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单体及电池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4669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5 10: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池单体及电池包,电池单体包括:电池单体本体和两个极柱,电池单体本体的其中一侧表面为极柱引出面;两个极柱设于电池单体本体且经极柱引出面引出,两个极柱位于电池单体本体的相对两端;其中,电池单体本体的位于两个极柱之间的部分形成有凸出部,极柱引出面的位于凸出部相对两侧的部分为电池肩部,两个极柱分别经两个电池肩部引出。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池单体,通过电池单体本体的位于两个极柱之间的部分形成有凸出部,两个极柱分别经凸出部相对两侧的电池肩部引出,可以保证空间的有效利用,使得电池单体的结构更为紧凑,减少电池单体对空间的占用,可以提高电池单体的空间利用率,有助于提高电池单体的能量密度。高电池单体的能量密度。高电池单体的能量密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单体及电池包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
,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池单体及电池包。

技术介绍

[0002]相关技术中,电池单体的结构设计不够合理,容易导致电池单体占用空间较大,使得电池单体的空间利用率较低、能量密度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池单体,通过电池单体本体的位于两个极柱之间的部分形成有凸出部,两个极柱分别经凸出部相对两侧的电池肩部引出,可以保证空间的有效利用,使得电池单体的结构更为紧凑,减少电池单体对空间的占用,可以提高电池单体的空间利用率,有助于提高电池单体的能量密度。
[0004]本技术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电池单体的电池包。
[0005]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电池单体,包括:电池单体本体,所述电池单体本体的其中一侧表面为极柱引出面;两个极柱,两个所述极柱设于所述电池单体本体且经所述极柱引出面引出,两个所述极柱位于所述电池单体本体的相对两端;其中,所述电池单体本体的位于两个所述极柱之间的部分形成有凸出部,所述极柱引出面的位于所述凸出部相对两侧的部分为电池肩部,两个所述极柱分别经两个所述电池肩部引出。
[000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单体,通过电池单体本体的位于两个极柱之间的部分形成有凸出部,两个极柱分别经凸出部相对两侧的电池肩部引出,可以保证空间的有效利用,使得电池单体的结构更为紧凑,减少电池单体对空间的占用,可以提高电池单体的空间利用率,有助于提高电池单体的能量密度。r/>[000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池单体本体大体呈矩形,所述电池单体本体的宽度方向上的一侧表面为所述极柱引出面。
[000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池单体本体包括:电池壳体,所述电池壳体的其中一侧表面为所述极柱引出面,所述电池壳体的位于两个所述电池肩部之间的部分为壳体凸部;电芯,所述电芯设于所述电池壳体内,所述电芯的极柱引出端包括电芯凸部以及位于所述电芯凸部相对两侧的电芯肩部,所述电芯凸部容纳于所述壳体凸部内,所述极柱设于所述电芯肩部,所述凸出部包括所述壳体凸部和所述电芯凸部;下塑胶件,所述电池壳体的内壁面包括下塑胶安装面,所述下塑胶安装面与所述极柱引出面位于所述电池壳体的厚度方向的相对两侧,所述下塑胶件设于所述下塑胶安装面且位于所述下塑胶安装面与所述极柱引出端之间;其中,所述极柱穿设于所述下塑胶件以及所述电池肩部,且所述极柱与所述电池肩部之间设有绝缘层。
[000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可选实施例,在两个所述极柱的排布方向上,所述下塑胶安装面的延伸形状与所述极柱引出面的延伸形状相同,所述下塑胶件的延伸形状与所述下
塑胶安装面的延伸形状相同;其中,所述下塑胶件包括塑胶凸部以及位于所述塑胶凸部相对两侧的塑胶安装部,所述塑胶凸部位于所述壳体凸部与所述电芯凸部之间,所述塑胶安装部位于所述电池肩部与所述电芯肩部之间;其中,所述极柱穿设于所述塑胶安装部以及所述电池肩部,所述凸出部包括壳体凸部、所述电芯凸部以及所述塑胶凸部。
[001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可选实施例,所述电池壳体包括壳体主体和盖板,所述壳体主体的其中一侧表面为所述极柱引出面,所述壳体主体的与所述极柱引出面相对的一侧敞开以形成安装口,所述盖板盖设于所述安装口,所述电芯适于通过所述安装口安装至所述壳体主体内。
[0011]在本技术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下塑胶件与所述壳体主体均为独立成型件,所述下塑胶件适于通过所述安装口安装至所述壳体主体内,所述下塑胶件通过所述下塑胶安装面与所述极柱引出端共同限位。
[001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可选实施例,所述下塑胶件包括下塑胶本体和凸筋结构,所述凸筋结构设于所述下塑胶本体的朝向所述下塑胶安装面的一侧,且所述凸筋结构与所述下塑胶安装面抵接或连接。
[0013]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可选实施例,所述电池单体还包括上塑胶件和铆接块,所述铆接块设于所述电池肩部,所述上塑胶件设于所述铆接块与所述电池肩部之间,所述铆接块为导电件,所述极柱穿设于所述下塑胶件、所述电池肩部、所述上塑胶件以及所述铆接块,所述极柱与所述铆接块连接。
[0014]在本技术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上塑胶件形成有限位凹槽,所述铆接块容纳于所述限位凹槽。
[0015]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电池包,包括:根据本技术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电池单体。
[001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包,通过设置上述的电池单体,电池单体本体的位于两个极柱之间的部分形成有凸出部,两个极柱分别经凸出部相对两侧的电池肩部引出,可以保证空间的有效利用,使得电池单体的结构更为紧凑,减少电池单体对空间的占用,可以提高电池单体的空间利用率,有助于提高电池单体的能量密度。
[0017]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8]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19]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电池单体的立体图;
[0020]图2是图1中电池单体的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0021]图3是图2中电池单体的又一角度的示意图;
[0022]图4是沿图3中B

B处的剖面图;
[0023]图5是图4中C处的放大图;
[0024]图6是图1中电池单体的爆炸图;
[0025]图7是图6中A处的放大图;
[0026]图8是图2中电池单体的爆炸图,示出了电芯上的极柱;
[0027]图9是图8中下塑胶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10是图9中下塑胶件的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0029]附图标记:
[0030]100、电池单体;
[0031]10、电池单体本体;1、电池壳体;11、极柱引出面;12、电池肩部;121、第二通孔;13、壳体凸部;14、壳体主体;15、盖板;16、安装口;1a、凸出部;2、电芯;21、极柱引出端;22、电芯凸部;23、电芯肩部;24、连接片;3、下塑胶件;32、塑胶凸部;33、塑胶安装部;331、第一通孔;34、下塑胶本体;35、凸筋结构;351、第一凸筋;352、第二凸筋;4、上塑胶件;41、限位凹槽;42、第三通孔;5、铆接块;51、第四通孔;6、极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3]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单体100。
[0034]参照图1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单体本体,所述电池单体本体的其中一侧表面为极柱引出面;两个极柱,两个所述极柱设于所述电池单体本体且经所述极柱引出面引出,两个所述极柱位于所述电池单体本体的相对两端;其中,所述电池单体本体的位于两个所述极柱之间的部分形成有凸出部,所述极柱引出面的位于所述凸出部相对两侧的部分为电池肩部,两个所述极柱分别经两个所述电池肩部引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单体本体大体呈矩形,所述电池单体本体的宽度方向上的一侧表面为所述极柱引出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单体本体包括:电池壳体,所述电池壳体的其中一侧表面为所述极柱引出面,所述电池壳体的位于两个所述电池肩部之间的部分为壳体凸部;电芯,所述电芯设于所述电池壳体内,所述电芯的极柱引出端包括电芯凸部以及位于所述电芯凸部相对两侧的电芯肩部,所述电芯凸部容纳于所述壳体凸部内,所述极柱设于所述电芯肩部,所述凸出部包括所述壳体凸部和所述电芯凸部;下塑胶件,所述电池壳体的内壁面包括下塑胶安装面,所述下塑胶安装面与所述极柱引出面位于所述电池壳体的厚度方向的相对两侧,所述下塑胶件设于所述下塑胶安装面且位于所述下塑胶安装面与所述极柱引出端之间;其中,所述极柱穿设于所述下塑胶件以及所述电池肩部,且所述极柱与所述电池肩部之间设有绝缘层。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在两个所述极柱的排布方向上,所述下塑胶安装面的延伸形状与所述极柱引出面的延伸形状相同,所述下塑胶件的延伸形状与所述下塑胶安装面的延伸形状相同;其中,所述下塑胶件包括塑胶凸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良军
申请(专利权)人: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