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层压玻璃制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8044433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1: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层压玻璃制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其中,该层压玻璃制品包括:芯体层、玻璃包覆层I和玻璃包覆层II;玻璃包覆层I为含有吸收蓝光的吸光材料I的微晶玻璃层,玻璃包覆层II为含有吸收蓝光的吸光材料II的微晶玻璃层。吸光材料I与吸光材料II不同。芯体层的热膨胀系数CTE1分别大于玻璃包覆层I的热膨胀系数CTE2和玻璃包覆层II的热膨胀系数CTE3。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在向两侧的包覆层中添加不同的吸光材料的基础之上,将包覆层设计成微晶相和控制热膨胀系数的技术手段,使得到的层压玻璃制品在一定厚度下既具有极高的机械强度及断裂韧性,又具有防蓝光作用。因此,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层压玻璃制品,在电子面板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前景。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层压玻璃制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玻璃制品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层压玻璃制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5G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包括:手机、电脑及平板显示类等在内的消费电子产品,目前基本都采用盖板玻璃或玻璃背板等玻璃制品作为其表层防护。考虑到某些玻璃制品涵盖“触控”功能,使得玻璃制品需要经常被用户的手指或手写笔装置接触,因此,玻璃制品需要保证具有足够的强度,以保证其频繁经受外界的接触或耐受偶然的碰撞冲击而不至于损坏。
[0003]目前,可以通过化学离子交换或热回火的方式来实现玻璃制品强度的增强,但以上两种工艺处理都需要额外的增加加工步骤以实现对玻璃制品的后续处理,在这处理过程中,既增加了工艺生产制造成本,同时,其也会增加玻璃制品在处理过程中遭受损坏的风险。
[0004]另外,近年来随着各种电子产品的普及,人们在经常使用诸如手机或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时,经常会感到眼睛干涩、疲劳以及流泪等不适症状,甚至出现视力下降等问题。通过研究发现:手机、平板以及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显示器会发出蓝光,而波长处于400nm~450nm范围的短波蓝光具有较高的能量,若人体眼睛在长期接触该波段的蓝光,该短波蓝光会导致视网膜产生大量自由基,这些自由基会使得视网膜的色素上皮细胞衰亡,进而导致感光细胞缺少养分而引起视力损伤;同时,短波蓝光也是引起黄斑部病变的主要起因。因此,对于如何降低电子产品的短波蓝光对人眼的伤害时如今科研工作者的重点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层压玻璃制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以满足用户对层压玻璃制品的功能需求。具体内容如下:
[0006]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层压玻璃制品,所述层压玻璃制品包括:芯体层、玻璃包覆层I和玻璃包覆层II;
[0007]所述玻璃包覆层I为含有吸收蓝光的吸光材料I的微晶玻璃层,所述玻璃包覆层II为含有吸收蓝光的吸光材料II的微晶玻璃层;其中,吸光材料I与吸光材料II不同;
[0008]所述芯体层在20℃~300℃范围内的热膨胀系数CTE1分别大于所述玻璃包覆层I在20℃~300℃范围内的热膨胀系数CTE2和所述玻璃包覆层II在20℃~300℃范围内的热膨胀系数CTE3。
[0009]可选地,所述微晶玻璃层的微晶相包括二硅酸锂,且CTE1‑
CTE2≥2.0
×
10
‑6/℃,CTE1–
CTE3≥2.0
×
10
‑6/℃;其中,二硅酸锂微晶相的颗粒度≤100nm。
[0010]可选地,所述吸光材料I和所述吸光材料II两者所包含的稀土氧化物不同。
[0011]可选地,所述芯体层的组分及摩尔百分比,包括:65mol.%~75mol.%的SiO2,3mol%~8mol%的Al2O3,5mol.%~10mol.%的B2O3,2~7mol.%的Na2O,5mol.%~
10mol.%的K2O,2mol.%~5mol.%的SrO;所述芯体层的厚度为0.3mm~0.7mm;
[0012]所述玻璃包覆层I的组分及摩尔百分比,包括:70mol.%~80mol.%的SiO2;2mol.%~6mol.%的Al2O3;8mol.%~15mol.%的B2O3;5mol.%~10mol.%的Li2O;0~5mol.%的P2O5;0~2mol.%的ZrO2;0.5mol.%~1.5mol.%的吸光材料I;所述玻璃包覆层I的厚度为0.05mm~0.15mm;
[0013]所述玻璃包覆层II的组分及摩尔百分比,包括:70mol.%~80mol.%的SiO2;2mol.%~6mol.%的Al2O3;8mol.%~15mol.%的B2O3;5mol.%~10mol.%的Li2O;0~5mol.%的P2O5;0~2mol.%的ZrO2;0.5mol.%~1.5mol.%的吸光材料II;所述玻璃包覆层II的厚度为0.05mm~0.15mm。
[0014]可选地,所述层压玻璃制品还包括加固层;所述加固层镀制于所述层压玻璃制品的外表面,且所述加固层具有导电性和耐磨性。
[0015]可选地,所述加固层含有TiN
x
,其中x=0.9~1.1;所述加固层的厚度为100nm~200nm。
[0016]可选地,所述镀制所用的前驱体为TiCl4与NH3;所述镀制的温度为500℃~550℃。
[0017]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制备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层压玻璃制品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0018]通过熔合拉制法制备由芯体层、第一包层和第二包层形成的“三明治”结构;
[0019]对所述“三明治”结构进行晶化处理,得到所述层压玻璃制品。
[0020]可选地,所述晶化处理温度为550℃~650℃,晶化处理时间为30min~90min。
[0021]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层压玻璃制品在电子面板中的应用。
[0022]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层压玻璃制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其中,该层压玻璃制品包括:芯体层、玻璃包覆层I和玻璃包覆层II;玻璃包覆层I为含有吸收蓝光的吸光材料I的微晶玻璃层,玻璃包覆层II为含有吸收蓝光的吸光材料II的微晶玻璃层。吸光材料I与吸光材料II不同。芯体层的热膨胀系数CTE1分别大于玻璃包覆层I的热膨胀系数CTE2和玻璃包覆层II的热膨胀系数CTE3。本专利技术采用在向两侧的包覆层中添加不同的吸光材料的基础之上,将包覆层设计成微晶相和控制热膨胀系数的技术手段,使得到的层压玻璃制品在一定厚度下既具有极高的机械强度及断裂韧性,又具有防蓝光作用。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层压玻璃制品,在电子面板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0023]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层压玻璃制品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采用熔合拉制法制备层压玻璃制品的设备结构示意图;
[0025]附图标记说明:
[0026]11、TiN
x
功能膜;12、玻璃包覆层I;13、芯体层;14、玻璃包覆层II;
[0027]201、玻璃包覆层I玻璃液;202、凹槽

;203、盛玻璃液容器

;204、玻璃包覆层II玻璃液;205、凹槽

;206、盛玻璃液容器

;207、芯体层玻璃液;208、凹槽

;209、盛玻璃液容器

;210L、左侧流道;210R、右侧流道;211、熔融玻璃液根部;212、层压玻璃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下面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层压玻璃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层压玻璃制品包括:芯体层、玻璃包覆层I和玻璃包覆层II;所述玻璃包覆层I为含有吸收蓝光的吸光材料I的微晶玻璃层,所述玻璃包覆层II为含有吸收蓝光的吸光材料II的微晶玻璃层;其中,吸光材料I与吸光材料II不同;所述芯体层在20℃~300℃范围内的热膨胀系数CTE1分别大于所述玻璃包覆层I在20℃~300℃范围内的热膨胀系数CTE2和所述玻璃包覆层II在20℃~300℃范围内的热膨胀系数CTE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压玻璃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晶玻璃层的微晶相包括二硅酸锂,且CTE1‑
CTE2≥2.0
×
10
‑6/℃,CTE1–
CTE3≥2.0
×
10
‑6/℃;其中,二硅酸锂微晶相的颗粒度≤100nm。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层压玻璃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光材料I和所述吸光材料II两者所包含的稀土氧化物不同。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压玻璃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芯体层的组分及摩尔百分比,包括:65mol.%~75mol.%的SiO2,3mol%~8mol%的Al2O3,5mol.%~10mol.%的B2O3,2~7mol.%的Na2O,5mol.%~10mol.%的K2O,2mol.%~5mol.%的SrO;所述芯体层的厚度为0.3mm~0.7mm;所述玻璃包覆层I的组分及摩尔百分比,包括:70mol.%~80mol.%的SiO2;2mol.%~6mol.%的Al2O3;8mol.%~15mol.%的B2O3;5mol.%~10mol.%的Li2O;...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青李赫然鲍思权宋述远田鹏季爱国杨震翟凯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远大信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