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瓶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043893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1: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瓶盖领域,提出一种瓶盖,包括:第一本体,所述第一本体的内部设置有与瓶体连接的内螺纹;所述第一本体上设置有多个拧脊,多个所述拧脊一体成型于所述第一本体的外周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塑料瓶盖的外部增加拧脊结构,更加便于对瓶盖施加拧力,使得塑料瓶盖的打开更加方便,适合于各类群体使用;同时将拧脊进行倒圆角,保证了拧脊的安全性。保证了拧脊的安全性。保证了拧脊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瓶盖


[0001]本技术涉及瓶盖领域,特别是指一种瓶盖。

技术介绍

[0002]塑料瓶作为各类饮料、油、酱油、醋等的容器,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极高,特别是作为炒菜时的小油壶使用时,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而市场上的油壶也是层出不穷,各类油壶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瓶盖的不同,油壶在使用时,取下瓶盖灌入食用油,盖好瓶盖后,打开顶部的蝴蝶盖炒菜时倒油;
[0003]而在饮料瓶中,瓶盖需要随时打开饮用;
[0004]但不论是作为何种液体的老式瓶盖,一般都是在瓶盖上设置竖向的防滑纹来增加摩擦,但竖向的防滑纹对于皮肤不友好,特别是手上皮肤比较嫩的女性和孩童来说,力气太小打不开,力气太大容易将手划破皮,甚至有时候会出现打不开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出一种瓶盖,通过在塑料瓶盖的外部增加拧脊结构,更加便于对瓶盖施加拧力,使得塑料瓶盖的打开更加方便,适合于各类群体使用;同时将拧脊进行倒圆角,保证了拧脊的安全性。
[0006]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7]一种瓶盖,包括:第一本体,所述第一本体的内部设置有与瓶体连接的内螺纹;
[0008]所述第一本体上设置有多个拧脊,多个所述拧脊一体成型于所述第一本体的外周侧。
[0009]进一步,所述拧脊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拧脊位于以所述第一本体的直径为边长的正方形的四个角上。
[0010]进一步,所述拧脊的外缘设置有倒圆角。
[0011]进一步,所述拧脊的高度小于等于所述第一本体的高度。
[0012]进一步,所述第一本体的内侧顶部设置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位于所述内螺纹的顶部,所述密封槽内安装有密封圈。
[0013]进一步,还包括第二本体,所述第二本体铰接于所述第一本体的侧面。
[0014]进一步,所述第一本体内设置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顶端高于等于所述第一本体,所述出料口上设置有倒料口,所述倒料口一体成型于所述出料口顶部一侧。
[0015]进一步,所述第一本体的顶部设置有卡合槽,所述第二本体的底部设置有卡合环,所述卡合环与所述卡合槽配合。
[0016]更进一步,所述第二本体的内顶上设置有密封块,所述密封块与所述出料口及所述倒料口的顶面开口处的整体形状相适应,所述密封块同时卡扣于所述出料口及所述倒料口上。
[0017]本技术通过在塑料瓶盖的外部增加拧脊结构,更加便于对瓶盖施加拧力,使
得塑料瓶盖的打开更加方便,适合于各类群体使用;同时将拧脊进行倒圆角,保证了拧脊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的一种瓶盖的结构主视图;
[0020]图2为图1所示的一种瓶盖的结构俯视图;
[0021]图3为图1所示的一种瓶盖的结构仰视图;
[0022]图4为图1所示的瓶盖的主视结构剖视图;
[0023]图5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二中的一种瓶盖的结构主视图;
[0024]图6为图5所示的瓶盖的主视结构剖视图;
[0025]图7为图5所示的瓶盖的第二本体的主视结构剖视图;
[0026]图8为图5所示的瓶盖的第一本体的主视结构剖视图;
[0027]图9为图5所示的瓶盖的第二本体打开时的主视结构剖视图;
[0028]图10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三中的瓶盖的主视结构剖视图;
[0029]图1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四中的瓶盖的主视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1]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一中,见图1

图4,一种瓶盖,包括:第一本体1,所述第一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与瓶体连接的内螺纹11;
[0032]所述第一本体1上设置有多个拧脊12,多个所述拧脊12一体成型于所述第一本体1的外周侧,设置拧脊12后,无需设置竖向防滑纹,通过拧脊12的阻挡即可产生摩擦力,所以不会将皮肤刮伤,且拧脊12具有一定的宽度,所以用力时更加轻松,打开时更加容易;
[0033]所述拧脊12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拧脊12位于以所述第一本体1的直径为边长的正方形的四个角上,即四个拧脊12的尺寸、相隔的距离、角度等均相等,使用时更加灵活方便;
[0034]所述拧脊12的外缘设置有倒圆角,设置倒圆角后,能够有效防止刮伤皮肤;
[0035]所述第一本体1的内侧顶部设置有密封槽13,所述密封槽13位于所述内螺纹11的顶部,所述密封槽13内安装有密封圈14。
[0036]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二中,在具体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见图5

图9,还包括第二本体2,所述第二本体2铰接于所述第一本体1的侧面,第二本体2即为第一本体1的卡盖,能够对第一本体1的顶部进行密封,防止灰尘等落入瓶内,同时防止瓶内的液体漏出;
[0037]如果瓶口设置成圆形,适合直接对嘴的饮料瓶的使用,为了能够方便的将液体倒出,不会外洒,在所述第一本体1内设置有出料口15,所述出料口15顶端高于等于所述第一本体1,所述出料口15上设置有倒料口16,所述倒料口16一体成型于所述出料口15顶部一侧,倒料口16的剖视图为三角形,便于液体流出的同时不会洒到外面,使用时瓶身和使用环境更加干净、整洁;
[0038]所述第一本体1的顶部设置有卡合槽17,所述第二本体2的底部设置有卡合环21,所述卡合环21与所述卡合槽17配合,且为过盈配合,可以在卡合环21上套装硅胶套,增加密封程度,提高结构连接的稳定性,使得第一本体1与第二本体2不易脱离开,防止瓶身倾倒时液体漏出;
[0039]所述第二本体2的内顶上设置有密封块22,所述密封块22与所述出料口15及所述倒料口16的顶面开口处的整体形状相适应,所述密封块22同时卡扣于所述出料口15及所述倒料口16上,密封块22对出料口15和倒料口6进行密封;
[0040]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三中,在具体实施例一或者二的基础上,见图4,所述拧脊12的高度等于所述第一本体的高度,且上下宽度相同。
[0041]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四中,在具体实施例三的基础上,见图10,拧脊12逐渐过度到底端,宽度越来越小。
[0042]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五中,在具体实施例一或者二的基础上,见图11,所述拧脊12的高度小于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瓶盖,包括:第一本体,所述第一本体的内部设置有与瓶体连接的内螺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上设置有多个拧脊,多个所述拧脊一体成型于所述第一本体的外周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拧脊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拧脊位于以所述第一本体的直径为边长的正方形的四个角上。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拧脊的外缘设置有倒圆角。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拧脊的高度小于等于所述第一本体的高度。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的内侧顶部设置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位于所述内螺纹的顶部,所述密封槽内安装有密封圈。6.如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翟旻牛建义孙云龙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益通橡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