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精轧机钢带尾部活套张力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014099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0: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精轧机钢带尾部活套张力控制方法,前游机架卸载轧机按按照递增数列增加降速比率控制程序,根据轧机抛尾速度情况,制定控制程序及控制参数以达到稳定介入持续有效。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精轧机钢带尾部活套张力控制方法,改善带尾挑套失张现象。改善带尾挑套失张现象。改善带尾挑套失张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精轧机钢带尾部活套张力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精轧机钢带尾部活套张力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客户对钢带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钢带质量主要涉及表面、尺寸、性能等方面,其中表面质量与表面缺陷相关,一般通过对钢带表面缺陷进行识别,从而对钢带的质量进行判定。
[0003]热连轧板带厂均有精轧机组,一般由6到7架连轧机组成,精轧机作为最关键的成品轧机,对产品的质量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精轧机组一般包括小立辊、牌坊、支撑辊、工作辊、轧辊调整装置、导卫装置和活套等。每个机架都包括一套支撑辊和一套工作辊,并在每个轧机出入口均安装有导卫,活套位于两机架之间导卫之前,活套是精轧连轧过程中用于支撑钢带,储存一部分套量,保持机架秒流量和张力恒定的装置。
[0004]轧制薄带时多次出现因带尾失张造成的甩尾轧烂事故,造成大量的事故时间及质量非计划品,板坯出炉温度、R2DT温度、FET头部最高温度和中间坯镰刀弯等工艺参数控制均无异常,精轧各机架HGC两侧出入口位置传感器跟随性均正常,带尾出现挑套失张现象,造成甩尾轧烂。
[0005]此缺陷热轧区域长期未能得到有效解决的缺陷,严重影响薄带轧制稳定性,产生大量的辊印缺陷。造成大量非计划换辊时间,浪费了大量的生产时间,降低了作业率,板带尾部失张曲线如图1所示。

技术实现思路

[0006]F4机架抛钢前轧制较稳定,从F4机架抛钢开始F6机架张力从稳态开始失张,造成板带尾部失张导致跑偏甩尾轧烂伤辊,针对此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精轧机钢带尾部活套张力控制方法,改善带尾挑套失张现象。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8]本专利技术一种精轧机钢带尾部活套张力控制方法,前游机架卸载轧机按按照递增数列增加降速比率控制程序,根据轧机抛尾速度情况,制定控制程序及控制参数以达到稳定介入持续有效。
[0009]进一步的,在程序内根据经验预设一个固定降速值作为基础值,同时在一级画面的增加可手动调整的附加值作为可调尾部降速值,同时可以根据控制情况进行更改,控制程序未在基础降速值的基础上采取阶梯降速,按照每个扫描周期降速递增0.015

0.025%进行持续降速,直至达到基础值和动调整的附加值的和。
[0010]进一步的,按照每个扫描周期降速递增0.02%进行持续降速。
[0011]进一步的,通过此控制策略,带尾角度和张力控制稳定,尾部张力可以做到大小可调,杜绝了尾部失张造成的甩尾问题。
[0012]进一步的,张力设定30MPa带尾能够在30MPa到50MPa进行调整。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
[0014]本专利技术有效解决了因带尾失张造成的甩尾事故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控制稳定,不需要频繁更换和调整,经验证可以适应高温环境下正常的运行,非常符合本领域的实际应用与操作。
[0015]此专利技术可有效改善了薄规格钢带尾部因失张造成的甩尾轧烂问题,可明显降低辊印缺陷产生率。本改造适用于连轧机生产板材的钢铁厂、铝板厂,具有较强的推广性。
附图说明
[0016]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7]图1为板带尾部失张曲线;
[0018]图2为本专利技术精轧机钢带尾部活套张力控制方法的具体控制程序;
[0019]图3为采用本专利技术后带尾张力改善情况。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一种精轧机钢带尾部活套张力控制方法:
[0021]通过对活套控制程序进行梳理,根据产生缺陷的现象,团队组织讨论,修正调整参数及试验轧制。从F4机架抛钢开始F6机架张力从稳态开始由30MPa左右逐渐降低到11MPa左右,活套角度由稳态的21度挑套到31度。期间通过增加单位张力和手动尾部降速等办法均无法有效解决带尾失张问题。
[0022]尝试增加前游机架卸载轧机自动化降速功能,避免尾部活套失张,在一级画面增加调整窗口,在F4到F7机架采取前游机架卸载,当前机架开始按固定速度比例进行降速,投用后效果较差,投用瞬间活套角度拉低,张力增加,但随着轧制带尾速度的调整,活套又出现挑套失张现象,尾部控制极不稳定(角度和张力波动严重)。经过多次尝试优化抛钢降速功能,均未达到尾部角度和张力稳定控制的效果。
[0023]在尝试前游机架卸载轧机按固定速度的策略基础上,专利技术了前游机架卸载轧机按按照递增数列增加降速比率控制程序,经过多次调试,根据轧机抛尾速度情况,制定控制程序及控制参数,达到稳定介入持续有效。
[0024]在程序内根据经验预设一个固定降速值作为基础值,同时在一级画面的增加可手动调整的附加值作为可调尾部降速值,可以根据控制情况进行更改,控制程序未在基础降速值的基础上采取阶梯降速,按照每个扫描周期降速递增0.02%进行持续降速,直至达到基础值和动调整的附加值的和,具体控制程序如图2所示。
[0025]投入此控制策略后,带尾角度和张力控制稳定,尾部张力可以做到大小可调(张力设定30MPa带尾可在30MPa到50MPa进行调整),杜绝了尾部失张造成的甩尾问题,本专利技术措施有效。带尾张力改善情况如图3。
[0026]本发通过控制程序的创新,有效解决了因带尾失张造成的甩尾事故,本专利技术控制稳定,不需要频繁更换和调整,经验证可以适应高温环境下正常的运行,非常符合本领域的实际应用与操作。
[0027]此专利技术可有效改善了薄规格钢带尾部因失张造成的甩尾轧烂问题,可明显降低辊印缺陷产生率。本改造适用于连轧机生产板材的钢铁厂、铝板厂,具有较强的推广性。
[0028]应用效果、效益说明(对该知识产权可能实施的效果及预计经济效益进行测算评估):
[0029]经统计月均因轧制薄带带尾失张造成的甩尾轧烂非计划更换工作辊3次左右,事故影响45分钟左右,造成质量非计划约310吨,每次辊印辊耗约9万元,按此折算全年可减少损失307万元。具体计算过程如下:
[0030](1)按每月减少事故时间0.75小时,低合金高强薄带平均卷重22吨,每小时轧制33卷,吨钢效益300元计算,全年可增效约152万元。增效=0.75*22*33*300*12=196.02万元。
[0031](2)缺陷钢卷判平整复查缺陷,平整加工费按42元/吨,低合金高强薄带平均卷重22吨,每次事故产生3卷计算,全年可增效月3.3万元。增效=3*22*42*12=3.30万元。
[0032](3)轧辊每毫米成本约5000元,每根事故轧辊下线需要磨削3mm左右,按每月减少因带尾失张造成的事故3次,每次单换一套F7轧辊计算,全年可增效约90.00万元,增效=2*3*5000*3*12=108.00万元。
[0033]综上3项合计全年可增效约307.00万元
[0034]本专利技术结构新颖独特,程序结构简单实用,非常有利于实际的生产需要,具有一定的推广性。
[0035]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精轧机钢带尾部活套张力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前游机架卸载轧机按按照递增数列增加降速比率控制程序,根据轧机抛尾速度情况,制定控制程序及控制参数以达到稳定介入持续有效。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精轧机钢带尾部活套张力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程序内根据经验预设一个固定降速值作为基础值,同时在一级画面的增加可手动调整的附加值作为可调尾部降速值,同时可以根据控制情况进行更改,控制程序未在基础降速值的基础上采取阶梯降速,按照每个扫描周期降速递增0.015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邢春伟苗瑞林周学刚杨永朋范鑫闫志学李冰洋柳志钢
申请(专利权)人: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