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镜先端部染菌量采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06144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6 08: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内镜采样技术领域的一种内镜先端部染菌量采样装置,包括冲洗仓、集液瓶、集液管和冲洗瓶;所述冲洗仓为封闭的柔性腔体,所述冲洗仓的一端连接了对接管,所述冲洗仓的底部连接了导流管,所述对接管与冲洗仓内部连通,所述对接管能分离的套装在内镜先端部外,通过止流夹的配合,能够不需要反复使用注射器,能够反复的对内镜先端部进行冲洗采样,而且还能将洗脱液全量收集,有效避免洗脱液的泄露,提高采样准确性,并对采样的洗脱液进行方便的收集送检,还能有效减少采样过程中产生的气溶胶扩散,尤其适用于十二指肠镜先端部的采样,既提高了采样准确性,又保护了采样人员免受感染。人员免受感染。人员免受感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镜先端部染菌量采样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内镜采样
,特别是涉及一种内镜先端部染菌量采样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 15982—2012)描述的消毒后的内镜采样方法:取清洗、消毒后的内镜,采用无菌注射器抽取50mL含相应中和剂的洗脱液,从活检口注入冲洗内镜管路,并对冲洗内镜管路的洗脱液进行全量收集送检,当微生物总数超过一定标准则判定消毒、灭菌不合格,需要再次清洗、消毒、灭菌,直至染菌量采样检测结果合格方可使用,多位专家共同制定了十二指肠镜采样相关标准化方案,内镜这种医疗器械在医疗机构内的使用极广泛普遍,新内镜使用前和复用前,都要求进行严格的清洗、消毒、灭菌,微生物是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如果有微生物进入人体内会对身体产生不利影响,可能导致感染,因此使用前需要抽样检测内镜上的微生物总数,这种检测被称为染菌量检测和染菌量采样,任何采样环节的缺失,都会低估了内镜清洗、消毒、灭菌效果,可能会导致感染事件发生。
[0003]内镜结构包括:插入部,操作部,通用电缆,光导接头和相关配件,内镜内部的管路有钳子管路、吸引管路、送气/送水管路等,先端部位于插入部的末端,相对复杂的内镜先端部有送气/送水喷嘴、钳子管道出口、物镜、导光束、副送水管道出口等,尤其是十二指肠镜先端部,结构包括但不限于抬钳器、抬钳器钢丝、导丝锁定槽、挂钩、导光束、管路开口,不同于其他内镜的先端部,内镜上设置了阀体和接头,这是其本身的自有的标准结构。
[0004]目前内镜先端部染菌量采样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方法,采用无菌注射器抽取洗脱液50mL,从操作部的活检口注入冲洗内镜管路,洗脱液从内镜先端部流入无菌瓶内。这种采样方式只能采集到活检管路的先端部,无法采集到其他管路的先端部和先端部的其他结构,采样部位不完整,而且是“一过性”流出,无法多次有力度的冲洗,更无法对十二指肠镜先端部进行精细化采样,另外,这种采样方式洗脱液暴露在外界,容易受到污染,上述缘故导致这种采样方式无法对内镜先端部采样准确。
[0005]第二种方法,《十二指肠镜监测采样及培养规范》中,针对十二指肠镜先端部染菌量采样方法,冲洗和刷洗,有些内镜的先端部采样时,要放下抬钳器,用无菌移液管吸取1mL无菌水注入前段凹槽,并反复抽吸采样液5次后,将采样液吸入移液器中,提升抬钳器,重复前两次动作,最后将采样液吸入无菌瓶,用无菌水浸湿无菌刷,刷子刷洗凹槽的同时,升降抬钳器,最后用无菌剪剪断刷头,掉入无菌瓶,还有一些不同型号的内镜先端部采样时,放下抬钳器,将无菌瓶放在内镜前端的下方,用无菌移液管吸取1mL无菌水注入内镜凹槽,液体在重力作用下流入无菌瓶。再注入1mL无菌水到内镜凹槽中,将凹槽中残留的液体连同从前端流出的液体一同装进无菌瓶,提升抬钳器,重复前两次动作,用无菌水浸湿无菌刷,刷子刷洗凹槽的同时,升降抬钳器,最后用无菌剪剪断刷头,掉入无菌瓶,用一个新的无菌移液器重复以上步骤,这种方法在刷洗环节极易使采样液喷溅,导致采样液丢失,暴露在外
界,且操作时间长,容易受到污染,不利于菌落计数,还有十二指肠镜先端部缝隙不易洗刷到位,操作繁琐,刷洗时使用硬毛刷或过度用力刷洗,会使先端部出现划痕,导致漏水,致使抬钳器导丝从先端部脱落,抬钳器导丝弯曲或扭缠,使抬钳器不能工作,还有采样中反复使用移液管抽吸等环节会产生气溶胶,增加对采样人员的感染风险,不适用于内镜消毒、灭菌不合格而导致的疑似医院感染暴发调查,采样结果也不能用于确定内镜是无菌的。
[0006]内镜先端部染菌量采样需要将洗脱液全量收集,丢失越少越准确,污染越少越准确,需要反复多次冲洗,需要尽量减少采样污染,尤其是十二指肠镜先端部的采样必须采用特殊方式采样,还要减少十二指肠镜先端部采样过程中产生的气溶胶扩散,减少刷洗操作损坏先端部结构,既要更准确评估内镜清洗、消毒、灭菌效果,又要减少气溶胶对采样人员的危害,还要减少采样操作损坏先端部,这是目前的采样方式和设备很难将上述条件同时都做到的。
[0007]在进行内镜诊疗时,一般内镜的插入部会伸入患者体内,插入部的先端部充当医生的眼睛和手的作用。清洗、消毒、灭菌是必要的,一般的内镜清洗,只要用无绒布、清洗刷或海绵彻底刷洗,并擦拭内镜的所有外表面,只需要注意插入部先端的送气和送水喷嘴开口和物镜,确认擦掉了先端所有表面的所有碎屑即可,采样时在进行管路冲洗,洗脱液从先端部流出,即可同步完成相应管路先端部的采样。
[0008]十二指肠镜先端部结构复杂,存在清洗、消毒、灭菌盲区,清洗需要精细化刷洗。其他内镜结构简单,容易被清洗、消毒、灭菌,无需精细化刷洗,所以十二指肠镜先端部需要特别的采样方式来采样,与其他内镜的先端部采样完全不同,十二指肠镜先端部清洗时:需要要把先端部的保护帽从先端部拆下来,使先端部完全暴露出来,再将内镜浸泡在洗涤液中,用软毛刷或无绒布彻底刷洗或擦拭内镜所有外表面,特别小心送气和送水喷嘴开口,确保先端部所有表面彻底清洗到位,使用软毛刷刷洗钳子导丝及钳子管路开口凹槽,调节抬钳器位置,刷洗抬钳器两侧、抬钳器内部凹槽和抬钳器的中轴周围,刷洗先端部其他位置,清洗刷插入先端部的钳子管路开口,然后将其拔出,刷洗钳子管路,其他种类的内镜先端部结构简单,不需要如此复杂的清洗方式,因此,十二指肠镜先端部的采样需要特殊的采样方式和装置,确保先端部的染菌量尽可能多的采集。
[0009]内镜的采样需要将洗脱液全量收集,进行菌落计数时,洗脱液丢失越少越准确,污染越少越准确,尤其是十二指肠镜,先端部的采样必须采用特殊方式采样,任何采样环节的缺失,都会低估了内镜清洗、消毒、灭菌效果,可能会导致感染事件发生,还要减少十二指肠镜先端部采样过程中产生的气溶胶扩散,既要更准确评估内镜清洗、消毒、灭菌效果,又要减少气溶胶对采样人员的危害,可是目前的采样方式和设备很难将上述条件同时都做到,因此需要一种操作简单,准确性更高的装置,对内镜尤其是十二指肠镜的先端部,在密闭环境中完成采样操作。
[0010]基于此,本技术设计了一种内镜先端部染菌量采样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1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镜先端部染菌量采样装置,能够更准确的对内镜先端部进行采样,而且还能将洗脱液全量收集,有效避免洗脱液的泄露,提高采样准确性,并对采样的洗脱液进行方便的收集送检,同时还能通过止流夹的配合,能够不需要反复
使用注射器和移液器,也不需要拆装管线,能够反复的对内镜先端部进行冲洗采样,并且避免空气中的暴露污染,有效提高采样精度,同时在进行十二指肠镜先端部采样时,能防止采样过程中产生的气溶胶扩散。
[0012]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内镜先端部染菌量采样装置,包括:
[0013]冲洗仓、集液瓶、集液管和冲洗瓶;
[0014]所述冲洗仓为封闭透明的柔性腔体,所述冲洗仓的一端连接了对接管,所述冲洗仓的底部连接了导流管,所述对接管与冲洗仓内部连通,所述对接管能分离的套装在内镜先端部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镜先端部染菌量采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冲洗仓(1)、集液瓶(2)、集液管(4)和冲洗瓶(3);所述冲洗仓(1)为封闭透明的柔性腔体,所述冲洗仓(1)的一端连接了对接管(11),所述冲洗仓(1)的底部连接了导流管(12),所述对接管(11)与冲洗仓(1)内部连通,所述对接管(11)能分离的套装在内镜先端部外;所述集液瓶(2)为密封容器,所述集液管(4)为三通管,所述集液瓶(2)的顶部开设了集液口(23),所述集液瓶(2)的底部设置了排液口(22),所述冲洗仓(1)和集液瓶(2)之间通过集液管(4)密封连接,所述集液瓶(2)通过集液管(4)与导流管(12)能分离的密封连通;所述冲洗瓶(3)为封闭的弹性软瓶,所述冲洗瓶(3)上还连接了冲洗嘴(31)和上液管(32),所述冲洗嘴(31)和上液管(32)都与冲洗瓶(3)内部连通,所述冲洗嘴(31)密封伸入在冲洗仓(1)内部,所述冲洗嘴(31)朝向对接管(11)在冲洗仓(1)的开口设置,所述上液管(32)与排液口(22)能分离的密封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镜先端部染菌量采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管(12)通过密封接头(5)与集液管(4)的一端口密封连接,所述集液口(23)也通过密封接头(5)与集液管(4)的另一端口密封对接;所述集液管(4)的每个管口上都设置了止流夹(6);所述导流管(12)上也设置了止流夹(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内镜先端部染菌量采样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海城赵淑好吴凡林霄严寒若韩秋凤张馨遥林欣仪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