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节能型充电桩及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999186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0: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属于节能型充电桩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节能型充电桩及控制方法,包括地面基层,其通过对地面进行施工,对地面进行挖掘,并对安装后的装置进行覆盖而成,升降辅助驱动装置,其设置在地面基层的下端,且能够辅助停车充电装置进行升降操作,并对停车充电装置的升降进行限位,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对两辆新能源车进行停靠,并将内部车辆移动至地下进行遮阳,防止车辆被阳光直射,且通过排水蓄电装置与居民生活的排水总管进行连接,不仅能够增加排水的管道数量,增加排水速率,防止排水单管出现堵塞影响居民正常生活,且能够通过排水的流动,将势能转化成动能,再将动能转化成电能,并提供给蓄电池组件进行存储,进行废能源利用。废能源利用。废能源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节能型充电桩及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节能型充电桩
,具体为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节能型充电桩及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充电桩是指为电动汽车提供能量补充的充电装置,其功能类似于加油站里面的加油机,可以固定在地面或墙壁,安装于公共建筑和居民小区停车场或充电站内,可以根据不同的电压等级为各种型号的电动汽车充电。
[0003]现有的节能型充电桩是为了防止资源浪费,而提出的名称,现有的节能型充电桩有节能路灯充电桩,是在路灯杆上“嫁接”充电桩,对路灯进行供电的同时,为电动汽车提供充电服务的充电桩设施,但是这种充电桩不适合国内的推广使用,因国内的人口流动较大,充电桩的使用本身就相当紧张,若推广节能路灯充电桩,会阻挡各种主干道路,影响交通,若能提出一种能够设置在繁华地带的停车区域内,通过预埋式充电桩,不仅能够防止阳光对充电的电池进行直射,而且能够利用太阳能和排水的水势,来对充电电池进行能源利用,进而实现新型的节能型充电方式,且不会对交通造成影响,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节能型充电桩及控制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上述和/或现有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节能型充电桩及控制方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专利技术。
[0005]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节能型充电桩及控制方法,通过将蓄电池组件埋入地下,并通过停车充电装置进行停车和充电,再通过将排水蓄电装置与居民生活的排水总管进行连接,进行废能源利用,且通过表面铺设太阳能蓄电装置,进行遮阳,能够解决上述提出现有的问题。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节能型充电桩,其包括:
[0008]地面基层,其通过对地面进行施工,对地面进行挖掘,并对安装后的装置进行覆盖而成;
[0009]升降辅助驱动装置,其设置在地面基层的下端,且能够辅助停车充电装置进行升降操作,并对停车充电装置的升降进行限位;
[0010]停车充电装置,其连接在升降辅助驱动装置的内部,且顶部和内部能够对两辆新能源车进行停靠和充电;
[0011]蓄电池组件,其设置在停车充电装置的右端,并电性连接停车充电装置的输入端,且能够对蓄电池组件进行供电;
[0012]排水蓄电装置,其设置在蓄电池组件的底部,并与蓄电池组件电性连接,且能够通过排水的动能转化为电能,提供给蓄电池组件进行存储;
[0013]太阳能蓄电装置,其设置在地面基层的顶部,并与蓄电池组件电性连接,且能够将太阳能转化成电能,提供给蓄电池组件进行存储;
[0014]共享充电桩系统,其与触摸屏连接,并通过触摸屏,能够对共享充电桩系统操作,使共享充电桩系统的充电数据和操作显示在触摸屏的表面。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节能型充电桩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地面基层包括:
[0016]表面覆盖层,其设置为覆盖在装置顶部的土壤层,对装置进行覆盖;
[0017]坑基,其设置在表面覆盖层的表面,并连通地底,且能够对装置进行放置,同时能够使停车充电装置进行升降操作。
[0018]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节能型充电桩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升降辅助驱动装置包括:
[0019]限位组件,其设置在地底的预埋坑内,且能够对覆盖的土壤进行阻挡;
[0020]所述限位组件包括:
[0021]U型板,其设置在地底的预埋坑内;
[0022]镂空槽,其设置在U型板的两端四周,且能够被驱动组件的驱动端进行贯穿;
[0023]驱动组件,其设置在限位组件的前后两端,且贯穿限位组件的内壁,并与停车充电装置配合,对停车充电装置进行升降操作;
[0024]挡板,其设置在U型板的前后端;
[0025]齿轮辊,其转动连接在挡板的上下端,且两端设有两组齿轮,并使内侧端贯穿镂空槽,直至与停车充电装置的两端连接;
[0026]驱动电机,其设置在挡板的左侧上端,并与齿轮辊的左侧端口连接,且能够对齿轮辊进行转动。
[0027]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节能型充电桩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停车充电装置包括:
[0028]升降机,其设置在U型板的内部底端;
[0029]停车组件,其底部连接在升降机的顶部,且前后两端啮合连接齿轮辊的内侧端口;
[0030]所述停车组件包括:
[0031]停车库,其底部连接在升降机的顶部,且内部和顶部能够对新能源车辆进行停靠;
[0032]齿牙槽,其设置在停车库的前后两端,并使内部啮合连接齿轮辊的内侧端口,且能够与齿轮辊配合,带动停车库进行升降操作;
[0033]充电槽,其设置在停车库的内部和顶部的表面前端右侧,且使内部转动连接充电桩组件;
[0034]充电桩组件,其转动连接在充电槽的内部,并电性连接蓄电池组件,且能够对充电的车辆进行供电和断电操作;
[0035]所述充电桩组件包括:
[0036]充电桩,其转动连接在充电槽的内部,且能够防止充电桩在操作时发生损坏;
[0037]触摸屏,其设置在充电桩的外壁后端左侧,并电性连接共享充电桩系统,且能够对车辆的充电进行操作;
[0038]充电插头,其收纳在充电桩的内部右端,且能够取下,并插入新能源汽车的充电
口,使蓄电池组件的电量对新能源汽车的电池进行供电。
[0039]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节能型充电桩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蓄电池组件包括:
[0040]充电箱体,其设置在U型板的右端;
[0041]散热风扇,其设置在充电箱体的外壁左端,且能够对充电箱体内部组件进行散热;
[0042]导风箱,其设置在散热风扇的左侧,并使顶部与表面覆盖层齐平,且顶部能够安装格栅网,防止垃圾和土壤进入内部,并通过导风箱能够将充电箱体的热量排出;
[0043]安装箱,其设置在充电箱体的底部,且能够对排水蓄电装置进行安装。
[0044]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节能型充电桩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排水蓄电装置包括:
[0045]蓄电组件,其右端贯穿导风箱的内部底端,左端贯穿充电箱体的内部底端,且能够通过转动,将动能转化成电能,供给蓄电池;
[0046]排水组件,其设置在蓄电组件的底部,且与水利建设的水管连接,供用户排水。
[0047]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节能型充电桩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蓄电组件包括:
[0048]放置筒,其设置在充电箱体的内部底端;
[0049]磁铁,其设置在放置筒的内壁;
[0050]导电杆,其设置在磁铁的内部,并设置为方形,且能够通过旋转,对磁铁的磁场进行切割;
[0051]转杆,其转动连接在安装箱的内部,并使顶部连接导电杆的底部,底部连接涡轮;
[0052]涡轮,其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节能型充电桩,其特征在于:包括:地面基层(1),其通过对地面进行施工,对地面进行挖掘,并对安装后的装置进行覆盖而成;升降辅助驱动装置(2),其设置在地面基层(1)的下端,且能够辅助停车充电装置(3)进行升降操作,并对停车充电装置(3)的升降进行限位;停车充电装置(3),其连接在升降辅助驱动装置(2)的内部,且顶部和内部能够对两辆新能源车进行停靠和充电;蓄电池组件(4),其设置在停车充电装置(3)的右端,并电性连接停车充电装置(3)的输入端,且能够对蓄电池组件(4)进行供电;排水蓄电装置(5),其设置在蓄电池组件(4)的底部,并与蓄电池组件(4)电性连接,且能够通过排水的动能转化为电能,提供给蓄电池组件(4)进行存储;太阳能蓄电装置(6),其设置在地面基层(1)的顶部,并与蓄电池组件(4)电性连接,且能够将太阳能转化成电能,提供给蓄电池组件(4)进行存储;共享充电桩系统(7),其与触摸屏(332)连接,并通过触摸屏(332),能够对共享充电桩系统(7)操作,使共享充电桩系统(7)的充电数据和操作显示在触摸屏(332)的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节能型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面基层(1)包括:表面覆盖层(11),其设置为覆盖在装置顶部的土壤层,对装置进行覆盖;坑基(12),其设置在表面覆盖层(11)的表面,并连通地底,且能够对装置进行放置,同时能够使停车充电装置(3)进行升降操作。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节能型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辅助驱动装置(2)包括:限位组件(21),其设置在地底的预埋坑内,且能够对覆盖的土壤进行阻挡;所述限位组件(21)包括:U型板(211),其设置在地底的预埋坑内;镂空槽(212),其设置在U型板(211)的两端四周,且能够被驱动组件(22)的驱动端进行贯穿;驱动组件(22),其设置在限位组件(21)的前后两端,且贯穿限位组件(21)的内壁,并与停车充电装置(3)配合,对停车充电装置(3)进行升降操作;挡板(221),其设置在U型板(211)的前后端;齿轮辊(222),其转动连接在挡板(221)的上下端,且两端设有两组齿轮,并使内侧端贯穿镂空槽(212),直至与停车充电装置(3)的两端连接;驱动电机(223),其设置在挡板(221)的左侧上端,并与齿轮辊(222)的左侧端口连接,且能够对齿轮辊(222)进行转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节能型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停车充电装置(3)包括:升降机(31),其设置在U型板(211)的内部底端;停车组件(32),其底部连接在升降机(31)的顶部,且前后两端啮合连接齿轮辊(222)的内侧端口;
所述停车组件(32)包括:停车库(321),其底部连接在升降机(31)的顶部,且内部和顶部能够对新能源车辆进行停靠;齿牙槽(332),其设置在停车库(321)的前后两端,并使内部啮合连接齿轮辊(222)的内侧端口,且能够与齿轮辊(222)配合,带动停车库(321)进行升降操作;充电槽(323),其设置在停车库(321)的内部和顶部的表面前端右侧,且使内部转动连接充电桩组件(33);充电桩组件(33),其转动连接在充电槽(323)的内部,并电性连接蓄电池组件(4),且能够对充电的车辆进行供电和断电操作;所述充电桩组件(33)包括:充电桩(331),其转动连接在充电槽(323)的内部,且能够防止充电桩(331)在操作时发生损坏;触摸屏(332),其设置在充电桩(331)的外壁后端左侧,并电性连接共享充电桩系统(7),且能够对车辆的充电进行操作;充电插头(333),其收纳在充电桩(331)的内部右端,且能够取下,并插入新能源汽车的充电口,使蓄电池组件(4)的电量对新能源汽车的电池进行供电。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节能型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池组件(4)包括:充电箱体(41),其设置在U型板(211)的右端;散热风扇(42),其设置在充电箱体(41)的外壁左端,且能够对充电箱体(41)内部组件进行散热;导风箱(43),其设置在散热风扇(42)的左侧,并使顶部与表面覆盖层(11)齐平,且顶部能够安装格栅网,防止垃圾和土壤进入内部,并通过导风箱(43)能够将充电箱体(41)的热量排出;安装箱(44),其设置在充电箱体(41)的底部,且能够对排水蓄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禤玉鹤梁翠秋庞日芳禤玉芳韦龙秋李圣忠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睿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