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电动车无线充电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01263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0:34
本申请公开了新能源电动车无线充电桩,涉及充电桩技术领域,包括底座,底座的内部连接有U型板,U型板的上方通过升降机构连接有垫板,垫板的下方连接有温度传感器,垫板的顶部嵌入有铜管,垫板的上方连接有发射端,设置有垫板、第二软管、换热器、冷却液投放箱、温度传感器、第三软管、增压泵和铜管,通过温度传感器对发射端温度进行监测,电信号通过信号接收器传递至单片机内进行计算,当温度达到预警值后,开启增压泵,将冷却液投放箱内部的冷却液导入铜管内部,对铜管和发射端进行降温,此时铜管内部的冷却液吸收热量后流入换热器内部,使冷却液重新降温并再次流入冷却液投放箱内部,实现了对发射端进行降温的效果。实现了对发射端进行降温的效果。实现了对发射端进行降温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能源电动车无线充电桩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充电桩
,具体是新能源电动车无线充电桩。

技术介绍

[0002]现阶段的新能源汽车以电力汽车为主,与燃油汽车不同的是,电力汽车不再需要或只需少量燃油就可以提供驱动力,新能源汽车的动力补充方式为充电,因此充电桩成为新能源汽车的配套设备,随着近些年充电桩的发展,人工插电式充电桩在市场上份额逐渐降低,无线充电桩逐渐普及。
[0003]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桩(公告号CN113547940 A),该专利技术通过降电机能够带动丝杆进行旋转,丝杆与升降板螺纹连接,而且升降板的另一端通过限位杆进行限位,当丝杆旋转的时候能够带动升降板进行升降,从而调节发射端的高度,进而能够调节发射端内充电线圈与汽车内接收端感应线圈之间的距离,使充电效率能够最大化,但是缺少冷却结构,由于汽车充电时常较久,其内部的电子元件长时间工作,导致其发热较为严重,容易发生火灾。

技术实现思路

[0004]解决的技术问题:缺少冷却结构,由于汽车充电时常较久,其内部的电子元件长时间工作,导致其发热较为严重,容易发生火灾。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新能源电动车无线充电桩,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
[0006]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新能源电动车无线充电桩,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方靠后侧位置连接有充电桩本体,所述底座的顶部远离充电桩本体的位置开设有第三通孔,所述底座的内部连接有U型板,所述U型板的上方通过升降机构连接有垫板,所述垫板的下方连接有温度传感器,所述垫板的顶部嵌入有铜管,所述垫板的上方连接有发射端,所述发射端贯穿第三通孔的内部;所述铜管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软管和第二软管,所述第一软管的一端连接有冷却液投放箱,所述冷却液投放箱与底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软管的一端连接有换热器,所述换热器与底座固定连接,所述底座的内部靠近换热器的左侧接有增压泵,所述增压泵的两侧连接有一组第三软管,所述增压泵的两侧通过一组第三软管分别与冷却液投放箱和换热器固定连接,所述底座的右侧壁从上往下分别连接有单片机和信号接收器。
[000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铜管设置为螺旋状,所述铜管的外侧且位于垫板和发射端的中间部分填充有硅脂。
[000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U型板的顶部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升降机构包括贯穿在第二通孔内部的侧板,所述侧板的一侧连接有齿条,所述侧板的顶端与垫板固定连接,所述U型板的上方靠近第二通孔的位置连接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方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的一端连接有齿轮,所述齿轮与齿条啮合连接。
[000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U型板的顶部且位于第二通孔的两侧位置对应嵌入有一组滑套,所述滑套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与垫板固定连接。
[00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底座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散热孔,所述散热孔位置与换热器的位置相对应。
[00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充电桩本体的前侧连接有红外线测距传感器,所述充电桩本体的顶部靠近充电桩本体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合页的内壁顶面连接有合页,所述合页的外侧连接有挡板。
[001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底座的内部远离U型板的位置连接有一组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输出轴的一端连接有往复丝杆,所述往复丝杆的一端连接有轴承座,所述轴承座与底座固定连接,所述往复丝杆的外侧连接有滚珠螺母,所述滚珠螺母的上方连接有第二活动块,所述第二活动块的内侧转动连接有铰接杆,所述铰接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一活动块,所述第一活动块与挡板固定连接。
[001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底座的前端连接有连接块,所述底座的上方靠近发射端的左右两侧均连接有警戒灯。
[0014]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新能源电动车无线充电桩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一、设置有垫板、第二软管、换热器、冷却液投放箱、温度传感器、第三软管、增压泵和铜管,通过温度传感器对发射端温度进行监测,电信号通过信号接收器传递至单片机内进行计算,当温度达到预警值后,开启增压泵,将冷却液投放箱内部的冷却液导入铜管内部,对铜管和发射端进行降温,此时铜管内部的冷却液吸收热量后流入换热器内部,使冷却液重新降温并再次流入冷却液投放箱内部,循环往复,实现了对发射端进行降温的效果,解决了缺少冷却结构,由于汽车充电时常较久,其内部的电子元件长时间工作,导致其发热较为严重,容易发生火灾;二、设置有红外线测距传感器、挡板、第一活动块、铰接杆、合页、第二活动块、滚珠螺母和第一电机,车辆行驶到底座上,开启红外线测距传感器,使投射出的红外线照射在车辆上,然后再反射回红外线测距传感器内部,得到电信号,然后将电信号通过信号接收器传输至单片机内部计算,当距离达到警戒值之后,控制开启第一电机,带动往复丝杆旋转,进而带动滚珠螺母移动,通过第一活动块、铰接杆和第二活动块之间的配合,将挡板顶起,有利于避免车辆直接撞向充电桩本体,起到保护的效果;三、设置有齿条、齿轮、第二电机、安装座、滑杆和滑套,控制开启第二电机,带动齿轮旋转,通过齿轮和齿条的连接作用下,带动齿条和侧板升降,进而完成对发射端高度的调整,有利于使发射端与汽车接收端密贴,发射端在升降过程中,带动滑杆沿滑套内滑动,有利于提高发射端在升降过程中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底座的侧面剖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A处的放大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B处的放大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垫板和铜管的正视图。
[0016]附图标记:1、充电桩本体;2、红外线测距传感器;3、底座;4、警戒灯;5、发射端;6、连接块;7、散热孔;8、挡板;9、第一活动块;10、轴承座;11、第一通孔;12、往复丝杆;13、铰接杆;14、合页;15、U型板;16、第一软管;17、垫板;18、第二软管;19、换热器;20、第二活动块;21、滚珠螺母;22、第一电机;23、冷却液投放箱;24、温度传感器;25、第三软管;26、增压泵;27、齿条;28、齿轮;29、第二电机;30、安装座;31、第二通孔;32、侧板;33、滑杆;34、滑套;35、铜管;36、第三通孔;37、单片机;38、信号接收器。
实施方式
[0017]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新能源电动车无线充电桩,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0018]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总体思路如下:
实施例1
[0019]本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如图1

图5所示,新能源电动车无线充电桩,包括底座3,底座3的上方靠后侧位置连接有充电桩本体1,底座3的顶部远离充电桩本体1的位置开设有第三通孔36,底座3的内部连接有U型板15,U型板15的上方通过升降机构连接有垫板17,垫板17的下方连接有温度传感器24,垫板17的顶部嵌入有铜管35,垫板17的上方连接有发射端5,发射端5贯穿第三通孔36的内部;铜管35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软管1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新能源电动车无线充电桩,包括底座(3),所述底座(3)的上方靠后侧位置连接有充电桩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3)的顶部远离充电桩本体(1)的位置开设有第三通孔(36),所述底座(3)的内部连接有U型板(15),所述U型板(15)的上方通过升降机构连接有垫板(17),所述垫板(17)的下方连接有温度传感器(24),所述垫板(17)的顶部嵌入有铜管(35),所述垫板(17)的上方连接有发射端(5),所述发射端(5)贯穿第三通孔(36)的内部;所述铜管(35)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软管(16)和第二软管(18),所述第一软管(16)的一端连接有冷却液投放箱(23),所述冷却液投放箱(23)与底座(3)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软管(18)的一端连接有换热器(19),所述换热器(19)与底座(3)固定连接,所述底座(3)的内部靠近换热器(19)的左侧接有增压泵(26),所述增压泵(26)的两侧连接有一组第三软管(25),所述增压泵(26)的两侧通过一组第三软管(25)分别与冷却液投放箱(23)和换热器(19)固定连接,所述底座(3)的右侧壁从上往下分别连接有单片机(37)和信号接收器(38)。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电动车无线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铜管(35)设置为螺旋状,所述铜管(35)的外侧且位于垫板(17)和发射端(5)的中间部分填充有硅脂。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电动车无线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板(15)的顶部开设有第二通孔(31),所述升降机构包括贯穿在第二通孔(31)内部的侧板(32),所述侧板(32)的一侧连接有齿条(27),所述侧板(32)的顶端与垫板(17)固定连接,所述U型板(15)的上方靠近第二通孔(31)的位置连接有安装座(30),所述安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舵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佳充科技服务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