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05326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1:19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确保对车辆的前部门的较高的适合性。车辆用门装置(30)具备第一连杆臂(71)和第二连杆臂(72),该第一连杆臂(71)和第二连杆臂(72)具有相对于车身(2)的第一转动连结点(X1)和相对于车辆(1)的前部门(31)的第二转动连结点(X2)。而且,在该车辆用门装置(30)中,基于这些第一连杆臂(71)和第二连杆臂(72)所形成的第一连杆机构(51)的动作,该前部门(31)向车辆前方侧进行开动作。并且,第一连杆臂(71)在前围板(210)的内侧具有相对于该车身(2)的第一转动连结点(X1),该前围板(210)设置于车室(200)的前部(200f)。置于车室(200)的前部(200f)。置于车室(200)的前部(200f)。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用门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用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以往,存在下述的车辆用门装置:具备第一连杆臂和第二连杆臂,该第一连杆臂和第二连杆臂具有相对于车身的第一转动连结点和相对于车辆的门的第二转动连结点。这样的车辆用门装置基于第一连杆臂和第二连杆臂所形成的连杆机构的动作而使设置于其门开口部的门进行开闭动作。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如下结构:在门处于闭状态的情况下,将形成其连杆机构的各连杆臂收纳在挡风条的内侧的位置,该挡风条安装于车身侧部的末端部的门开口的外侧且门的车内侧。并且,通过采用使用这样的连杆机构来使车辆的门进行开闭动作的结构,能够抑制该进行了开动作的门的车宽方向位移,并且能够确保更大的门开口量。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

90097号公报
[0006]然而,上述现有技术的门装置被设想的是适用于车辆的后部门。因此,例如存在对车辆的搭载性、乘员的乘降性等对车辆的前部门的适合性低这样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车辆用门装置具备第一连杆臂和第二连杆臂,该第一连杆臂和第二连杆臂具有相对于车身的第一转动连结点和相对于车辆的前部门的第二转动连结点,所述前部门基于所述第一连杆臂和第二连杆臂所形成的连杆机构的动作而向车辆前方侧进行开动作,并且所述第一连杆臂在设置于车室前部的前围板的内侧具有所述第一转动连结点。
[0008]即,关于将向车辆前方侧进行开动作的前部门支承于车身的第一连杆臂,具有相对于该车身的第一转动连结点的基端部侧被配置在车室的前部侧。因此,具有容易被车室内的乘员看到的特征。然而,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对车室内的乘员隐藏该具有第一转动连结点的第一连杆臂的基端部侧。并且,由此,能够确保适合于车辆的前部门的较高的设计性。
[0009]另外,包括前部门在内的车辆的门在多数情况下在窗部下方的腰线附近具有重心。并且,通常,前围板的上端部分、也就是仪表板也配置在腰线附近的高度上。因此,根据上述结构,通过在该前围板的内侧设置相对于车身的第一转动连结点的第一连杆臂,能够稳定地支承该前部门的载荷。而且,在车身侧不需要特别的加强就能够确保该前部门的较高的支承刚性。并且,由此,能够确保对车辆的前部门的较高的适合性。
[0010]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车辆用门装置优选的是,具备连杆罩,该连杆罩在覆盖所述第一连杆臂的状态下与该第一连杆臂一体地转动。
[0011]根据上述结构,能够确保恰当地适合于车辆的前部门的较高的设计性。
[0012]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车辆用门装置优选的是,在所述前部门处于全闭状态的情况下,所述连杆罩与所述前部门的内侧面以及所述前围板一体地配置。
[0013]根据上述结构,能够确保更恰当地适合于车辆的前部门的较高的设计性。
[0014]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车辆用门装置优选的是,具备罩部件,该罩部件设置在由于所述前部门进行开动作而在所述连杆罩与所述前围板之间形成的间隙中。
[0015]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利用该罩部件将从连杆罩与前围板之间的间隙面向车室侧的第一连杆臂的基端部侧隐藏。并且,由此,能够确保恰当地适合于车辆的前部门的较高的设计性。
[0016]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车辆用门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二连杆臂在内装部件的内侧具有所述第一转动连结点,该内装部件位于脚部空间的车宽方向外侧,该脚部空间设置于所述前围板的下方。
[0017]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在难以被车室内的乘员看到的位置配置具有该相对于车身的第一转动连结点的第二连杆臂的基端部。并且,由此,能够确保适合于车辆的前部门的较高的设计性。
[0018]另外,在前部门处于全开位置的状态下,能够将支承该前部门的第二连杆臂配置在从相对于该车辆乘降的乘员的移动路线偏离的位置。而且,能够在前部门设定较大的门开口量。并且,由此,能够确保适合于该前部门的良好的乘降性。
[0019]此外,能够在车辆的上下方向上对该第一连杆臂和第二连杆臂设定较大的分离距离。因此,根据上述结构,通过这些第一连杆臂和第二连杆臂所形成的第一连杆机构,能够稳定地支承该前部门的载荷。另外,在车身侧不需要特别的加强就能够确保该前部门的较高的支承刚性。并且,由此,能够确保对车辆的前部门的较高的适合性。
[0020]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车辆用门装置中,优选的是,在所述前部门设置有:收容凹部,在该前部门处于全闭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二连杆臂收容于该收容凹部的内侧;以及盖部件,在所述第二连杆臂收容于该收容凹部内的状态下,该盖部件覆盖所述收容凹部的开口部。
[0021]根据上述结构,在前部门处于全闭状态的情况下,车室内的乘员难以看到该第二连杆臂。并且,由此,能够确保适合于车辆的前部门的较高的设计性。
[0022]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车辆用门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二连杆臂在设有所述前部门的门开口部的下缘部具有所述第一转动连结点。
[0023]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在难以被车室内的乘员看到的位置配置具有该相对于车身的第一转动连结点的第二连杆臂的基端部。另外,在前部门处于全开位置的状态下,能够将支承该前部门的第二连杆臂配置在从相对于该车辆乘降的乘员的移动路线偏离的位置。而且,能够在前部门设定较大的门开口量。并且,由此,能够确保适合于车辆的前部门的较高的设计性和良好的乘降性。
[0024]另外,通过对形成第一连杆机构的第一连杆臂和第二连杆臂设定较大的分离距离而能够稳定地支承该前部门的载荷。并且,在车身侧不需要特别的加强就能够确保该前部门的较高的支承刚性。
[0025]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车辆用门装置中,优选的是,在所述门开口部的下缘部设有凹部,在所述前部门处于全闭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二连杆臂收容在该凹部的内侧。
[0026]根据上述结构,在前部门处于全闭状态的情况下,能够使该前部门与第二连杆臂不干涉。
[0027]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车辆用门装置优选的是,具备向所述连杆机构赋予驱动力而使所述前部门进行开闭动作的致动器,并且该致动器设置在所述前围板的内侧。
[0028]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基于第一致动器的驱动力而使构成第一连杆机构的第一连杆臂绕该第一转动连结点转动。并且,由此,能够使支承于该第一连杆机构的前部门稳定地进行开闭动作。
[0029]而且,能够将配置在车室的前部侧的第一致动器与具有第一转动连结点的第一连杆臂的基端部一起对该车室内的乘员隐藏。并且,由此,能够确保适合于车辆的前部门的较高的设计性。此外,还具有能够使对该第一致动器的布线容易化的优点。
[0030]专利技术效果
[0031]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确保对车辆的前部门的较高的适合性。
附图说明
[0032]图1是设置于车辆的门开口部的前部门和后部门的主视图。
[0033]图2是设置于车辆的门开口部的前部门和后部门的主视图。
[003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用门装置,其中,具备第一连杆臂和第二连杆臂,该第一连杆臂和第二连杆臂具有相对于车身的第一转动连结点和相对于车辆的前部门的第二转动连结点,所述前部门基于所述第一连杆臂和第二连杆臂所形成的连杆机构的动作而向车辆前方侧进行开动作,并且,所述第一连杆臂在设置于车室前部的前围板的内侧具有所述第一转动连结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门装置,其中,具备连杆罩,该连杆罩在覆盖所述第一连杆臂的状态下与该第一连杆臂一体地转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门装置,其中,在所述前部门处于全闭状态的情况下,所述连杆罩与所述前部门的内侧面以及所述前围板一体地配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门装置,其中,具备罩部件,该罩部件设置在由于所述前部门进行开动作而在所述连杆罩与所述前围板之间形成的间隙中。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门装置,其中,所述第二连杆臂在内装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久米将熊野圣人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爱信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