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噬菌体的过滤除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05550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1: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噬菌体的过滤除菌装置,包括过滤器外壳和卡箍,所述过滤器外壳的下端通过卡箍连接有底座,其中底座的下部呈三角一体化设置有支撑腿,底座的上部一体化设置有卡座,卡座的上部右侧螺纹连接有滤芯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四通管,排气阀,集液瓶,排液阀,端盖的设置,有利于使用人员观察气体排出程度,并且能够收集滴出的液体。并且能够收集滴出的液体。并且能够收集滴出的液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噬菌体的过滤除菌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噬菌体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噬菌体的过滤除菌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噬菌体悬浊液制备时,需要理其中一个步骤是对上清液进行过滤从而除去上清液中的细菌,获得噬菌体原液,其中对上清液进行过滤通常通过微孔过滤器进行实现,现有的微孔过滤器包括不锈钢外壳,安装在外壳内用于过滤的微孔滤芯,外壳上用于输入和排出液体的管路,排气阀和压力表等结构组成,在使用微孔过滤器前,需要先将排气阀打开,再将上清液通过外部泵机输送至微孔过滤器内,当有液体从排气阀流出时,证明微孔过滤器内部空气排净,再将排气阀关闭进行过滤加工,这种排气方式不便于使用人员观察气体排出程度,并且滴出的液体容易滴到微孔过滤器外壳上,在加工完毕后对微孔过滤器进行清洗时,由于现有的微孔过滤器设置有一条进液管,因此在向微孔过滤器内部输送清洁用水时,需要先将输送上清液的管路拆掉,检修维护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噬菌体的过滤除菌装置,便于使用人员观察气体排出程度,并且能够收集滴出的液体,在加工完毕后对微孔过滤器进行清洗时,能够通过切换阀门,向微孔过滤器内部输送清洁用水。
[0004]其中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5]一种用于噬菌体的过滤除菌装置,包括过滤器外壳和卡箍,所述过滤器外壳的下端通过卡箍连接有底座,其中底座的下部呈三角一体化设置有支撑腿,底座的上部一体化设置有卡座,卡座的上部右侧螺纹连接有滤芯筒,底座的下部左前侧一体化设置的排污管的下端螺纹连接有排污阀,底座的下部左后侧一体化设置有排液管,过滤器外壳的上端一体化设置的连接管的上端法兰连接有压力表,其特征在于,过滤器外壳的上端一体化设置的连接管的右侧安装有排气出液收集管结构,底座的下部右侧安装有双头进液管结构,排气出液收集管结构包括四通管,四通管的上端法兰连接有排气阀,四通管的下端螺纹连接有集液瓶,四通管的左端螺纹连接有排液阀,四通管的右端法兰连接有端盖,双头进液管结构包括三通管,三通管的上端法兰连接有上进液阀,三通管的右端法兰连接有侧进液阀,三通管的左端法兰连接有总阀。
[000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07]1.本技术中,所述的四通管,排气阀,集液瓶,排液阀,端盖的设置,有利于使用人员观察气体排出程度,并且能够收集滴出的液体。
[0008]2.本技术中,所述的三通管,上进液阀,侧进液阀,总阀的设置,在加工完毕后对微孔过滤器进行清洗时,能够通过切换阀门,向微孔过滤器内部输送清洁用水。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2是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1]图3是本技术的排气出液收集管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4是本技术的双头进液管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中:
[0014]1、过滤器外壳;2、底座;21、卡座;22、滤芯筒;23、排液管;24、排污阀;3、卡箍;4、支撑腿;5、压力表;6、排气出液收集管结构;61、四通管;62、排气阀;63、集液瓶;64、排液阀;65、端盖;7、双头进液管结构;71、三通管;72、上进液阀;73、侧进液阀;74、总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具体描述,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一种用于噬菌体的过滤除菌装置,包括过滤器外壳1和卡箍3,所述过滤器外壳1的下端通过卡箍3连接有底座2,其中底座2的下部呈三角一体化设置有支撑腿4,底座2的上部一体化设置有卡座21,卡座21的上部右侧螺纹连接有滤芯筒22,滤芯筒22采用微孔滤芯筒,底座2的下部左前侧一体化设置的排污管的下端螺纹连接有排污阀24,底座2的下部左后侧一体化设置有排液管23,过滤器外壳1的上端一体化设置的连接管的上端法兰连接有压力表5。
[0016]其中一种用于噬菌体的过滤除菌装置,还包括排气出液收集管结构6和双头进液管结构7,过滤器外壳1的上端一体化设置的连接管的右侧安装有排气出液收集管结构6,底座2的下部右侧安装有双头进液管结构7。
[0017]本实施方案中,结合附图3所示,所述的排气出液收集管结构6包括四通管61,四通管61的上端法兰连接有排气阀62,四通管61的下端螺纹连接有集液瓶63,集液瓶63采用透明塑料瓶,在排气时,集液瓶63起到收集液体的作用,四通管61的左端螺纹连接有排液阀64,四通管61的右端法兰连接有端盖65,便于使用人员判断排气情况。
[0018]本实施方案中,结合附图4所示,双头进液管结构7包括三通管71,三通管71的上端法兰连接有上进液阀72,三通管71的右端法兰连接有侧进液阀73,三通管71的左端法兰连接有总阀74,在进行检修维护时,使用人员将侧进液阀73关闭,将上进液阀72打开,将外部清洗用水管路输送至上进液阀72,能够较为简便地将清洗用水输送至过滤器内部,提高了便捷程度。
[0019]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排液阀64与过滤器外壳1的上端一体化设置的连接管的右端法兰连接设置。
[0020]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总阀74与底座2的下部右侧一体化设置的进液管法兰连接设置。
[0021]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底座2的下部右侧一体化设置的进液管通过卡座21内部右侧开设的用于安装滤芯筒22的螺纹孔连通设置。
[0022]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底座2的下部左前侧一体化设置的排污管与底座2的内部左前侧开设的通孔连通设置,排液管23与底座2的内部左后侧开设的通孔连通设置。
[0023]工作原理
[0024]本技术中,使用人员将上进液阀72关闭,将侧进液阀73,总阀74,排液阀64和
排气阀62开启,将外部噬菌体上清液通过外部管路与侧进液阀73连接,上清液进入滤芯筒22进行过滤,随着过滤器外壳1内部液位升高,过滤后的液体逐渐将空气挤出,排气时,使用人员观察到集液瓶63内有液体流入,证明过滤器外壳1内部空气排净,将排液阀64关闭即可进行正常过滤加工。
[0025]利用本技术所述的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噬菌体的过滤除菌装置,包括过滤器外壳(1)和卡箍(3),所述过滤器外壳(1)的下端通过卡箍(3)连接有底座(2),其中底座(2)的下部呈三角一体化设置有支撑腿(4),底座(2)的上部一体化设置有卡座(21),卡座(21)的上部右侧螺纹连接有滤芯筒(22),底座(2)的下部左前侧一体化设置的排污管的下端螺纹连接有排污阀(24),底座(2)的下部左后侧一体化设置有排液管(23),过滤器外壳(1)的上端一体化设置的连接管的上端法兰连接有压力表(5),其特征在于,过滤器外壳(1)的上端一体化设置的连接管的右侧安装有排气出液收集管结构(6),底座(2)的下部右侧安装有双头进液管结构(7)。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噬菌体的过滤除菌装置,其特征在于,排气出液收集管结构(6)包括四通管(61),四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新永刘长太崔翠王甜甜宋新慧李爽
申请(专利权)人:瑞科盟青岛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