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溶性姜黄素-环糊精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03642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1: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水溶性姜黄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溶性姜黄素

环糊精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所述
为药物化学领域,涉及一种水溶性姜黄素

环糊精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涉及姜黄素与环糊精反应形成水溶性的姜黄素衍生物。

技术介绍

[0002]姜黄素是从姜科姜黄属植物的根茎中提取的一种多酚化合物,具有消炎、抗菌、抗衰老、抗肿瘤、降血脂、抗糖尿病等多种作用,且姜黄素来源广泛,价格低廉,毒副作用很小(ref 1:李伟锋,等.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7,10,957

960)。但是姜黄素分子极性很弱,不溶于水,导致姜黄素的口服生物利用率极低,而且姜黄素对光敏感、易降解,在中性和碱性条件下不稳定,因此姜黄素长期以来一直难以获得实际临床应用(ref 2:Anand P,et al.Molecular Pharmaceutics 2007,4(6),807

818)。
[0003]为使姜黄素能够实际临床应用,多年来研究人员应用各种技术,如利用脂质体、纳米胶束、纳米颗粒、囊泡等来包裹负载姜黄素以提高姜黄素的生物利用率(ref 3:孟庆丽,等.中国药师2016,19(3),571

573)。然而这些负载物与姜黄素之间没有化学键合作用,在超声、机械搅拌、加热、稀释等作用下不稳定而产生结构破坏。研究人员进一步通过酯键、缩醛键等化学键将姜黄素与水溶性聚乙二醇等化合物连接起来合成姜黄素衍生物,以增加姜黄素的水溶性和生物利用度(ref 4:Tang H,et al.Biomaterials 2010,31,7139

7149),但酯键结构不耐水解,在生物体内酯酶作用下迅速被破坏,这些通过酯键等化学键连接的姜黄素衍生物仍然面临血循时间短、稳定性不足等问题(ref 5:Tang H,et al.Nanomedicine2010,5(6),855

864)。
[0004]环糊精是葡萄糖的环状低聚物,通常含有6~12个D

吡喃葡萄糖单元,其略呈锥形的中空圆筒立体环状结构可以与疏水性的小分子或大分子链段形成水溶性包合物。虽然通过环糊精包埋姜黄素生成环糊精

姜黄素包合物以增强姜黄素生物利用度的研究很多(ref 6:李艺,等.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17,036,1197

1202),但这种通过超分子作用形成的包合物在超声震荡、加热、搅拌等作用下依然存在结构不稳定问题,同时还存在姜黄素装载量少、合成步骤较复杂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通过稳定醚键连接姜黄素与水溶性环糊精形成的姜黄素衍生物,以及制备该衍生物的合成技术。该衍生物制备过程简单,易于实现工业化生产,且该衍生物具有姜黄素含量高、水溶性好、稳定性高、耐水解等优点,能有效提高姜黄素的生物利用度。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式1所示的水溶性姜黄素

环糊精衍生物,
[0008][0009]其中,
[0010]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式1所示的水溶性姜黄素

环糊精衍生物的制备方法,技术路线如下:
[0011][0012]更进一步地,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碳酸钾和姜黄素于有机溶剂中,20

60℃下第一次搅拌反应4h(优选50℃),加入单(6


‑6‑
去氧)

β

环糊精(简称:单溴代

β

环糊精),20

60℃下第二次搅拌反应24h(优选50℃),所得反应液经后处理,得到所述式1所示的水溶性姜黄素

环糊精衍生物;所述碳酸钾、姜黄素与单溴代

β

环糊精的质量比为30:36.8:250

300;
[0013][0014]其中,
[0015]作为优选,所述有机溶剂为甲醇、N,N

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中的一种或两种的混合溶剂,优选为甲醇。
[0016]更进一步,所述有机溶剂与姜黄素的质量比为1500

2000:36.8。
[0017]进一步,所述后处理为:将所述反应液降至室温,离心,所得上清液挥干并真空干燥,所得粗产品以体积比为95:5的乙酸乙酯和乙醇的混合溶剂为洗脱剂进行硅胶柱层析,收集含目标化合物的洗脱液,挥干并真空干燥,即得到所述式1所示的水溶性姜黄素

环糊精衍生物。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姜黄素与碳酸钾反应生成姜黄素钾盐,该钾盐再与单溴代

β

环糊精发生取代反应形成具有醚键结构姜黄素

环糊精衍生物。该衍生物的醚键结构稳定、耐水解,易于保存,水溶性好,姜黄素含量高,可显著提高姜黄素的生物利用度。此外,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姜黄素

环糊精衍生物制备方法工艺技术简单,适合于工业化生产。
附图说明
[0019]图1:实施例1中所得姜黄素

环糊精衍生物的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图。
[0020]图2:实施例1中所得姜黄素

环糊精衍生物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此。本领域内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改进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在实施例中,姜黄素

环糊精衍生物的核磁共振氢谱(1H

NMR)测试条件如下。氘代试剂:氘代二甲基亚砜(DMSO

d6);测试温度:室温;测试仪器:Bruker Avance III 500MHz核磁共振波谱仪。
[0023]实施例中,姜黄素

环糊精衍生物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试条件如下。色谱仪:Shimadzu Prominence LC

2030C 3D

Plus;色谱柱:Shimadzu Inertsil ODS

3;流动相:甲醇/水=30/70(v/v);测试温度:30℃。
[0024]实施例1
[0025]取0.300g干燥的碳酸钾(麦克林,99.5%)与0.368g姜黄素(阿拉丁,98%)置于反
应管中,加入25mL无水甲醇(阿拉丁,99.8%,无水级),搅拌加热至50℃,反应4h。然后向反应体系中加入3.000g单(6


‑6‑
去氧)...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式1所示的水溶性姜黄素

环糊精衍生物,其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式1所示的水溶性姜黄素

环糊精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碳酸钾和姜黄素于有机溶剂中,20

60℃下第一次搅拌反应4h,加入单(6


‑6‑
去氧)

β

环糊精,20

60℃下第二次搅拌反应24h,所得反应液经后处理,得到所述式1所示的水溶性姜黄素

环糊精衍生物;所述碳酸钾、姜黄素与单溴代

β

环糊精的质量比为30:36.8:250

300;其中,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式1所示的水溶性姜黄素

环糊精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溶剂为甲醇、N,N

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中的一种或两种的混合溶剂。4.如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华东韩雪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