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过滤式套筒调节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043463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1: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过滤式套筒调节阀,涉及调节阀领域,解决无法适用于高压介质环境的问题。阀体的底部安装有底盖,底盖上固定连接有位于下流道的支撑柱,支撑柱内沿其轴向方向开设有限位槽,阀杆自上而下贯穿阀芯且阀杆的下端向底盖方向延伸,阀杆的下端还活动贯穿于限位槽内并且阀杆的外壁和限位槽槽壁间隙配合;阀芯内环设有若干根支撑辐条,支撑辐条支撑于阀杆与阀芯内壁之间。将阀杆向下延伸,并通过支撑柱限位,阀杆在其上端和下端都得到支撑,避免阀杆一侧介质压力而偏移,足以抵抗高压的介质环境;阀芯通过支撑辐条支撑在套筒状的阀芯内壁上,提升阀芯的结构强度,结构更加可靠,减小高压介质对调节阀内部的损坏,延长使用寿命。长使用寿命。长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过滤式套筒调节阀


[0001]本技术涉及调节阀领域,尤其是一种过滤式套筒调节阀。

技术介绍

[0002]调节阀又名控制阀,通过接受调节控制单元输出的控制信号,借助动力操作去改变流体流量。套筒调节阀是调节阀的一种,其内部设置有阀芯和阀笼,由于阀芯和阀笼均呈套筒状,因此称为套筒调节阀。
[0003]目前,比如中国技术专利(公开号CN212775599U):一种多孔式最小流量调节阀,其更多的适用于低压的介质环境,若用于高压环境,其阀芯受到介质直面冲击时,阀芯容易发生偏移,以致于仅有上端限位的阀杆也随之偏移,导致阀杆受力弯曲,甚至还会而对调节阀造成破坏;同时,其多孔式的套筒没有任何加强结构强度的结构,在高压介质作用下,容易损坏而降低其过滤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过滤式套筒调节阀,解决无法适用于高压介质环境的问题。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包括有阀芯、阀笼、阀体和阀杆,阀笼固定安装于阀体内,阀芯与阀杆固定连接且阀芯活动内套于阀笼内,阀体内具有上流道和下流道,阀体内具有分隔上流道和下流道的隔层,隔层内具有供介质通行的通孔,阀体的底部安装有底盖,底盖覆盖于下流道的底侧,底盖上固定连接有位于下流道的支撑柱,支撑柱内沿其轴向方向开设有限位槽,阀杆自上而下贯穿阀芯且阀杆的下端向底盖方向延伸,阀杆的下端还活动贯穿于限位槽内并且阀杆的外壁和限位槽槽壁间隙配合;阀芯内环设有若干根支撑辐条,支撑辐条还与阀杆连接,支撑辐条支撑于阀杆与阀芯内壁之间。
[000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阀杆向下延伸,并通过支撑柱限位,阀杆在其上端和下端都得到支撑,避免阀杆一侧介质压力而偏移,足以抵抗高压的介质环境;另外,阀芯通过支撑辐条支撑在套筒状的阀芯内壁上,提升阀芯的结构强度,结构更加可靠,减小高压介质对调节阀内部的损坏,延长使用寿命。
[0007]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下流道内安装有多孔状的过滤网套,过滤网套内设置有若干条径向支架,径向支架均布环设于支撑柱外以支撑过滤网套与支撑柱之间。
[0008]采用上述进一步设置,径向支架沿过滤网套的径向方向对过滤网套进行支撑,加强过滤网套的结构强度,避免过滤网套受压凹陷,确保过滤效果,提升适应性。
[0009]本技术的再进一步设置:过滤网套上设置有若干条的轴向支架以及若干层周向外圈,周向外圈与径向支架的外侧端固定连接且周向外圈抵压于过滤网套的外壁上,轴向支架沿支撑柱的轴向方向固定连接各层周向外圈。
[0010]采用上述再进一步设置,轴向支架沿过滤网套的内壁上布置支撑,提升过滤网套载荷能力,使其更加牢靠,周向外圈的限位也可避免过滤网套向外侧方向脱离而损坏。
[0011]本技术的再更进一步设置:顶层的周向外圈抵压于通孔的孔口处,底层的周向外圈抵压于底盖上。
[0012]采用上述再更进一步设置,过滤网套可从底盖的外孔处装入,便于整个过滤网套的安装,组装方便快捷。
[0013]本技术的再更进一步设置:限位槽的槽底开设有泄压孔,泄压孔连通下流道和限位槽。
[0014]采用上述再更进一步设置,泄压孔可以释放限位槽内的压力,避免限位槽形成封闭的压力环境而导致阀杆无法正常伸缩,减小阀杆启闭力矩。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17]其中,1、阀芯;2、阀笼;3、阀体;4、阀杆;31、上流道;32、下流道;33、隔层;34、通孔;5、底盖;6、支撑柱;61、限位槽;11、支撑辐条;7、过滤网套;71、径向支架;72、轴向支架;73、周向外圈;62、泄压孔;41、限位台。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如图1、图2所示的一种过滤式套筒调节阀,包括有阀芯1、阀笼2、阀体3和阀杆4,阀笼2固定安装于阀体3内,阀芯1与阀杆4固定连接,并且阀芯1活动内套于阀笼2内,阀体3内具有上流道31和下流道32,阀体3内具有分隔上流道31和下流道32的隔层33,隔层33内具有供介质通行的通孔34。阀体3的底部通过螺栓螺纹安装有底盖5,底盖5覆盖于下流道32的底侧,底盖5上固定连接有位于下流道32的支撑柱6,支撑柱6从底盖5的顶面中心竖起,并通过加强筋固定支撑柱6;支撑柱6内沿其轴向方向开设有限位槽61,限位槽61的槽口朝上,阀杆4自上而下贯穿阀芯1且阀杆4的下端向底盖5方向延伸,阀杆4的下端还活动贯穿于限位槽61内,并且阀杆4的外壁和限位槽61槽壁间隙配合,使阀杆4的下端能够自由伸缩于限位槽61内,如此阀杆4的上端和下端均能限位,可以避免阀杆4发生偏移。阀芯1内均布环设有若干根支撑辐条11,支撑辐条11还与阀杆4连接,支撑辐条11支撑于阀杆4外壁与阀芯1内壁之间,介质直面冲击阀芯1时,支撑辐条11可以提供相应的支撑力,以减小阀芯1因受力而发生变形。
[0019]下流道32内固定安装有多孔状的过滤网套7,过滤网套7内设置有若干条径向支架71,径向支架71均布环设于支撑柱6外,使径向支架71沿过滤网套7的径向方向支撑在过滤网套7与支撑柱6之间,使过滤网套7在径向方向上保持位置。
[0020]过滤网套7上设置有若干条的轴向支架72以及若干层周向外圈73,周向外圈73与径向支架71的外侧端一体固定连接且周向外圈73抵压于过滤网套7的外壁上,可以防止过滤网套7向外脱离。轴向支架72沿支撑柱6或过滤网套7的轴向方向固定连接各层周向外圈73,对过滤网套7进行适当加固。
[0021]顶层的周向外圈73抵压于通孔34的孔口处,中层的周向外圈73位于过滤网套7轴向方向的中间位置,底层的周向外圈73抵压于底盖5上。在安装过滤网套7时,将底盖5打开,过滤网套7从底盖5的外孔内放入,而后关上底盖5,过滤网套7的顶部和底部均得以固定。
[0022]限位槽61的槽底开设有泄压孔62,泄压孔62连通下流道32和限位槽61。阀杆4的下端会在启闭过程中在限位槽61内伸缩,泄压孔62可以释放限位槽61内的压力,使阀杆4自由伸缩。阀杆4上还设置有限位台41,在阀门完全关闭时,限位台41与支撑柱6的顶面会抵压接触,以防止阀杆4超出关闭极限行程。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过滤式套筒调节阀,包括有阀芯、阀笼、阀体和阀杆,所述阀笼固定安装于阀体内,所述阀芯与阀杆固定连接且阀芯活动内套于阀笼内,所述阀体内具有上流道和下流道,所述阀体内具有分隔上流道和下流道的隔层,所述隔层内具有供介质通行的通孔,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的底部安装有底盖,所述底盖覆盖于下流道的底侧,所述底盖上固定连接有位于下流道的支撑柱,所述支撑柱内沿其轴向方向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阀杆自上而下贯穿阀芯且阀杆的下端向底盖方向延伸,所述阀杆的下端还活动贯穿于限位槽内并且阀杆的外壁和限位槽槽壁间隙配合;所述阀芯内环设有若干根支撑辐条,所述支撑辐条还与阀杆连接,所述支撑辐条支撑于阀杆与阀芯内壁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式套筒调节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学李志勇朱家军崔世玲杨志昌
申请(专利权)人:正光阀门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