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正负极甩线引出锂电池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04088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1: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正负极甩线引出锂电池组,包括外壳,外壳上设有开口;凹形衬套,凹形衬套对称安装在外壳上的开口两端,形成凹形衬套中心孔;电缆线,电缆线穿过凹形衬套的中心孔。所述凹形衬套中心孔的两端贴有自粘胶带,自粘胶带与凹形衬套处于紧配合。所述凹形衬套尾端构成凹槽;凹形衬套依次通过沉头螺钉、平垫圈、弹性垫圈和螺母安装在外壳上。通过将胶粘剂灌注在凹形衬套的凹槽内,胶粘剂不易流失,同时在电缆线上设有自粘胶带,使其与凹形衬套的中心孔处于紧配合状态,增强了电缆线的抗外部干扰能力,有效减少了外部扰动对胶粘剂的影响,使得电缆线在使用过程中稳定可靠。使得电缆线在使用过程中稳定可靠。使得电缆线在使用过程中稳定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正负极甩线引出锂电池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正负极甩线引出锂电池组。

技术介绍

[0002]锂电池组正负极的引出是通过固定在金属壳壁上的连接器来实现的。但是,在某些特殊的场合,需要将正负极连接的连接器引出延伸至一定的距离,采用传统固定在壳壁上的连接器不能实现这样的目的,此时必须要将正负极上的电缆线穿过壳壁甩线而出。如图2示出了一种常用的甩线结构,衬套24用铆钉22安装在外壳21上,电缆线23穿过衬套孔引出,在衬套孔周围涂胶粘剂25固定电缆线23,但由于胶粘剂25易流动,以及外部因素对电缆线23造成扰动,会影响到电缆线23粘接固定的强度,从而造成电缆线23松动甚至脱离锂电池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正负极甩线引出锂电池组。
[0004]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0005]一种正负极甩线引出锂电池组,包括外壳,外壳上设有开口;凹形衬套,凹形衬套安装在外壳上的开口两端,形成凹形衬套中心孔;电缆线,电缆线穿过凹形衬套的中心孔。
[0006]进一步的,所述凹形衬套中心孔的两端贴有自粘胶带,自粘胶带与凹形衬套处于紧配合,电缆线通过自粘胶带与凹形衬套中心孔处于紧配合。
[0007]进一步的,所述凹形衬套尾端构成凹槽,且电缆线穿过凹形衬套的中心孔的同时位于该凹槽内。
[0008]进一步的,所述凹形衬套构成的凹槽内有胶粘剂,电缆线位于凹槽内的部分与胶粘剂充分结合。
[0009]进一步的,所述凹形衬套依次通过沉头螺钉、平垫圈、弹性垫圈和螺母安装在外壳上。
[0010]进一步的,所述凹形衬套为绝缘衬套。
[0011]进一步的,所述电缆线包括锂电池组的正负极引线。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3]通过将胶粘剂灌注在凹形衬套的凹槽内,胶粘剂不易流失,固化强度大,同时在电缆线上设有自粘胶带,使其与凹形衬套的中心孔处于紧配合状态,增强了电缆线的抗外部干扰能力,有效减少了外部扰动对胶粘剂的影响,使得电缆线在使用过程中稳固可靠。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正负极甩线引出的传统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

外壳、2

沉头螺钉、3

平垫圈、4

弹性垫圈、5

电缆线、6

自粘胶带、7

凹形
衬套、9

胶粘剂、10

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进一步描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
[0018]通常情况下,锂电池组正负极的引出是通过固定在金属壳壁上的连接器来实现的。但是,在某些特殊的场合,需要将正负极连接的连接器引出延伸至一定的距离,采用传统固定在壳壁上的连接器不能实现这样的目的,此时必须要将正负极上的电缆线穿过壳壁甩线而出。如图2所示,目前常用的正负极甩线引出锂电池组的结构,衬套24用铆钉22安装在外壳1上,电缆线23穿过衬套孔引出,在衬套孔周围涂胶粘剂25固定电缆线23,但由于胶粘剂25易流动,影响固定强度;引出电缆线与衬套间有一定间隙,外部对甩线的扰动会直接传递至涂胶处,导致涂胶处容易松动。
[0019]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正负极甩线引出锂电池组,包括外壳1,外壳1上设有开口;凹形衬套7,凹形衬套7安装在外壳1上的开口两端,形成凹形衬套7中心孔;电缆线5,电缆线5穿过凹形衬套7的中心孔。所述凹形衬套7中心孔的两端贴有自粘胶带6,自粘胶带6与凹形衬套7处于紧配合。所述凹形衬套7尾端构成凹槽,且电缆线5位于该凹槽内,电缆线5通过自粘胶带6与凹形衬套7中心孔处于紧配合状态;凹形衬套7依次通过沉头螺钉2、平垫圈3、弹性垫圈4和螺母10安装在外壳1上。
[0020]在上述结构中,首先在与凹形衬套7的中心孔配合处的电缆线位置包上自粘胶带6,然后电缆线5穿过凹形衬套7的中心孔,自粘胶带6与凹形衬套7的中心孔处于紧配合,在衬套凹槽里灌上胶粘剂9,固化后将带电缆线5的凹形衬套7依次通过沉头螺钉2、平垫圈3、弹性垫圈4和螺母10安装在外壳1上。
[0021]胶粘剂9灌注在凹形衬套7的凹槽内,胶粘剂9不易流失,固化强度大,同时由于电缆线5上有自粘胶带6,使其与衬套孔处于紧配合状态,通过外壳1、凹形衬套7、自粘胶带6和电缆线5的对称式层次结构,使得电缆线5的穿孔处缝隙小,稳固性强,抗外部干扰的能力增强,有效减少了外部扰动对胶粘剂9的不利影响,同时,自粘胶带6还能保护电缆线5在使用过程中不被凹形衬套7磨损,有效延长电缆线5的使用寿命。
[0022]为避免凹形衬套7处发生短路等现象,所述凹形衬套7为绝缘衬套。该结构的正负极甩线引出锂电池组经过实际应用,已证明该结构简单易行,在使用过程中电缆线5稳定可靠,较好的解决了锂电池组正负极电缆线穿孔甩线的问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正负极甩线引出锂电池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外壳(1)上设有开口;凹形衬套(7),凹形衬套(7)安装在外壳(1)上的开口两端,形成凹形衬套(7)中心孔;电缆线(5),电缆线(5)穿过凹形衬套(7)的中心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正负极甩线引出锂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形衬套(7)中心孔的两端贴有自粘胶带(6),自粘胶带(6)与凹形衬套(7)处于紧配合,电缆线(5)通过自粘胶带(6)与凹形衬套(7)中心孔处于紧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正负极甩线引出锂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形衬套(7)尾端构成凹槽,且电缆线(5)穿过凹形衬套(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泽军姚兰浩蔡波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梅岭电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