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船舶自动识别系统机载控制仪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04685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1: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船舶自动识别系统机载控制仪,包括主体组件,包括船舶控制仪、固定支架以及旋转轴,所述固定支架位于所述船舶控制仪外侧,所述旋转轴一端与所述船舶控制仪固定;调节组件,设置于所述主体组件上,包括外壳、调节件、推动件、锁止件、限位件以及切换件,所述外壳固定于所述固定支架一侧,所述调节件、位于所述外壳内,所述推动件设置于所述调节件一侧,所述锁止件位于所述推动件内,所述限位件设置于所述推动件内,所述切换件位于所述推动件内。本发明专利技术有益效果为:通过调节组件的设置,用于对船舶控制仪的角度进行调节,调节起来较为便利,且有多种调节方式,能够适用于不同身高的操作人员。于不同身高的操作人员。于不同身高的操作人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船舶自动识别系统机载控制仪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船舶机载控制仪
,特别是一种船舶自动识别系统机载控制仪。

技术介绍

[0002]船舶自动识别系统,是指一种应用于船和岸、船和船之间的海事安全与通信的新型助航系统,常由VHF通信机、GPS定位仪和与船载显示器及机载控制仪等相连接的通信控制器组成,能自动交换船位、航速、航向、船名、呼号等重要信息,船舶在行驶过程中,需要操作人员时常的对控制仪上的数据进行观察,并对其控制仪上的按钮进行按压操作,由于操作人员身高的不同,为了以最佳角度观看控制仪上的数据,因此需要对控制仪的角度进行调节,控制仪通过U型支架固定在船舶驾控台上,并通过调节螺母对其角度进行锁死,现有技术中在对控制仪的角度进行调节时,需要先将调节螺母松开,然后转动控制仪,将其转动至合适角度后,再次将调节螺母锁紧,这不仅浪费操作人员的时间,且在调节螺母锁紧过程中,控制仪还可能会发生倾斜的情况,调节起来存在诸多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04]鉴于上述和/或现有的船舶自动识别系统机载控制仪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专利技术。
[0005]因此,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现有技术中在对控制仪的角度进行调节时,需要先将调节螺母松开,然后转动控制仪,将其转动至合适角度后,再次将调节螺母锁紧,这不仅浪费操作人员的时间,且在调节螺母锁紧过程中,控制仪还可能会发生倾斜的情况,调节起来存在诸多不便。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船舶自动识别系统机载控制仪,其包括,主体组件,包括船舶控制仪、固定支架以及旋转轴,所述固定支架位于所述船舶控制仪外侧,所述旋转轴一端与所述船舶控制仪固定;调节组件,设置于所述主体组件上,包括外壳、调节件、推动件、锁止件、限位件以及切换件,所述外壳固定于所述固定支架一侧,所述调节件、位于所述外壳内,所述推动件设置于所述调节件一侧,所述锁止件位于所述推动件内,所述限位件设置于所述推动件内,所述切换件位于所述推动件内。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船舶自动识别系统机载控制仪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调节件包括蜗轮和蜗杆,所述蜗轮固定于所述旋转轴外侧,所述蜗杆一端与所述外壳内顶壁转动连接,所述蜗轮和所述蜗杆啮合。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船舶自动识别系统机载控制仪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调节
件还包括活动板、固定柱、固定轴、定位杆以及第一弹簧,所述活动板位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固定柱固定于所述活动板顶部,所述固定轴固定于所述蜗杆内,所述定位杆固定于所述外壳内,所述第一弹簧两端分别与所述活动板和所述外壳内底壁固定,所述固定柱上开设有与所述固定轴相对应的螺旋槽。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船舶自动识别系统机载控制仪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推动件包括固定板、推杆、连接框、卡块以及推柱,所述固定板固定于所述外壳内,所述推杆位于所述固定板底部,所述连接框设置于所述推杆底部,所述卡块固定于所述连接框一侧,所述推柱转动连接于所述连接框内,所述活动板上开设有与所述推杆相对应的滑槽,所述推杆内开设有卡槽,所述卡块滑动于所述卡槽内。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船舶自动识别系统机载控制仪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推动件还包括固定块和第二弹簧,所述固定块固定于所述推杆一侧,所述第二弹簧两端分别与所述固定块和所述外壳内壁固定。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船舶自动识别系统机载控制仪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锁止件包括限位柱、定位板以及第三弹簧,所述卡块内开设有腔室,所述限位柱位于所述腔室内,所述定位板固定于所述限位柱一端,所述第三弹簧两端分别与所述定位板和所述腔室内壁固定,所述卡槽内开设有与所述限位柱相对应的限位孔。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船舶自动识别系统机载控制仪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限位件包括活动框、锁块以及第四弹簧,所述活动框位于所述腔室内,所述锁块位于所述活动框内,所述第四弹簧两端分别与所述锁块和所述活动框内壁固定,所述固定板上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锁块与所述限位槽卡合。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船舶自动识别系统机载控制仪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切换件包括第一推块、凸块、活动杆以及第二推块,所述第一推块位于所述腔室内,所述凸块固定于所述推柱外侧,所述活动杆位于所述连接框内,所述第二推块位于所述连接框内,所述第二推块上开设有与所述活动杆相对应的定位槽。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船舶自动识别系统机载控制仪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切换件还包括定位柱、支撑块以及第五弹簧,所述定位柱插接于所述连接框内,所述支撑块固定于所述定位柱一端,所述第五弹簧两端分别与所述支撑块和所述连接框固定,所述推柱上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柱与所述定位孔卡合。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船舶自动识别系统机载控制仪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切换件还包括定位块、活动块以及第六弹簧,所述定位块固定于所述连接框内,所述活动块固定于所述活动杆外侧,所述第六弹簧两端分别与所述定位块和所述活动块固定。
[0016]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为:通过调节组件的设置,用于对船舶控制仪的角度进行调节,调节起来较为便利,且有多种调节方式,能够适用于不同身高的操作人员。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船舶自动识别系统机载控制仪的整体结构图。
[0018]图2为船舶自动识别系统机载控制仪的调节件结构图。
[0019]图3为船舶自动识别系统机载控制仪的蜗杆剖面结构图。
[0020]图4为船舶自动识别系统机载控制仪的固定板仰视结构图。
[0021]图5为船舶自动识别系统机载控制仪的固定板剖面结构图。
[0022]图6为船舶自动识别系统机载控制仪的图5中A处局部放大图。
[0023]图7为船舶自动识别系统机载控制仪的图5中B处局部放大图。
[0024]图8为船舶自动识别系统机载控制仪的固定板另一视角剖面图。
[0025]图9为船舶自动识别系统机载控制仪的活动板另一视角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0027]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专利技术不受下面公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船舶自动识别系统机载控制仪,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组件(100),包括船舶控制仪(101)、固定支架(102)以及旋转轴(103),所述固定支架(102)位于所述船舶控制仪(101)外侧,所述旋转轴(103)一端与所述船舶控制仪(101)固定;调节组件(200),设置于所述主体组件(100)上,包括外壳(201)、调节件(202)、推动件(203)、锁止件(204)、限位件(205)以及切换件(206),所述外壳(201)固定于所述固定支架(102)一侧,所述调节件(202)、位于所述外壳(201)内,所述推动件(203)设置于所述调节件(202)一侧,所述锁止件(204)位于所述推动件(203)内,所述限位件(205)设置于所述推动件(203)内,所述切换件(206)位于所述推动件(203)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自动识别系统机载控制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件(202)包括蜗轮(202a)和蜗杆(202b),所述蜗轮(202a)固定于所述旋转轴(103)外侧,所述蜗杆(202b)一端与所述外壳(201)内顶壁转动连接,所述蜗轮(202a)和所述蜗杆(202b)啮合。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船舶自动识别系统机载控制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件(202)还包括活动板(202c)、固定柱(202d)、固定轴(202e)、定位杆(202f)以及第一弹簧(202g),所述活动板(202c)位于所述外壳(201)内,所述固定柱(202d)固定于所述活动板(202c)顶部,所述固定轴(202e)固定于所述蜗杆(202b)内,所述定位杆(202f)固定于所述外壳(201)内,所述第一弹簧(202g)两端分别与所述活动板(202c)和所述外壳(201)内底壁固定,所述固定柱(202d)上开设有与所述固定轴(202e)相对应的螺旋槽(Z)。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船舶自动识别系统机载控制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件(203)包括固定板(203a)、推杆(203b)、连接框(203c)、卡块(203d)以及推柱(203e),所述固定板(203a)固定于所述外壳(201)内,所述推杆(203b)位于所述固定板(203a)底部,所述连接框(203c)设置于所述推杆(203b)底部,所述卡块(203d)固定于所述连接框(203c)一侧,所述推柱(203e)转动连接于所述连接框(203c)内,所述活动板(202c)上开设有与所述推杆(203b)相对应的滑槽(X),所述推杆(203b)内开设有卡槽(V),所述卡块(203d)滑动于所述卡槽(V)内。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船舶自动识别系统机载控制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件(203)还包括固定块(203f)和第二弹簧(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欣姚高乐陈宗伟贾琼田林马睿鹏秦梦伊
申请(专利权)人:交通运输部北海航海保障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