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传感器的接触组件及其固定结构和气体传感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059753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6 08: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体传感器的接触组件及其固定结构和一种气体传感器结构。该接触组件包括接触支架和安装于该接触支架中的接触端子,该接触端子的背部支撑板的第一侧边延伸出一段向后方径向弯折的轴向防脱结构,并与该接触支架内的轴向限位槽在第一方向抵接,该背部支撑板的背面与该接触支架内的贯通槽内的第一面在第二方向抵接,该背部支撑板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延伸出一段向前方径向弯折的至少一个径向防脱结构,并与该贯通槽内的第二面在第三方向弹性抵接,其中,该第一方向、该第二方向和该第三方向互相垂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对接触端子在X、Y、Z三轴均采用限位结构,提高了接触端子在径向和轴向上防脱出的可靠性。接触端子在径向和轴向上防脱出的可靠性。接触端子在径向和轴向上防脱出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体传感器的接触组件及其固定结构和气体传感器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传感器领域,具体涉及了一种气体传感器的接触组件、一种气体传感器的接触组件固定结构,以及一种气体传感器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气体传感器结构内部的接触端子和接触支架之间互相配合以限位防脱。但是,传感器的接触端子在接触支架中,X、Y、Z轴方向上均存在间隙,从而导致接触端子在接触支架内的多个方向仍可以活动,装配后接触端子位置存在随机性。
[0003]进一步地,由于接触端子在与接触支架配合的过程中存在一定间隙,从而导致接触端子与接触支架之间用于

Z轴(向下)方向防脱限位的结构无法相互抵接。若接触端子在与接触支架在

Z轴方向的防脱结构失效,接触端子在产品组装过程中会向

Z轴方向移动,进而无法实现固定安装。
[000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领域亟需一种气体传感器的接触组件固定技术,能够对于接触端子在X、Y、Z三轴均采用限位结构,提高接触端子在径向和轴向上防脱出的可靠性,从而保证接触端子与传感元的接触不会因为晃动而产生变化。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以下给出一个或多个方面的简要概述以提供对这些方面的基本理解。此概述不是所有构想到的方面的详尽综览,并且既非旨在指认出所有方面的关键性或决定性要素亦非试图界定任何或所有方面的范围。其唯一的目的是要以简化形式给出一个或多个方面的一些概念以为稍后给出的更加详细的描述之前序。
[0006]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气体传感器的接触组件、一种气体传感器的接触组件固定结构,以及一种气体传感器结构,能够对于接触端子在X、Y、Z三轴均采用限位结构,提高接触端子在径向和轴向上防脱出的可靠性,从而保证接触端子与传感元的接触不会因为晃动而产生变化。
[0007]具体来说,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的上述气体传感器的接触组件,包括接触支架和安装于该接触支架中的接触端子,该接触端子的背部支撑板的第一侧边延伸出一段向后方径向弯折的轴向防脱结构,并与该接触支架内的轴向限位槽在第一方向抵接,该背部支撑板的背面与该接触支架内的贯通槽内的第一面在第二方向抵接,该背部支撑板的该第一侧边和/或第二侧边延伸出一段向前方径向弯折的至少一个径向防脱结构,并与该贯通槽内的第二面在第三方向弹性抵接,其中,该第一方向、该第二方向和该第三方向互相垂直。
[0008]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径向防脱结构包括侧壁弹片,该侧壁弹片径向向外延伸,以与该贯通槽内的第二面在该第三方向弹性抵接。
[0009]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贯通槽的第二面内设有径向限位槽,该侧壁弹片径向向外延伸的上端面与该径向限位槽的上端面间隙配合。
[0010]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该侧壁弹片径向向外延伸的侧面与该径向限位槽的侧壁间隙配合。
[0011]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背部支撑板的该第一侧边和该第二侧边分别延伸出向前方径向弯折的两个径向防脱结构,两个径向防脱结构分别与该贯通槽内相对的两个第二面在该第三方向弹性抵接。
[0012]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接触支架内包括多个贯通槽,其中,多个贯通槽之间通过隔板相隔设置,该径向防脱结构的下端面设有导向部,该导向部与该隔板的上端接触,以引导多个接触端子进入对应的多个贯通槽。
[0013]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导向部设置于该径向防脱结构的下端面的最外侧,并具有内切的倒角面。
[0014]此外,根据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的上述气体传感器的接触组件固定结构,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接触组件;以及弹簧夹,套接于接触支架外周台阶的上端面,以下压固定该接触组件,其中,该弹簧夹的侧壁设有弹性卡位结构,用于与套设在该弹簧夹外部的保护套径向抵接固定。
[0015]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弹性卡位结构包括若干个径向向外脱出的弹簧夹弹片,用于与套设在该弹簧夹外部的保护套径向抵接固定。
[0016]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弹簧夹弹片呈圆弧形径向向外脱出,该弹簧夹弹片与该保护套的内壁的接触角度呈15
°
以上的锐角。
[0017]此外,根据本技术的第三方面提供的上述气体传感器结构,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气体传感器的接触组件固定结构。
附图说明
[0018]在结合以下附图阅读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之后,能够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在附图中,各组件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并且具有类似的相关特性或特征的组件可能具有相同或相近的附图标记。
[0019]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气体传感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气体传感器中的接触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气体传感器中的接触支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2]图4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接触端子与接触支架定位示意图;
[0023]图5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接触端子与接触支架的安装示意图;
[0024]图6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安装完接触端子的接触支架的沿X轴方向的侧面剖视图;
[0025]图7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安装完接触端子的接触支架的沿Y轴方向的侧面剖视图;
[0026]图8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保护套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9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气体传感器中的弹簧夹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10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气体传感器中的接触支架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0029]图1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弹簧夹与接触支架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1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接触支架在气体传感器内装配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0031]图1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接触支架在气体传感器内定位的结构示意图。
[0032]附图标记:
[0033]100气体传感器结构;
[0034]110上层保护套;
[0035]120多孔防护层;
[0036]130六角座;
[0037]140密封圈;
[0038]141密封填料;
[0039]142密封垫片;
[0040]143密封套管;
[0041]150衬套;
[0042]160导线;
[0043]170传感元;
[0044]180接触组件;
[0045]181、200接触端子;
[0046]182、300接触支架;
[0047]183、900弹簧夹;
[0048]190保护套;...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体传感器的接触组件,包括接触支架和安装于所述接触支架中的接触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端子的背部支撑板的第一侧边延伸出一段向后方径向弯折的轴向防脱结构,并与所述接触支架内的轴向限位槽在第一方向抵接,所述背部支撑板的背面与所述接触支架内的贯通槽内的第一面在第二方向抵接,所述背部支撑板的所述第一侧边和/或第二侧边延伸出一段向前方径向弯折的至少一个径向防脱结构,并与所述贯通槽内的第二面在第三方向弹性抵接,其中,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互相垂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防脱结构包括侧壁弹片,所述侧壁弹片径向向外延伸,以与所述贯通槽内的第二面在所述第三方向弹性抵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贯通槽的第二面内设有径向限位槽,所述侧壁弹片径向向外延伸的上端面与所述径向限位槽的上端面间隙配合。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弹片径向向外延伸的侧面与所述径向限位槽的侧壁间隙配合。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接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部支撑板的所述第一侧边和所述第二侧边分别延伸出向前方径向弯折的两个所述径向防脱结构,两个所述径向防脱结构分别与所述贯通槽内相对的两个所述第二面在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建煌杨鸣孙晓庆张容榕袁梦杨濮明华
申请(专利权)人: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