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路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071336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6 0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管路支撑装置,该管路固定装置包括管夹、支撑座和减震件;减震件套设于管夹的中部,减震件设置为弹性材质;管夹的两端与支撑座连接固定,并形成限位腔,限位腔用于限制管路沿其径向方向的位移;管夹用于固定管路,管路设置在管夹与支撑座连接固定后形成的限位腔内,弹性材质的减震件使得管夹在固定管路时,管路与弹性材质接触,能够起到较佳的减震效果;减少了管路直接接触管夹时管路受到的磨损和产生的震动。路受到的磨损和产生的震动。路受到的磨损和产生的震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管路固定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管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管路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船舶管路支撑系统中,一般情况下是在管路和管夹体间通过增加非金属衬垫等方式达到绝缘的目的,常规通过施工人员手动固定、安放条形衬垫,条形衬垫安装过程中易滑动的情况,且易损坏。在需要减振降噪的区域安装管路时,条形衬垫减振的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管路安装中减震效果不佳的缺陷,提供一种管路固定装置。
[0004]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5]一种管路固定装置,其包括管夹、支撑座和减震件;减震件套设于管夹的中部,减震件设置为弹性材质;管夹的两端与支撑座连接固定,并形成限位腔,限位腔用于限制管路沿其径向方向的位移。
[0006]在本方案中,管夹用于固定管路,管路放置与支撑座上,管夹与支撑座连接固定所形成的限位腔用于容纳管路,使得管路在后续安装或焊接等操作过程中不会因为其受到外力或其自身重力等影响而言其径向发生位移;减震件套设在管夹的中部对管夹进行包裹,管路在安装入限位腔后直接与减震件接触,由于减震件设置为弹性材质,故而在管路震动时,弹性材质的减震件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从而实现减震的效果。
[0007]优选地,减震件与支撑座设置为绝缘材质。
[0008]在本方案中,弹性材质的减震件同时设置为绝缘材质,可以在实现对管路减震效果的同时实现绝缘效果。
[0009]优选地,管夹包括管夹本体和第一延伸部;支撑座包括凹面和朝向管夹的第二延伸部,第二延伸部包括凸起件,第一延伸部与第二延伸部抵接。
[0010]在本方案中,管夹与支撑座通过第一延伸部与第二延伸部的抵接实现连接,支撑座的凹面朝向管夹使得支撑座与管夹固定后会形成用于容纳管路的限位腔,实现固定管路的效果。
[0011]优选地,管夹本体与支撑座的凹面相对设置,且管夹与支撑座的连接处通过锁合组件连接固定。
[0012]在本方案中,管夹本体与支撑座的凹面相对设置形成限位腔,管夹与支撑座连接后,通过锁合组件进行固定,提高管路固定装置对管路固定的稳定性,避免管路后续安装或焊接等过程中的发生位移。
[0013]优选地,锁合组件包括连接部和限位部,连接部设置在第一延伸部与第二延伸部上,限位部与连接部卡合,用限制管夹与支撑座之间的相对位移。
[0014]在本方案中,限位部与处于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的连接部卡合,实现管夹与支撑座之间位置的相对稳定,进而实现对管路的稳定限位,一方面无需在管夹本体与支撑座的凹面处进行连接固定,提高了管路固定装置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另一方面,锁合组件的部分是由支撑座和管夹其自身结构组成,无需额外增设固定装置,节约了成本。
[0015]优选地,锁合组件设置为两个,第一延伸部设置为两个分别位于管夹的两端,第二延伸部设置为两个且分别位于支撑座的两端;限位部设置为螺栓,连接部设置为与螺钉相适配的通孔。
[0016]在本方案中,第一延伸部与第二延伸部位置相对,第一延伸部与第二延伸部上均设置有通孔,螺栓穿过通过通孔用以固定管夹与支撑座。
[0017]优选地,凸起件的外侧壁与管夹本体的内侧壁抵接,减震件的两端套设于管夹本体与凸起件的抵接处。
[0018]在本方案中,凸起部与管夹本体的内侧壁抵接,增加了管夹与支撑座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得二者之间的连接固定更加稳定,减震件套设在抵接处,使得减震件与管路的接触面积增大,同时也避免了存在为被减震件包覆的管夹与管路接触,从而影响减震和绝缘的效果。
[0019]优选地,管夹设置为金属材料,支撑座设置为马鞍形。
[0020]在本方案中,管夹设置为金属材料使得管夹自身结构更加稳定,又由于绝缘减震件的包覆,使得管夹与管路之间仍是绝缘状态;马鞍形的支撑座其自身结构稳定,与管路接触面积大,受力均匀,与地面或船体等接触面积较大,使得管路固定装置整体更加稳定。
[0021]优选地,减震件的内壁,和/或,外壁上设置有多个锯齿凸起,多个锯齿凸起的高度相等。
[0022]减震件的壁面设置有锯齿状凸起,能够进一步提高减震效果,在管路震动时缓冲效果更佳。
[0023]优选地,管路的外侧壁分别与减震件与支撑座抵接。
[0024]在本方案中,管路的外侧壁与减震件和支撑座抵接,在管路安装和后续操作中,防止管路和金属管夹接触产生静电和导电。
[0025]本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0026]管夹用于固定管路,管路放置与支撑座上,管夹与支撑座连接固定所形成的限位腔用于容纳管路,使得管路在后续安装或焊接等操作过程中不会因为其受到外力或其自身重力等影响而言其径向发生位移;减震件套设在管夹的中部对管夹进行包裹,管路在安装入限位腔后直接与减震件接触,由于减震件设置为弹性材质,故而在管路震动时,弹性材质的减震件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从而实现减震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本技术中管路固定装置固定管路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2为本技术中支撑座的结构示意图。
[0029]附图标记说明
[0030]1管路固定装置
[0031]10管路
[0032]20管夹
[0033]21第一延伸部
[0034]30支撑座
[0035]31第二延伸部
[0036]32凸起件
[0037]33凹面
[0038]41连接部
[0039]42限位部
[0040]20减震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4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并不因此将本技术限制在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0042]需要说明,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43]另外,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44]如图1至如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管路10固定装置1,其包括管夹20、支撑座30和减震件50;减震件50套设于管夹20的中部,减震件50设置为弹性材质;管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路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固定装置包括:管夹、支撑座和减震件;所述减震件套设于所述管夹的中部,所述减震件设置为弹性材质;所述管夹的两端与所述支撑座连接固定,并形成限位腔,所述限位腔用于限制管路沿其径向方向的位移。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路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件与所述支撑座设置为绝缘材质。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路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夹包括管夹本体和第一延伸部;所述支撑座包括凹面和朝向所述管夹的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二延伸部包括凸起件,所述第一延伸部与所述第二延伸部抵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路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夹本体与所述支撑座的所述凹面相对设置,且所述管夹与所述支撑座的连接处通过锁合组件连接固定。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路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合组件包括连接部和限位部,所述连接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延伸部与所述第二延伸部上,所述限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全昆陈新华许晓达刘彦范瑜徐恩飞刘尊渠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