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隐框开启扇的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043989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1:10
本申请涉及一种带隐框开启扇的超能窗,涉及玻璃幕墙的领域,超能窗包括用于设置在墙壁洞口内侧壁上的中立柱、可拆卸连接在中立柱靠近室外一侧的副框、设置在副框远离中立柱一侧的第一玻璃组、设置在中立柱上的第二玻璃组、设置在中立柱远离墙壁一侧的框型材、设置在框型材内的扇型材、设置在扇型材内的第三玻璃组、设置在中立柱靠近室外一侧用于将第二玻璃组固定至中立柱上的连接机构、以及设置在第四玻璃组与扇型材之间用于将第四玻璃组固定至扇型材上的固定组件;所述第二玻璃组设置在中立柱远离室内一侧的最外侧,所述第四玻璃组设置在第三玻璃组靠近室外一侧。本申请具有提高建筑整体的美观度的效果。建筑整体的美观度的效果。建筑整体的美观度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隐框开启扇的窗


[0001]本申请涉及玻璃幕墙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带隐框开启扇的窗。

技术介绍

[0002]幕墙通常是指搭建在建筑外围的结构,作为建筑的外墙围护,不承重,具有提高建筑新颖化、科技化的美化效果,是现代大型和高层建筑常用的带有装饰效果的轻质墙体。内开窗包括内平开窗和内开内倒窗,内开窗通常是采用窗扇压窗框的形式,使窗扇与窗框贴合来实现内开窗的闭合。
[0003]目前,在现代化建筑的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往往需要将幕墙和内开窗同时安装至建筑上,但是,窗框和窗扇具有一定的宽度和厚度,当人在室外观察建筑时,会透过幕墙观察到窗框和窗扇,幕墙与窗框窗扇较为杂乱,影响建筑整体的美观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提高建筑整体的美观度,本申请提供一种带隐框开启扇的窗。
[0005]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带隐框开启扇的窗,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一种带隐框开启扇的窗,包括用于设置在墙壁洞口内侧壁上的中立柱、可拆卸连接在中立柱靠近室外一侧的副框、设置在副框远离中立柱一侧的第一玻璃组、设置在中立柱上的第二玻璃组、设置在中立柱远离墙壁一侧的框型材、设置在框型材内的扇型材、设置在扇型材内的第三玻璃组、设置在第二玻璃组与第三玻璃组之间的窗纱系统、设置在窗纱系统与第三玻璃组之间的第四玻璃组、设置在中立柱靠近室外一侧用于将第二玻璃组固定至中立柱上的连接机构、以及设置在第四玻璃组与扇型材之间用于将第四玻璃组固定至扇型材上的固定组件;
[0007]所述第二玻璃组设置在中立柱远离室内一侧的最外侧,所述第四玻璃组设置在第三玻璃组靠近室外一侧。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玻璃组通过连接机构将中立柱与第二玻璃组连接成一个整体,中立柱远离框型材的一侧设置第一玻璃组,第一玻璃组和第二玻璃组将整体的框型材和扇型材包裹至第二玻璃组靠近室内一侧,中立柱与框型材和扇型材形成幕墙的整体框架,整体框架既能作为幕墙的支撑,同时也可作为开启扇的支撑,不易使人在建筑外侧看到开启扇的边框,提高建筑整体的美观度。
[0009]可选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设置在中立柱靠近室外一侧的连接板、螺纹连接在连接板与中立柱之间的自攻自钻钉、设置在连接板内部的填充层、以及设置在连接板两侧的密封胶条;所述连接板内部为中空设置,所述密封胶条分别与第一玻璃组和框型材抵接。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板一方面将第二玻璃组连接至中立柱上,另一方面可实现第一玻璃组与框型材之间的密封,不易使雨水等杂质通过连接板进入中立柱与框型材之间,提高框型材与中立柱的使用寿命,填充层一方面可提高连接板的内部强度、另一方面具有较佳的隔音隔热效果。
[0011]可选的,所述密封胶条上固设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靠近连接板一侧开设有倒角,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与凸起部相适配的T型槽,所述凸起部可卡嵌至T型槽内。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施工人员在安装密封胶条时,可将凸起部卡嵌至T型槽内,倒角具有方便凸起部快速插接至T型槽内的效果,同时T型槽具有不易使凸起部与T型槽脱离的效果,提高密封条的稳定性。
[0013]可选的,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与自攻自钻钉的螺帽相适配的沉槽,所述自攻自钻钉的螺帽位于沉槽内,所述沉槽内设置有用于不易使自攻自钻钉损坏的保护组件。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施工人员在通过自攻自钻钉将连接板与中立柱连接时,可将自攻自钻钉的螺帽拧紧至沉槽内,保护组件具有不易使自攻自钻钉的螺帽与外界环境接触的效果,不易使自攻自钻钉受空气中水分和其他杂质的锈蚀。
[0015]可选的,所述保护组件包括设置在沉槽两个内侧壁之间的横条、两个分别固设在横条两侧的卡接条、固设在卡接条端部的卡接块;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与卡接块相适配的卡槽,所述卡接块可卡嵌至卡槽内。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施工人员在安装好自攻自钻钉后,向沉槽内按压横条,使卡接块卡嵌至卡槽内,横条和两个卡接条共同形成一个扣盖,将自攻自钻钉包覆在扣盖内部,具有保护自攻自钻钉不易受空气中水分和其他杂质的锈蚀的效果。
[0017]可选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设置在扇型材靠近室外一侧的固定板、固设在固定板靠近框型材一侧的夹板、设置在夹板与第四玻璃组之间的粘接条;所述固定板卡嵌在扇型材上,所述第四玻璃组设置在夹板形成的框架内部。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夹板将第四玻璃组固定至夹板形成的框架内部,同时粘接条位于第四玻璃组与夹板之间,填充了第四玻璃组与夹板之间的缝隙,使第四玻璃组与夹板低价更紧密,提高第四玻璃组的稳定性。
[0019]可选的,所述第四玻璃组与扇型材之间设置有披水胶条。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披水胶条具有不易使外界环境中的雨水或者灰尘进入扇型材与框型材之间的效果。
[0021]可选的,所述第四玻璃组的宽度大于第三玻璃组的宽度。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四玻璃组使人在建筑外侧不易看到第三玻璃组和扇型材,进一步提高建筑整体的美观度。
[0023]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4]1.中立柱与框型材和扇型材形成幕墙的整体框架,整体框架既能作为幕墙的支撑,同时也可作为开启扇的支撑,不易使人在建筑外侧看到开启扇的边框,提高建筑整体的美观度;
[0025]2.横条和两个卡接条共同形成一个扣盖,将自攻自钻钉包覆在扣盖内部,施工人员将扣盖安装好后,具有保护自攻自钻钉不易受空气中水分和其他杂质的锈蚀的效果;
[0026]3.第四玻璃组的宽度大于第三玻璃组的宽度,使人在建筑外侧不易看到第三玻璃组和扇型材,进一步提高建筑整体的美观度。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窗的窗框与窗扇的局部截面图;
[0028]图2是表示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视图;
[0029]图3是表示图1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视图。
[0030]附图标记说明:1、中立柱;11、副框;2、第一玻璃组;3、第二玻璃组;4、框型材;5、扇型材;6、第三玻璃组;7、第四玻璃组;8、连接机构;81、连接板;811、沉槽;812、卡槽;813、T型槽;82、自攻自钻钉;83、保护组件;831、横条;832、卡接条;833、卡接块;84、填充层;85、密封胶条;86、凸起部;9、固定组件;91、固定板;92、夹板;93、粘接条;94、披水胶条。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以下结合附图1

3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2]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带隐框开启扇的窗。参照图1和图2,窗包括用于设置在墙壁洞口内侧壁上的中立柱1,中立柱1沿着墙壁洞口周向设置。中立柱1靠近室外一侧可拆卸连接有副框11,副框11与中立柱1通过螺栓连接。副框11远离中立柱1一侧设置有第一玻璃组2,第一玻璃组2平行与墙壁设置。中立柱1远离室内一侧的最外侧设置有第二玻璃组3。中立柱1远离墙壁一侧设置有框型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隐框开启扇的窗,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设置在墙壁洞口内侧壁上的中立柱(1)、可拆卸连接在中立柱(1)靠近室外一侧的副框(11)、设置在副框(11)远离中立柱(1)一侧的第一玻璃组(2)、设置在中立柱(1)上的第二玻璃组(3)、设置在中立柱(1)远离墙壁一侧的框型材(4)、设置在框型材(4)内的扇型材(5)、设置在扇型材(5)内的第三玻璃组(6)、设置在第二玻璃组(3)与第三玻璃组(6)之间的窗纱系统、设置在窗纱系统与第三玻璃组(6)之间的第四玻璃组(7)、设置在中立柱(1)靠近室外一侧用于将第二玻璃组(3)固定至中立柱(1)上的连接机构(8)、以及设置在第四玻璃组(7)与扇型材(5)之间用于将第四玻璃组(7)固定至扇型材(5)上的固定组件(9);所述第二玻璃组(3)设置在中立柱(1)远离室内一侧的最外侧,所述第四玻璃组(7)设置在第三玻璃组(6)靠近室外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隐框开启扇的窗,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8)包括设置在中立柱(1)靠近室外一侧的连接板(81)、螺纹连接在连接板(81)与中立柱(1)之间的自攻自钻钉(82)、设置在连接板(81)内部的填充层(84)、以及设置在连接板(81)两侧的密封胶条(85);所述连接板(81)内部为中空设置,所述密封胶条(85)分别与第一玻璃组(2)和框型材(4)抵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隐框开启扇的窗,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胶条(85)上固设有凸起部(86)、所述凸起部(86)靠近连接板(81)一侧开设有倒角,所述连接板(8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阚广志任选顾亮亮袁伟邱光健刘殿龙管张伟杜维赵树军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东方泰洋幕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