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铸机床平移控制系统和连铸机床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046948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1: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方坯连铸生产设备领域,提供了一种连铸机床平移控制系统和连铸机床。连铸机床平移控制系统,包括第一液压缸、第二液压缸、第一液压锁、第二液压锁、第一无杆腔供油管路、第二无杆腔供油管路、第一有杆腔供油管路、第二有杆腔供油管路、控制系统、主控机构以及辅控机构。控制系统被配置为控制主控机构使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移动,被配制为接收第一位置传感器和第二位置传感器的信号,当信号表明两个液压缸的移动速度不一致时,向辅控机构下发指令使两个液压缸的移动速度一致。连铸机床,包括上述的平移控制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连铸机床平移控制系统能改善两个液压缸移动速度不同步的问题,设置有该控制系统的连铸机床稳定性好。稳定性好。稳定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铸机床平移控制系统和连铸机床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方坯连铸生产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连铸机床平移控制系统和连铸机床。

技术介绍

[0002]方坯连铸机生产的铸坯需要在冷床进行冷却和矫直,目前多数的冷床为步进式冷床。冷床步进的前进、后退通过时间控制;冷床平移通过同步马达控制冷床水平移动的同步性。这种控制方式存在缺陷:1、在规定的时间内,前进或者后退尚未到制定的数据也会被强行停止,并进行下一个动作,造成每次出现少许误差累积成大误差,最终导致冷床瘫痪。2、控制元件单一,仅靠一套控制元件控制冷床平移,当控制元件出现故障时,直接导致冷床无法使用,生产被迫中止。
[0003]鉴于此,特提出本申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包括,例如,提供了一种连铸机床平移控制系统和连铸机床,旨在改善
技术介绍
提到的至少一种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可以这样实现:
[0006]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连铸机床平移控制系统,包括第一液压缸、第二液压缸、第一液压锁、第二液压锁、第一无杆腔供油管路、第二无杆腔供油管路、第一有杆腔供油管路、第二有杆腔供油管路、控制系统、主控机构以及辅控机构;
[0007]第一无杆腔供油管路的输出端、第二无杆腔供油管路的输出端均与第一液压缸的无杆腔、第二液压缸的无杆腔连通;
[0008]第一有杆腔供油管路输出端、第二有杆腔供油管路输出端与均第一液压缸的有杆腔、第二液压缸的有杆腔连通;
[0009]第一液压锁设置在靠近第一液压缸的位置,用于切断第一无杆腔供油管路、第二无杆腔供油管路、第一有杆腔供油管路以及第二有杆腔供油管路与第一液压缸连接的通路;
[0010]第二液压锁设置在靠近第二液压缸的位置,用于切断第一无杆腔供油管路、第二无杆腔供油管路、第一有杆腔供油管路以及第二有杆腔供油管路与第二液压缸连接的通路;
[0011]主控机构包括比例阀和分流集流阀,比例阀设置在第一无杆腔供油管路和第一有杆腔供油管路上,且靠近第一无杆腔供油管路的输入端和第一有杆腔供油管路的输入端的位置;分流集流阀设置在第一无杆腔供油管路上,位于比例阀和第一无杆腔供油管路的输出端之间,第一无杆腔供油管路包括两条第一无杆腔供油支路管线,两条第一无杆腔供油支路管线分别与第一液压缸的无杆腔、第二液压缸的无杆腔连通;
[0012]辅控机构包括换向阀、两个电磁阀以及分别设置在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上的
第一位置传感器和第二位置传感器;换向阀设置在第二有杆腔供油管路和第二无杆腔供油管路上,且靠近第二有杆腔供油管路的输入端和第二无杆腔供油管路的输入端,第二无杆腔供油管路位于换向阀和第二无杆腔供油管路的输出端之间包括两条第二无杆腔供油支路管线,两条第二无杆腔供油支路管线分别与第一液压缸的无杆腔、第二液压缸的无杆腔连通,两个电磁阀分别设置在两条第二无杆腔供油支路管线上;
[0013]第一位置传感器、第二位置传感器与控制系统通信连接,比例阀、分流集流阀、换向阀、两个电磁阀均与控制系统通信连接;控制系统被配置为控制主控机构使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移动,被配制为接收第一位置传感器和第二位置传感器的信号,当信号表明两个液压缸的移动速度不一致时,向辅控机构下发指令使两个液压缸的移动速度一致。
[0014]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有杆腔供油管路和第二有杆供油管路交汇,交汇管路包括两条有杆腔供油支路管线,两条有杆腔供油支路管线分别与第一液压缸以及第二液压缸的有杆腔连通,两条有杆腔供油支路管线上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一节流阀。
[0015]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有杆腔供油管路和第二有杆腔供油管路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截止阀和第二截止阀,第一截止阀位于比例阀和交汇管路之前;第二截止阀位于换向阀和交汇管路之前。
[0016]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无杆腔供油管路上设置有第二节流阀,第二节流阀设置在比例阀和分流集流阀之间。
[0017]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两条第一无杆腔供油支路管线上均设置有一个第三截止阀。
[0018]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两条第二无杆腔供油支路管线上均设置有一个第三节流阀,第三节流阀位于对应的管线上的电磁阀和换向阀之间。
[0019]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两条第二无杆供油支路管线上均设置有一个第四截止阀,每个第四截止阀位于对应管线上的电磁阀与液压缸之间。
[0020]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比例阀为中位机能为“Y”型的三位四通电液换向阀。
[0021]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换向阀为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
[0022]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连铸机床,包括如前述实施方式任一项的连铸机床平移控制系统。
[002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包括,例如:
[0024]本申请由于主控机构、辅控机构、位置传感器配合两个液压缸的具体设置,能够实现:通过控制系统控制主控机构使两个液压缸同步移动,当位置传感器检测到位置信息不一致时表明两个液压缸的移动速度不同步,此时控制系统控制辅控机构工作,通过辅控机构控制有杆腔或无杆腔的进液量,从而使两个液压缸的移动速度保持一致。并且,控制系统由于有两个控制机构,即使其中一个控制机构(主控机构或辅控机构)故障也能采用另一控制机构工作,从而保证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
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26]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连铸机床平移控制系统。
[0027]图标:100

连铸机床平移控制系统;101

有杆腔;102

有杆腔;103

有杆腔供油支路管线;104

第一节流阀;105

第二节流阀;111

第一液压缸;112

第二液压缸;121

第一液压锁;122

第二液压锁;130

第一无杆腔供油管路;131

第一无杆腔供油支路管线;132

第三截止阀;140

第一有杆腔供油管路;141

第一截止阀;150

第二无杆腔供油管路;151

第二无杆腔供油支路管线;152

第三节流阀;153

第二截止阀;154

第四截止阀;160

第二有杆腔供油管路;161

第二截止阀;171

比例阀;172

分流集流阀;173

第五截止阀;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铸机床平移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液压缸、第二液压缸、第一液压锁、第二液压锁、第一无杆腔供油管路、第二无杆腔供油管路、第一有杆腔供油管路、第二有杆腔供油管路、控制系统、主控机构以及辅控机构;所述第一无杆腔供油管路的输出端、所述第二无杆腔供油管路的输出端均与所述第一液压缸的无杆腔、所述第二液压缸的无杆腔连通;所述第一有杆腔供油管路输出端、所述第二有杆腔供油管路输出端与均所述第一液压缸的有杆腔、所述第二液压缸的有杆腔连通;所述第一液压锁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一液压缸的位置,用于切断所述第一无杆腔供油管路、所述第二无杆腔供油管路、所述第一有杆腔供油管路以及所述第二有杆腔供油管路与所述第一液压缸连接的通路;所述第二液压锁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二液压缸的位置,用于切断所述第一无杆腔供油管路、所述第二无杆腔供油管路、所述第一有杆腔供油管路以及所述第二有杆腔供油管路与所述第二液压缸连接的通路;所述主控机构包括比例阀和分流集流阀,所述比例阀设置在所述第一无杆腔供油管路和所述第一有杆腔供油管路上,且靠近所述第一无杆腔供油管路的输入端和所述第一有杆腔供油管路的输入端的位置;所述分流集流阀设置在所述第一无杆腔供油管路上,位于所述比例阀和所述第一无杆腔供油管路的输出端之间,所述第一无杆腔供油管路包括两条所述第一无杆腔供油支路管线,两条所述第一无杆腔供油支路管线分别与所述第一液压缸的无杆腔、所述第二液压缸的无杆腔连通;所述辅控机构包括换向阀、两个电磁阀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液压缸和所述第二液压缸上的第一位置传感器和第二位置传感器;所述换向阀设置在所述第二有杆腔供油管路和所述第二无杆腔供油管路上,且靠近所述第二有杆腔供油管路的输入端和所述第二无杆腔供油管路的输入端,所述第二无杆腔供油管路位于所述换向阀和所述第二无杆腔供油管路的输出端之间包括两条第二无杆腔供油支路管线,两条所述第二无杆腔供油支路管线分别与所述第一液压缸的无杆腔、所述第二液压缸的无杆腔连通,两个所述电磁阀分别设置在两条所述第二无杆腔供油支路管线上;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所述第二位置传感器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聂炎湘邝玉富刘俊李琼雄陈志勇唐利民邓启晓谢思岳马远聪罗志伟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中南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