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线杆钢筋结构无损探测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01522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0: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线杆钢筋结构无损探测机器人,包括:连接架;移动轮组;第一检查件;第一稳定组件,该第一稳定组件包括布置在第一壳体内腔的第一稳定板,该第一稳定板的两端设有穿过第一壳体并连接在连接架上的第一连接杆,镜头朝上的第一视觉传感器布置在第一稳定板的顶面,上述第一稳定板的底面设有多个电池及配重块,以更好的维持上述第一稳定板的位置,上述第一稳定板的顶面设有与第一透明环位于同一铅垂面的视觉传感器。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内部电线杆内部探测结构,一者,数据更为精准;再者,无需打孔,对电线杆结构破坏较小,同时,通过由壳体及透明环构成的防护结构,避免本发明专利技术移动过程中,气流或碎屑等掉落物对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影响。气流或碎屑等掉落物对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影响。气流或碎屑等掉落物对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线杆钢筋结构无损探测机器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线杆钢筋结构检测的
,具体涉及一种电线杆钢筋结构无损探测机器人。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线杆由原本的水泥柱子,逐渐具备智能输送平台的功能,得益于物联网(IoT)传感器技术的发展,电线杆逐渐迎来一个新时代,如韩国电力公司表示打算把原来用来输送电力的电力网络用来传递信息,将其变成能源互联网网络,将电线杆打造成智能输送平台。从2015年开始设置到韩国各地的智能传感器正在实时收集电力数据。以这些数据为基础,电力网络可以准确预测各地消费者在酷暑等特定时期的用电消费量,进而分阶段向用户发送节约能源的短信。如果独居老人家庭的用电量骤减,电力网络还可以自动向社会福利工作者通报情况,及时确认老人是否平安。目前这些电线杆每天都能搜集30万条用电数据,韩国电力公司正在抓紧研究这些数据可能的用途,使得电线杆在现有信息技术中占据的比重越来越重。
[0003]而实际生产生活中,电线杆存在发生损伤情况,会对生产生活安全造成影响,所以需要对电线杆进行探伤检测,其中常用的探伤方法有:X光射线探伤、超声波探伤、磁粉探伤、渗透探伤(着色探伤)、涡流探伤、γ射线探伤、萤光探伤等方法。
[0004]《通信电源技术》2020年8月25日第37卷第16期中提到的现有技术《基于瑞利波的电线杆埋地深度及损伤检测方法》一文中提到“电杆埋地部力探伤的方法主要包括地下超声波去、地下窥探镜法以及测量尺法。其中,测里尺法包括两种不同的检测方式。一种是将电杆测童尺插入地下检测,当测里尺碰触固体异物时将难以测量,因此无法测量完整埋深;另一种是利用相似性原理通过电杆锥度来估算埋深,算法模型因电杆规格不同而不同。地下窥探镜法和地下超声波法都须借助钻机向电杆四周土壤打孔,为检测装置潜入地下提供通路。其检测设备体积大且需要多名巡检工人同时完成,耗时费力且效率低。”[0005]通过上述论述可以得知,现有的电线杆探伤方式及方法,一种仅能探测电线杆外部,探测效果有限;一种通过算法模拟,无法获得切实的数据;最后一种通过打孔探测,破坏了电线杆外部结构。
[0006]针对上述现状,我们提供一种电线杆钢筋结构无损探测机器人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线杆钢筋结构无损探测机器人,本专利技术采用内部电线杆内部探测结构,一者,数据更为精准;再者,无需打孔,对电线杆结构破坏较小,同时,通过由壳体及透明环构成的防护结构,避免本专利技术移动过程中,气流或碎屑等掉落物对本专利技术的影响。
[0008]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一种电线杆钢筋结构无损探测机器人,包括:
[0009]连接架;
[0010]移动轮组,该移动轮组布置在上述连接架的外表面;
[0011]第一检查件,该第一检查件布置在连接架的上方,该第一检查件包括两个位置对应的第一壳体,第一透明环布置在两个第一壳体之间并使两个第一壳体及第一透明环构成球体或椭球体结构;
[0012]第一稳定组件,该第一稳定组件包括布置在第一壳体内腔的第一稳定板,该第一稳定板的两端设有穿过第一壳体并连接在连接架上的第一连接杆,镜头朝上的第一视觉传感器布置在第一稳定板的顶面,上述第一稳定板的底面设有多个第一电池及配重块,以更好的维持上述第一稳定板的位置,上述第一稳定板的顶面设有与第一透明环位于同一铅垂面的第一视觉传感器。
[0013]本专利技术采用内部电线杆内部探测结构,一者,数据更为精准;再者,无需打孔,对电线杆结构破坏较小,同时,通过由壳体及透明环构成的防护结构,避免本专利技术移动过程中,气流或碎屑等掉落物对本专利技术的影响。
[0014]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还包括:
[0015]第二检查件,该第二检查件布置在连接架的下方,该第二检查件包括两个位置对应的第二壳体,第二透明环布置在两个第二壳体之间并使两个第二壳体及第二透明环构成球体或椭球体结构;
[0016]第二稳定组件,该第二稳定组件包括布置在第二壳体内腔的第二稳定板,该第二稳定板的两端设有穿过第二壳体并连接在连接架上的第二连接杆,镜头朝下的第二视觉传感器布置在上述第二稳定板底面,上述第二稳定板的底面设有配重块,第二电池布置在第二稳定板的顶面,上述第二稳定板的底面设有与第二透明环位于同二铅锤面的第二视觉传感器。
[0017]通过加装第二稳定件,以实现上下两个检测件同步检测的目的,确保本专利技术实际检测的精准性。
[0018]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上述第一连接杆与第一壳体的连接处设有供第一壳体旋转的第一光滑部,上述第二连接杆与第二壳体的连接处设有供第二壳体旋转的第二光滑部,从而在本专利技术上升过程中,通过外部壳体的旋转,来抵消电线杆内部气流的阻力,使得本专利技术的上升更为平稳,同时,外部壳体的旋转不会影响壳体内部结构,从而确保本专利技术在行进过程中的探伤效果。
[0019]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移动轮组包括固接在连接架外壁上的固定块,该固定块外侧固接有呈压缩状态下的弹簧柱,该弹簧柱的外端固接有连接件,该连接件上安装有驱动轮,动力源布置在上述连接件的外侧且该动力源的输出轴连接在上述驱动轮上,动力源为驱动电机,上述移动轮组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且上述移动轮组呈环形阵列等间距排布,通过多个移动轮组同步驱动本专利技术上升,以更好的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稳步上升。
[0020]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上述第一透明环以及第二透明环的横截面呈梯形且该梯形的外边缘直线大于内边缘直线,上述第一透明环以及第二透明环上皆绕设有环状的LED灯,以更好的在昏暗环境下进行验伤。
[0021]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电线杆钢筋结构无损探测机器人,具备如下有益效果:
[0022]1、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电线杆钢筋结构无损探测机器人,采用内部电线杆内部探测结构,一者,数据更为精准;再者,无需打孔,对电线杆结构破坏较小,同时,通过由壳体及透明

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0039]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40]本专利技术在其各种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电线杆钢筋结构无损探测机器人,特别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了在诸如电线杆内部探伤的无损探测机器人。
[0041]请参阅说明书附图1

8,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线杆钢筋结构无损探测机器人优选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可在电线杆内部主动沿铅垂方向移动,在该实施例中,电线杆为圆筒状,内部为空心结构,易于本专利技术结构在其内部爬行。
[0042]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1

8,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的机器人结构,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起到整体连接作用的部件为连接架1,该连接架1沿铅垂方向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线杆钢筋结构无损探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架(1);移动轮组(2),该移动轮组(2)布置在上述连接架(1)的外表面;第一检查件(3),该第一检查件(3)布置在连接架(1)的上方,该第一检查件(3)包括两个位置对应的第一壳体(31),第一透明环(32)布置在两个第一壳体(31)之间并使两个第一壳体(31)及第一透明环(32)构成球体或椭球体结构;第一稳定组件(4),该第一稳定组件(4)包括布置在第一壳体(31)内腔的第一稳定板(41),该第一稳定板(41)的两端设有穿过第一壳体(31)并连接在连接架(1)上的第一连接杆(42),镜头朝上的第一视觉传感器(43)布置在第一稳定板(41)的顶面,上述第一稳定板(41)的顶面设有与第一透明环(32)位于同一铅垂面的第一视觉传感器(4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线杆钢筋结构无损探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稳定板(41)的底面设有多个第一电池(411)及配重块(412)。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线杆钢筋结构无损探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检查件(5),该第二检查件(5)布置在连接架(1)的下方,该第二检查件(5)包括两个位置对应的第二壳体(51),第二透明环(52)布置在两个第二壳体(51)之间并使两个第二壳体(51)及第二透明环(52)构成球体或椭球体结构;第二稳定组件(6),该第二稳定组件(6)包括布置在第二壳体(51)内腔的第二稳定板(61),该第二稳定板(61)的两端设有穿过第二壳体(51)并连接在连接架(1)上的第二连接杆(62),镜头朝下的第二视觉传感器(63)布置在上述第二稳定板(61)底面,上述第二稳定板(6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凯孟雷康智慧马强邵雪敏李桢晨陈昊姜广维田海松胡晓萌张子奕黄玲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灵璧县供电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