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二维MOFs氧化物模拟酶活性的Cr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000088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0: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重金属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二维MOFs氧化物模拟酶活性的C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二维MOFs氧化物模拟酶活性的Cr
6+
快速检测方法及试纸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重金属检测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二维MOFs氧化物模拟酶活性的Cr
6+
快速检测方法及试纸。

技术介绍

[0002]铬在现代工业的电镀、冶金、制革、染色等行业中应用广泛。工厂的三废排放导致重金属铬不断被释放到环境中,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是环境监测的必测项目之一。自然界中的铬价态多样,常见的有Cr
3+
和Cr
6+
,两者生物学活性差异显著。其中Cr
3+
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而Cr
6+
因具有相对更强的流动性和致癌特性对人体健康危害较大,是公认的人类呼吸致癌物。鉴于此,世界卫生组织明确规定地下水中Cr
6+
不能超过50ppb。传统的重金属铬检测往往需依赖大型仪器和专业的操作人员,检测成本高,且只能检测样品中的总铬含量,无法选择性检测Cr
6+
;而市面上推广的快检方法存在灵敏度低,需依赖汞等有毒有害试剂以及抗体等昂贵试剂,均无法满足广大基层对环境水等样本中重金属Cr
6+
痕量、经济、安全、准确筛查的需求。
[0003]纳米酶具有类似天然酶的活性,与天然酶相比,具有更高的稳定性、更灵活的结构与组成设计,以及可调的催化活性等,近年来受到研究者的热切关注,已被广泛用于无机离子、毒素、细菌等领域的分析检测。金属有机框架(MOFs)是由金属中心和有机配体通过配位作用形成的有序多孔晶体材料,是一类典型的纳米酶材料。根据结构的不同,可将其分为二维MOFs和三维MOFs。相较于三维大块MOFs,二维MOFs具有超薄的厚度和巨大的表面积,能够暴露出更多的表面活性位点,在纳米酶显色反应体系中可增强与底物分子TMB等的相互作用、提升其吸附量,进而为提高催化反应效率和靶标的检测灵敏度提供有力的条件。同时,超薄的侧向尺寸能够有效缩短显色反应体系中底物分子TMB等的扩散距离,加快对底物分子的催化响应。因此,有必要利用MOFs纳米材料实现Cr
6+
的现场、快速、简单、高灵敏检测。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基于卤素离子的介导作用,利用二维MOFs氧化物模拟酶的活性实现了Cr
6+
的现场、快速、简单、高灵敏检测。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二维MOFs氧化物模拟酶活性的Cr
6+
快速检测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S1、先将可变价态的金属离子、有机配体、表面活性剂和苯甲酸溶解在乙醇和N,N

二甲基甲酰胺混合溶剂中,然后在搅拌条件下进行加热处理,最后经洗涤、重悬后获得二维MOFs纳米材料;
[0008]S2、将步骤S1的二维MOFs纳米材料、BR缓冲液、3,3

,5,5
′‑
四甲基联苯胺(TMB)溶液和卤离子溶液混合制成催化反应体系,然后加入不同浓度的Cr
6+
标准溶液进行反应,最后
用紫外

可见吸光光度计测试Cr
6+
加入后TMB氧化产物在652nm处的吸光度变化值,并以Cr
6+
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变化值为纵坐标绘制定量分析标准工作曲线;
[0009]S3、将含有Cr
6+
的待测样品加入步骤S2的催化反应体系中,反应后检测其在652nm处的吸光光度值,并根据步骤S2绘制的定量分析标准工作曲线计算出待测样品中Cr
6+
的浓度。
[0010]本专利技术以表面活性剂为介导分子,具有可变价态的金属离子作为金属中心、有机配体及苯甲酸作为调控分子,获得具有片层结构的二维MOFs,然后将其与BR缓冲液、3,3

,5,5
′‑
四甲基联苯胺(TMB)、卤素离子混合构成催化反应体系,基于卤素离子的介导作用,采用Cr
6+
对二维MOFs氧化物模拟酶的活性进行调控,构建出选择性检测Cr
6+
的方法,实现了基层环境水等样本中Cr
6+
的现场、快速、简单、高灵敏检测。
[0011]优选地,步骤S1中,所述可变价态的金属离子选自Cu
2+
、Ce
3+
、Ce
4+
,所述有机配体为TCPP,所述表面活性剂为PVP,所述乙醇和N,N

二甲基甲酰胺的体积比为1:3。
[0012]优选地,步骤S1中,所述可变价态的金属离子的浓度为0.05

0.5mg/mL,所述有机配体的浓度为0.1

0.5mg/mL,所述表面活性剂的浓度为0.1

1mg/mL,所述苯甲酸的浓度为1

10mg/mL。
[0013]优选地,步骤S1中,所述加热处理为90

95℃油浴加热3

5h。
[0014]优选地,步骤S2中,BR缓冲液的pH为2

5,TMB溶液的浓度为0.5mM

30mM,卤离子溶液的浓度为0.1M

2M,卤离子溶液中的卤离子选自I

、Cl

、Br

;二维MOFs纳米材料、BR缓冲液、TMB溶液与卤离子溶液的体积比为0.5

20:150

170:5

15:5

15。
[0015]优选地,步骤S2中,Cr
6+
标准溶液的浓度分别为0.5ppb、5ppb、10ppb、25ppb、50ppb、100ppb、0.25ppm、0.5ppm、1ppm、1.5ppm、2ppm、2.5ppm、3ppm、4ppm和5ppm,吸光度的测试波长为652nm,绘制得到的定量分析标准工作曲线的方程为:y=0.69973x+0.00415,R2为0.9989,x为Cr
6+
浓度,y为652nm处吸光度变化值,检测Cr
6+
的线性范围为0.5ppb

2ppm。
[0016]优选地,步骤S2中,往催化反应体系中加入Cr
6+
标准溶液后的反应时间为2

5min,反应温度为20

25℃。
[0017]优选地,步骤S1中,所述洗涤为依次用乙醇和水进行清洗,重悬所用的溶液为水。
[0018]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二维MOFs氧化物模拟酶活性的Cr
6+
快速检测试纸,所述Cr
6+
快速检测试纸的制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二维MOFs氧化物模拟酶活性的Cr
6+
快速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先将可变价态的金属离子、有机配体、表面活性剂和苯甲酸溶解在乙醇和N,N

二甲基甲酰胺混合溶剂中,然后在搅拌条件下进行加热处理,最后经洗涤、重悬后获得二维MOFs纳米材料;S2、将步骤S1的二维MOFs纳米材料、BR缓冲液、TMB溶液和卤离子溶液混合制成催化反应体系,然后加入不同浓度的Cr
6+
标准溶液进行反应,最后用紫外

可见吸光光度计测试Cr
6+
加入后TMB氧化产物在652nm处的吸光度变化值,并以Cr
6+
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变化值为纵坐标绘制定量分析标准工作曲线;S3、将含有Cr
6+
的待测样品加入步骤S2的催化反应体系中,反应后检测其在652nm处的吸光光度值,并根据步骤S2绘制的定量分析标准工作曲线计算出待测样品中Cr
6+
的浓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二维MOFs氧化物模拟酶活性的Cr
6+
快速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可变价态的金属离子选自Cu
2+
、Ce
3+
、Ce
4+
,所述有机配体为TCPP,所述表面活性剂为PVP,所述乙醇和N,N

二甲基甲酰胺的体积比为1: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二维MOFs氧化物模拟酶活性的Cr
6+
快速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可变价态的金属离子的浓度为0.05

0.5mg/mL,所述有机配体的浓度为0.1

0.5mg/mL,所述表面活性剂的浓度为0.1

1mg/mL,所述苯甲酸的浓度为1

10mg/mL。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二维MOFs氧化物模拟酶活性的Cr
6+
快速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加热处理为90

95℃油浴加热3

5h。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二维MOFs氧化物模拟酶活性的Cr
6+
快速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BR缓冲液的pH为2

5,TMB溶液的浓度为0.5m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利华李志豪吴文辉战艺芳李雪高梦月姚琪姚延兴胡金伟金凤美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市农业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