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生活饮用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05410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1: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小区生活饮用水处理装置,包括设于小区楼栋上的雨水集蓄管,雨水集蓄管的入水口位于小区楼栋的屋顶,多个雨水集蓄管的出水口共同汇集至输水管的入水口,其特征在于:小区空地上设有生物水处理池,输水管的出水口位于生物水处理池的顶部,所述生物水处理池从上至下依次分为细料层、中小石层和碎石层,所述细料层、中小石层和碎石层表面依附有绿衣菌、黄杆菌或藻类,所述生物水处理池的底部侧壁设有和生物水处理池内连通的龙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备能充分利用雨水资源同时免消毒、免漂白、免杀菌的有益效果。免杀菌的有益效果。免杀菌的有益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小区生活饮用水处理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雨水过滤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小区生活饮用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我国水资源紧缺,水处理成本高,且加药剂消毒造成二次污染的现象较为严重。当前,城镇供水一是采用二氧化氯、次氯酸纳、漂白粉、臭氧等药剂进行杀菌,居民饮用的桶装纯净水,无矿物质,且一般采用臭氧等消毒,这些化学药剂和有害气体,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健康。细菌等有机物被药剂杀死后,其原体(即死亡的细菌和有机物)仍残留在水中,被人类饮用,不卫生。二是水处理成本和运行管理高,据测算,采用二氧化氯、次氯酸纳、漂白粉、臭氧等消毒,需要水处理成本0.07—0.15元/m3。三是二氧化氯、次氯酸纳、漂白粉、臭氧等药剂进行杀菌处理,不环保,不生态。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能充分利用雨水资源、免消毒、免漂白、免杀菌的小区生活饮用水处理装置。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小区生活饮用水处理装置,包括设于小区楼栋上的雨水集蓄管,雨水集蓄管的入水口位于小区楼栋的屋顶,多个雨水集蓄管的出水口共同汇集至输水管的入水口,其特征在于:小区空地上设有生物水处理池,输水管的出水口位于生物水处理池的顶部,所述生物水处理池从上至下依次填充有细料层、中小石层和碎石层,所述细料层、中小石层和碎石层表面依附有绿衣菌、黄杆菌或藻类,所述生物水处理池的底部侧壁设有和生物水处理池内连通的龙头。
[0005]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生物水处理池的顶部敞口。/>[0006]进一步地,所述细料层内填充有直径为0.2~0.5mm的石英砂或河砂,细料层的厚度不小于0.5m。
[0007]更近一步地,所述中小石层内填充有直径为0.5~20mm的小石、直径为20~40mm的中石或瓜米石,中小石层的厚度不小于0.5m。
[0008]更近一步地,所述碎石层内填充有直径为40~80mm的碎石或鹅卵石,碎石层的厚度不小于1.0m。
[0009]更近一步地,所述细料层上方横向设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和输水管的出水口相连,输水管的出水口处设有阀门,进水管的侧壁间隔开设有出水孔。
[0010]更近一步地,所述进水管横向设于细料层上方10~20cm处。
[0011]更近一步地,所述碎石层内横向设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和龙头相连,所述出水管的侧壁间隔开设有集流孔。
[0012]更近一步地,所述出水管横向设于生物水处理池的池底上方10~30cm处。
[0013]更近一步地,所述小区楼栋的屋顶上设有雨水粗砂过滤池,所述雨水粗砂过滤池和雨水集蓄管的入水口相连。
[0014]本技术采用生物水处理池过滤的方式,通过细料层、中小石层和碎石层的物理过滤,以及依附在细料层、中小石层和碎石层表面的生物粘膜(绿衣菌、黄杆菌或藻类等)对杂质进行生物分解转化吸收,从而对流经生物水处理池的水体进行全自动的自然生态环保修复和净化,实现水质达标。此外,还充分利用了小区楼栋屋顶收集的雨水资源,进一步降低了运行成本。经过检测,经过滤的水质达到I类水,可实现直饮水,同时只需对填充料进行一年一次冲洗表层即可,运行维护成本费用低,经测算节约运行成本80%以上。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生物水处理池的结构图。
[0017]图3为雨水粗砂过滤池的结构图。
[0018]图中:雨水集蓄管1、输水管2、生物水处理池3、细料层4、中小石层5、碎石层6、龙头7、进水管8、阀门9、出水管10、雨水粗砂过滤池11、集雨槽12。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通过附图以及列举本技术的一些可选实施例的方式,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包括优选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0020]实施例:如图所示的一种小区生活饮用水处理装置,包括设于小区楼栋上的雨水集蓄管1,雨水集蓄管1的入水口位于小区楼栋的屋顶,小区楼栋的屋顶边缘开设有集雨槽12,集雨槽12内设有雨水粗砂过滤池11,雨水粗砂过滤池11设于集雨槽12内靠近雨水集蓄管1的入水口处。多个雨水集蓄管1的出水口共同汇集至输水管2的入水口,小区空地上设有生物水处理池3,生物水处理池3的顶部敞口,采用砖砌(或混凝土)建造,呈圆柱形,生物水处理池3的内径15~25m,池壁厚度30~50cm。输水管2的出水口位于生物水处理池3的顶部.
[0021]生物水处理池3从上至下依次填充有细料层4、中小石层5和碎石层6,细料层4和中小石层5之间设有透水土工织物,中小石层5和碎石层6之间设有透水土工织物。细料层4、中小石层5和碎石层6表面依附有绿衣菌、黄杆菌或藻类,细料层4内填充有直径为0.2~0.5mm的石英砂或河砂,细料层4的厚度不小于0.5m。中小石层5内填充有直径为0.5~20mm的小石、直径为20~40mm的中石或瓜米石,中小石层5的厚度不小于0.5m。碎石层6内填充有直径为40~80mm的碎石或鹅卵石,碎石层6的厚度不小于1.0m。
[0022]细料层4上方横向设有进水管8,进水管8和输水管2的出水口相连,输水管2的出水口处设有阀门9,进水管8的侧壁间隔开设有出水孔。进水管8横向设于细料层4上方10~20cm处。生物水处理池3的底部侧壁设有和生物水处理池3内连通的龙头7。
[0023]碎石层6内横向设有出水管10,出水管10和龙头7相连,出水管10的侧壁间隔开设有集流孔,相邻集流孔的间隔为10cm。出水管10横向设于生物水处理池3的池底上方10~30cm处。
[0024]下雨时,雨水落在屋顶的雨水粗砂过滤池11内,经过粗过滤,再依次通过雨水集蓄管1、输水管2和进水管8,最终从出水孔滴落至下方生物水处理池3内。
[0025]雨水在生物水处理池3内由上至下依次流经细料层4、中小石层5和碎石层6,在此过程中经过物理过滤和依附在细料层4、中小石层5和碎石层6表面的生物粘膜(绿衣菌、黄
杆菌或藻类等)对杂质进行生物分解转化吸收。最终流入集流孔,进入出水管10,从龙头7流出。
[0026]在此过程中,通过输水管2的出水口处设置的阀门9控制雨水流入量,使生物水处理池3内水平面维持在细料层4上20~30cm处。由于生物水处理池3的顶部敞口,因此有充足阳光照射过细料层4,细料层4表面会形成一层厚度为0.5~1.0cm的绿衣菌、黄杆菌或藻类等多种微生物集合而成的生物粘膜层,并逐渐往下蔓延,最终细料层4、中小石层5和碎石层6的表面均会包裹生物粘膜层。
[0027]细料层4、中小石层5和碎石层6的对杂志有着物理过滤、吸附的作用,而组成生物粘膜层的水生植物、微生物群吞食和捕捉、平衡和控制以及新陈代谢则对杂质进行生物分解和转化,对水体进行全面的自然生态环保修复和净化,实现水质达标。不需加药剂或臭氧消毒或机械动力,水处理过程生态环保,使水质达到直接饮用,经过检测,达到I类水,可实现直饮水。由于雨水本身杂质含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区生活饮用水处理装置,包括设于小区楼栋上的雨水集蓄管(1),雨水集蓄管(1)的入水口位于小区楼栋的屋顶,多个雨水集蓄管(1)的出水口共同汇集至输水管(2)的入水口,其特征在于:小区空地上设有生物水处理池(3),输水管(2)的出水口位于生物水处理池(3)的顶部,所述生物水处理池(3)从上至下依次填充有细料层(4)、中小石层(5)和碎石层(6),所述细料层(4)、中小石层(5)和碎石层(6)表面依附有绿衣菌、黄杆菌或藻类,所述生物水处理池(3)的底部侧壁设有和生物水处理池(3)内连通的龙头(7),所述生物水处理池(3)的顶部敞口,所述细料层(4)内填充有直径为0.2~0.5mm的石英砂或河砂,细料层(4)的厚度不小于0.5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区生活饮用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小石层(5)内填充有直径为0.5~20mm的小石、直径为20~40mm的中石或瓜米石,中小石层(5)的厚度不小于0.5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区生活饮用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碎石层(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香东冷涛刘大洋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省水利水电规划勘测设计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