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通地下室的可避让障碍物式过路支廊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06346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6 08:29
一种直通地下室的可避让障碍物式过路支廊结构,包括主管廊、管线引出夹层、下沉廊道、过路支廊和端墙,所述主管廊在管线引出部位舱室外扩,所述管线引出夹层设置在主管廊上方,其夹层舱室外扩,所述下沉廊道靠近主管廊一侧下沉廊道底板设置集水井,所述过路支廊垂直于道路长度方向布置,延伸至地下室边线,所述端墙用于过路支廊端部封堵,所述下沉廊道底板与过路支廊底板设置千分之三排水坡度,自远离主管廊一侧至靠近主管廊一侧向下倾斜。该结构管线无需通过端头井上翻即可直接用户管线接驳,且在廊外存在其他地下构筑物的情况下可灵活避让,便于支廊内积水收集与排放,适应性强,节省地下空间和工程投资。省地下空间和工程投资。省地下空间和工程投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直通地下室的可避让障碍物式过路支廊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综合管廊
,具体涉及一种直通地下室的可避让障碍物式过路支廊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综合管廊是能集中容纳电力、通讯、热力、燃气、给水、再生水等多种市政管线为一体的地下基础设施,可集约利用与优化配置城市地下空间资源,提高各类市政工程管线安全运营保障。综合管廊技术出现之前,市政管线通常采用架空、直埋以及电缆沟等方式敷设,存在影响城市景观,管道检修维护、扩容改造需要频繁挖掘道路,影响交通出行等诸多缺点。综合管廊作为一种管线地下立体敷设方式,既能解决管线架空和直埋带来的问题,又能提高管线安全性,同时还可为远期预留扩容改造的空间。
[0003]综合管廊内的管线主要为沿线地块服务,廊内管线一般采用直埋出线和支廊出线两种方式接入地块。其中直埋出线形式虽然较为简单灵活,但是这种方式带来的弊端与建设综合管廊的初衷相违背,后期管线检修维护、扩容改造带来的问题不可避免。现有的支廊出线形式,经过对公开专利进行检索,与本技术方案最相关的专利文献如下:
[0004]一种用于多舱综合管廊的接出管线过路支廊结构(授权公告号CN207944478U),包含有,综合管廊标准段,其具有两个以上的有管线接出舱且各所述有管线接出舱沿道路宽度方向布置;管线上翻层,其形成于各所述有管线接出舱的上方;过路端头井;以及过路支廊,其自所述过路端头井始延伸至所述管线上翻层的所述近道路侧壁板。该技术具有结构可靠,管线走向清晰,过路容量、埋深可调等多重优点。
[0005]通过对比分析,申请人认为上述技术方案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存在较大差异,不影响本申请的创新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直通地下室的可避让障碍物式过路支廊结构,该结构管线无需通过端头井上翻即可直接用户管线接驳,且在廊外存在其他地下构筑物的情况下可灵活避让,便于支廊内积水收集与排放,适应性强,节省地下空间和工程投资。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直通地下室的可避让障碍物式过路支廊结构,包括主管廊(1)、管线引出夹层(8)、过路支廊(15)和用于封堵过路支廊(15)端部的端墙(17),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廊在管线引出部位舱室外扩,所述管线引出夹层(8)设置在主管廊(1)上方,其夹层舱室外扩,所述主管廊一侧设置下沉廊道(11),下沉廊道(11)靠近主管廊一侧的下沉廊道底板(13)设置集水井(14),所述过路支廊(15)垂直于道路长度方向布置,且延伸至地下室边线(33),所述下沉廊道底板(13)与过路支廊底板(16)设置千分之三排水坡度,自远离主管廊一侧至靠近主管廊一侧向下倾斜。
[0008]优选的,所述主管廊(1)、过路支廊(15)横断面均为单舱。
[0009]优选的,所述主管廊顶板(2)设置预留洞口(18),洞口上覆网状型钢格栅(22)。
[0010]优选的,所述网状型钢格栅(22)上预留给水管道穿线孔(20)和再生水管道穿线孔(21)。
[0011]优选的,所述网状型钢格栅(22)上预留人孔(19),人孔(19)下方设置固定直爬梯(3)。
[0012]优选的,所述预留洞口(18)洞口周围设置防护栏杆(9)。
[0013]优选的,所述下沉廊道底板(13)与过路支廊底板(16)高程设置支廊尾部凸起结构(34)。
[0014]优选的,所述下沉廊道(11)与主管廊共用侧墙(10),且侧墙(10)处设置爬梯(12)。
[0015]优选的,所述端墙预埋防水套管(28,29,30,31)位置与过路支廊内管道位置保持一致,数量为多个。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7](1)本技术下沉廊道与过路支廊底板设置千分之三排水坡度,自远离主管廊一侧至靠近主管廊一侧向下倾斜,在靠近主管廊一侧的下沉廊道底板设置集水井,有利于支廊内积水收集与排放。
[0018](2)本技术廊内管线无需通过常规的端头井上翻至直埋管线高程,可直接由过路支廊与用户地下室管线接驳,大大节约了常规的端头井部分所占用的地下空间,为其他地下构筑物提供了更有利的敷设条件。
[0019](3)本技术下沉廊道的设置可使过路支廊灵活避让沿程其他地下构筑物,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0020](4)本技术主管廊在管线引出部位舱室外扩,可解决管线引出时廊内空间不足的问题。
[0021](5)本技术主管线引出夹层设置在主管廊上方,夹层舱室外扩,可解决管线引出时夹层空间不足的问题。
[0022](6)本技术过路支廊垂直于道路长度方向布置,延伸至地下室边线,便于廊内管线与地下室管线接驳。
[0023](7)本技术主管廊顶板设置预留洞口,洞口上覆网状型钢格栅,可防止坠落,电力和通讯线缆也可直接从网孔穿过,且洞口周围不靠墙侧设置防护栏杆,避免人员通行时踩踏发生危险。所述网状型钢格栅上预留给水管道穿线孔和再生水管道穿线孔,可解决大直径管道无法穿过钢格栅的问题,预留人孔且人孔下方设置固定直爬梯,便于检修人员上下通行。
[0024](8)本技术所述下沉廊道底板与过路支廊底板高程可根据具体障碍物位置进行调整,可解决支廊与其他地下构筑物高程上的冲突,根据具体地下室高程,可选择性设置支廊尾部凸起结构,用于解决支廊与地下室高差过大无法顺利衔接的情况。
[0025](9)本技术所述端墙预埋防水套管位置与过路支廊内管道位置保持一致,数量为多个,可解决各专业管道互相交叉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技术的俯视图。
[0027]图2为图1中A

A剖视图。
[0028]图3为图2中B

B剖视图。
[0029]图4为图2中C

C剖视图。
[0030]图中:1

主管廊舱室;2

主管廊顶板;3

固定直爬梯;4

主管廊电力管线;5

主管廊再生水管线;6

主管廊给水管线;7

主管廊通讯管线;8

管线引出夹层;9

防护栏杆;10

下沉廊道与主管廊共用侧墙;11

下沉廊道;12

爬梯;13

下沉廊道底板;14

集水井;15

过路支廊;16

过路支廊底板;17

端墙;18

预留洞口;19

人孔;20

给水管道穿线孔;21

再生水管道穿线孔;22

网状型钢格栅;23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通地下室的可避让障碍物式过路支廊结构,包括主管廊(1)、管线引出夹层(8)、过路支廊(15)和用于封堵过路支廊(15)端部的端墙(17),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廊在管线引出部位舱室外扩,所述管线引出夹层(8)设置在主管廊(1)上方,其夹层舱室外扩,所述主管廊一侧设置下沉廊道(11),下沉廊道(11)靠近主管廊一侧的下沉廊道底板(13)设置集水井(14),所述过路支廊(15)垂直于道路长度方向布置,且延伸至地下室边线(33),所述下沉廊道底板(13)与过路支廊底板(16)设置千分之三排水坡度,自远离主管廊一侧至靠近主管廊一侧向下倾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通地下室的可避让障碍物式过路支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廊(1)、过路支廊(15)横断面均为单舱。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通地下室的可避让障碍物式过路支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廊顶板(2)设置预留洞口(18),洞口上覆网状型钢格栅(2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直通地下室的可避让障碍物式过路支廊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聪聪徐爽吕彦王长祥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