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变距的真空取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059702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6 08: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可变距的真空取料装置,包括转接板、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之间设置有导向轴,导向轴上滑动设置有第一变距板和第二变距板,第二变距板上设置有插块,第一变距板上固设有拉规,拉规的两侧设有卡口,相邻的插块浮动插设于卡口内,使得第一变距板和第二变距板之间形成联动机构,第一安装板上设有驱动气缸,驱动气缸通过驱动与之固接的第一变距板水平移动来扩大或缩小第一变距板和第二变距板之间的间距;转接板上连接有真空发生器,第一变距板和第二变距板的底部连通有一组吸头,真空发生器通过真空管路与吸头连通。本方案设置可水平滑动的变距板来调节吸头之间的间距大小,方便快捷,节约能耗。节约能耗。节约能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变距的真空取料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真空吸头取料装置
,具体地涉及一种可变距的真空取料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实验室等需要实验场景中,吸头是常见的实验用具,传统的吸头上料是逐个拿取吸头进行上料,这样的效率过低,不适应大批量的工作量。为了便于真空吸头的大批量上料,产生了可以一次性抓取多个真空吸头的机械手,但是常规的机械手端部的抓取吸头的位置是固定的,这使得对于吸头的放置位置要求很严格,需要取料机构和放料机构中的放置位置都和抓取的位置相匹配,这给实际应用带来极大不变。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公告号CN208963410U揭示了一种可以变距的真空吸头。但是其中其推动滑块滑动的推杆内置于滑块,推杆通过其变化的外径产生的轴肩来驱动滑块移动进行变径,推杆需要根据变径距离设置其直径,这使得推杆两端的直径差距较大,容易产生断裂,也使得推杆的长度十分有限,无法设置多个滑块;同时,滑块套设于推杆上的通孔也需要分别设置,加大了制造难度和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可变距的真空取料装置。
[0005]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6]可变距的真空取料装置,包括转接板和固接于所述转接板的底部两侧的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之间水平设置有一组导向轴,所述导向轴上滑动设置有一组间隔设置的第一变距板和第二变距板,所述第一变距板的第一侧的上部或下部设置有所述安装孔,所述第二变距板的第一侧的上部和下部均设置有插块,每个所述第一变距板通过所述安装孔固设有一拉规,所述拉规上下交错间隔设置,所述拉规的两侧分别设有宽度大于所述插块的卡口,相邻的插块浮动插设于所述卡口内,使得所述第一变距板和第二变距板之间形成联动机构,所述第一安装板的外侧设置有一驱动气缸,和所述第一安装板相邻的第一变距板与所述驱动气缸的气缸头固接,和所述第二安装板相邻的第二变距板与所述第二安装板固接,所述驱动气缸通过驱动与之固接的第一变距板水平移动来使得所述第一变距板和第二变距板之间的间距扩大或缩小;所述转接板上连接有真空发生器,每个第一变距板和第二变距板的底部连通有一组吸头,所述真空发生器通过真空管路与所述吸头连通并控制所述吸头进行取放料。
[0007]优选的,所述驱动气缸向前推动与之固接的第一变距板,使得所述插块与所述卡口的右侧面抵接,此时所述第一变距板和第二变距板之间的间距最小;所述驱动气缸向后拉动与之固接的第一变距板,使得所述插块与所述卡口的左侧面抵接,此时所述第一变距板和第二变距板之间的间距最大。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变距板的第二侧的上部和下部均设置有所述安装孔,所述第二变距板的第二侧的上部和下部均设置有插块,所述第一变距板两两之间的第二侧上下交错设置所述拉规,且所述第一变距板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上的所述拉规也上下交错设置。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变距板和第二变距板上嵌设有滑块,所述滑块滑动设置于所述导向轴上。
[0010]优选的,所述导向轴上下相对分别设置有四条,所述第一变距板和第二变距板上交错设置有四个滑块、通孔,所述第一变距板上的所述滑块与所述第二变距板上的通孔正对,所述滑块分别设置于所述导向轴上,当所述第一变距板和第二变距板之间的间距最小时,所述滑块嵌设于所述通孔内。
[0011]优选的,所述真空发生器通过一组连接头与所述转接板连接,所述真空发生器内置有真空检测器来检测所述吸头的真空度。
[0012]优选的,所述真空管路包括连接板、上接头、下接头、连通管路,所述连接板固设于所述转接板的下方,其内部设置有条状真空槽,所述真空槽连通所述连接头和上接头,所述上接头与所述下接头一一对应连接,所述下接头与所述连通管路相连通,所述连通管路内置于所述第一变距板、第二变距板的内部并与所述吸头相连通。
[0013]优选的,所述上接头与所述下接头两两之间通过一可伸缩的软管相连通。
[0014]优选的,所述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的外侧设置有固定板,所述驱动气缸通过所述固定板与所述第一安装板连接。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
[0016]1、通过设置可水平滑动的变距板来调节吸头之间的间距大小,且变距板之间通过拉规形成联动结构,使得驱动气缸仅需要驱动第一块变距板即可驱动全部的变距板进行扩距或缩距的调节,方便快捷,节约能耗;
[0017]2、拉规不仅使得变距板之间相联动,同时其上的卡口对变距板之间的最大间距和最小间距进行限定,提高缩距和扩距的精度,第一变距板和第二变距板两两之间的间距均可以通过拉规实现等距调节,有效保证吸头的位置需求,第一变距板和第二变距板的两侧均设置拉规来提高其移动的平稳性,不会出现偏移磨损导向轴;
[0018]3、设置滑块来提高所述第一、第二变距板的滑动流畅性,并且第一、第二变距板上设置有可嵌设所述滑块的通孔,使得所述第一变距板和第二变距板之间形成内嵌式导向,使得结构更加紧凑,缩小体积,也进一步提高其滑动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0020]图1:本技术实施例的示意图;
[0021]图2:本技术实施例的部分正视图;
[0022]图3:本技术实施例的部分剖视图;
[0023]图4:本技术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4]图5: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二变距板的剖视图;
[0025]图6:本技术实施例中吸头缩距和扩距的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于本技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0027]在方案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并且,在方案的描述中,以操作人员为参照,靠近操作者的方向为近端,远离操作者的方向为远端。
[0028]如图1至图6所示,本技术揭示了一种可变距的真空取料装置,包括转接板1和固接于所述转接板1的底部两侧的第一安装板2、第二安装板3,所述第一安装板2和第二安装板3之间水平设置有一组导向轴8,所述导向轴8上滑动设置有一组间隔设置的第一变距板4和第二变距板5,所述第一变距板4的第一侧的上部或下部设置有所述安装孔401,所述第二变距板5的第一侧的上部和下部均设置有插块501,每个所述第一变距板4通过所述安装孔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可变距的真空取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转接板(1)和固接于所述转接板(1)的底部两侧的第一安装板(2)、第二安装板(3),所述第一安装板(2)和第二安装板(3)之间水平设置有一组导向轴(8),所述导向轴(8)上滑动设置有一组间隔设置的第一变距板(4)和第二变距板(5),所述第一变距板(4)的第一侧的上部或下部设置有安装孔(401),所述第二变距板(5)的第一侧的上部和下部均设置有插块(501),每个所述第一变距板(4)通过所述安装孔(401)固设有一拉规(6),所述拉规(6)上下交错间隔设置,所述拉规(6)的两侧分别设有宽度大于所述插块(501)的卡口(601),相邻的插块(501)浮动插设于所述卡口(601)内,使得所述第一变距板(4)和第二变距板(5)之间形成联动机构,所述第一安装板(2)的外侧设置有一驱动气缸(7),和所述第一安装板(2)相邻的第一变距板(4)与所述驱动气缸(7)的气缸头固接,和所述第二安装板(3)相邻的第二变距板(5)与所述第二安装板(3)固接,所述驱动气缸(7)通过驱动与之固接的第一变距板(4)水平移动来使得所述第一变距板(4)和第二变距板(5)之间的间距扩大或缩小;所述转接板(1)上连接有真空发生器(9),每个第一变距板(4)和第二变距板(5)的底部连通有一组吸头(17),所述真空发生器(9)通过真空管路与所述吸头(17)连通并控制所述吸头(17)进行取放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距的真空取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气缸(7)向前推动与之固接的第一变距板(4),使得所述插块(501)与所述卡口(601)的右侧面抵接,此时所述第一变距板(4)和第二变距板(5)之间的间距最小;所述驱动气缸(7)向后拉动与之固接的第一变距板(4),使得所述插块(501)与所述卡口(601)的左侧面抵接,此时所述第一变距板(4)和第二变距板(5)之间的间距最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变距的真空取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变距板(4)的第二侧的上部和下部均设置有所述安装孔(401),所述第二变距板(5)的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锋史维涛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晨旭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