体(8),且浮床座(1)的侧壁上开设有排水槽(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理河道排污口污水处理的生态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床座(1)的外侧装配有呈矩形框状的浮圈(2),且浮床座(1)底部底板(11)的底面上还设置有圆形气囊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理河道排污口污水处理的生态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床座(1)的外壁上设置有四组位置相对且位于浮圈(2)顶侧的外喷座(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红霞贺明亮申妍斌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万水达工程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