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双滑块机构的减振抗冲击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9763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0: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双滑块机构的减振抗冲击座椅,该减振抗冲击座椅包括靠背滑轨结构、靠背滑块、靠背承载结构、锁扣、缓冲复位器、振动缓冲器、坐垫承载结构、坐垫滑块、坐垫滑轨结构、坐垫、联动杆、安全带、背垫和竖直导向结构;当车辆遇到冲击载荷时,锁扣超负荷打开,安装在靠背和坐垫上的两个滑块结构与联动杆一起构成双滑块运动机构,使得背垫向下缓冲运动的同时带动坐垫产生横向的关联运动,改变座椅的缓冲运动轨迹,并提高座椅对乘载员腰、背的支撑,从而降低人体的损伤;本发明专利技术充分利用车辆内部竖直与水平两个方向上的空间进行缓冲减振,并改变冲击过程的载荷传递路径,从而提高冲击载荷下座椅对乘载员的保护效能。高冲击载荷下座椅对乘载员的保护效能。高冲击载荷下座椅对乘载员的保护效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双滑块机构的减振抗冲击座椅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特种车辆零部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减振与抗冲击缓冲功能的座椅。

技术介绍

[0002]对于装甲车辆和防暴车辆这些特种车辆而言,其行驶地面环境非常复杂,不仅需要在普通路面和越野地面上高速行驶,还可能面对地雷等爆炸物的威胁,导致车内乘员需要承受非常恶劣的振动与冲击载荷,严重影响了乘载员的乘坐舒适性和装备操控效能。研究表明:仅仅依靠悬挂减振系统难以保证特种车辆乘载员对减振与抗冲击性能的需求。因此,特种车辆研究人员们在载荷特性和车辆悬挂系统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展开具有减振、抗冲击功能的乘载员座椅研究。
[0003]研究人员们通过分析特种车辆振动、冲击载荷特点,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些减振、抗冲击座椅的方案,如CN110303955B、CN113060057A等。这些新型座椅实现了坐高的无级调节、减振、冲击缓冲等功能,减小了外界载荷对车辆乘载员的振动与冲击,提高了座椅的乘坐舒适性和乘载员的装备操控效能。然而,这些座椅的减振、抗冲击缓冲运动轨迹大都比较单一,其缓冲行程基本都是利用车辆内部竖直方向上的空间,与此同时,特种车辆的内部空间有限,特别是竖直方向上因受限于车体高度,限制了现有减振座椅的缓冲距离,制约了座椅的抗冲击性能。此外,现有减振座椅主要还是靠坐垫承载,冲击载荷通过减振元器件缓冲后传递到座椅坐垫上,再经过盆骨

腰椎

脊柱

颈椎传递到头部,形成了一个串联的人体载荷传递链。在这个串联的人体载荷传递链中,其盆骨和腰椎位置所承受的载荷最大,比较容易产生“压迫损伤”;于此同时,由于头部处在串联载荷传递链的最远端,又比较容易产生“甩鞭损伤”。
[0004]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具有减振与抗冲击缓冲功能的座椅,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现有减振座椅在空间利用上不够充分,并且减振与抗冲击缓冲的路径比较单一,再者在载荷传递链上设计不够合理,制约了其冲击载荷下对乘载员的保护效能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双滑块机构的减振抗冲击座椅,能够解决在现有减振座椅在空间利用上不够充分,并且减振与抗冲击缓冲的路径比较单一,再者在载荷传递链上设计不够合理,制约了其冲击载荷下对乘载员的保护效能的问题。
[0006]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双滑块机构的减振抗冲击座椅,所述减振抗冲击座椅包括坐垫、背垫、位于所述坐垫下方的坐垫承载结构、位于所述背垫后方的靠背承载结构、竖直导向结构、振动缓冲器以及双滑块机构;
[0008]所述双滑块机构包括位于所述背垫后方的靠背滑轨结构、活动设置于所述靠背滑轨结构上的靠背滑块、位于所述坐垫下方的坐垫滑轨结构、活动设置于所述坐垫滑轨结构
上的坐垫滑块、以及位于所述靠背滑块和所述坐垫滑块之间的联动杆;
[0009]其中,所述靠背滑块和所述联动杆以及所述靠背承载结构连接处设置有锁扣,所述靠背承载结构的一端通过所述靠背滑块与所述靠背滑轨结构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竖直导向结构和所述振动缓冲器连接到车体上。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可选实施例,所述减振抗冲击座椅还包括缓冲复位器,所述缓冲复位器设置在竖直导向结构远离所述靠背滑轨结构一侧,所述缓冲复位器用于快速将所述振动缓冲器复位。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可选实施例,所述靠背滑轨结构上设置有第一导向机构,所述靠背滑块通过所述第一导向机构与所述靠背滑轨结构连接,且所述靠背滑块分别通过铰链与所述靠背承载结构和所述联动杆相连接。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可选实施例,所述坐垫滑轨结构上设置有第二导向机构,所述坐垫滑块通过所述第二导向机构与所述坐垫滑轨结构连接,且所述坐垫滑块分别通过铰链与所述坐垫承载结构和所述联动杆相连接。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可选实施例,所述第一导向机构和所述第二导向机构为滑槽或导轨。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可选实施例,所述坐垫滑轨结构通过铰链和/或柔性带与所述靠背滑轨结构相连接。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可选实施例,所述坐垫承载结构与所述靠背承载结构通过活动铰链连接。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可选实施例,所述减振抗冲击座椅上还安装四点式安全带,四点安全带后两点安装在所述靠背承载结构上,前两点安装在所述坐垫承载结构上。
[001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双滑块机构的减振抗冲击座椅,该减振抗冲击座椅包括靠背滑轨结构、靠背滑块、靠背承载结构、锁扣、缓冲复位器、振动缓冲器、坐垫承载结构、坐垫滑块、坐垫滑轨结构、坐垫、联动杆、安全带、背垫和竖直导向结构;车辆正常行驶时,锁扣将靠背滑轨结构、滑块结构和靠背承载结构锁止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依靠振动缓冲器实现正常行驶状态下的缓冲减振;当车辆遇到冲击载荷时,锁扣超负荷打开,安装在靠背和坐垫上的两个滑块结构与联动杆一起构成双滑块运动机构,使得背垫向下缓冲运动的同时,带动坐垫产生横向的关联运动,改变座椅的缓冲运动轨迹,并提高座椅对乘载员腰、背的支撑,从而降低人体的损伤。本专利技术充分利用车辆内部竖直与水平两个方向上的空间进行缓冲减振,并改变冲击过程的载荷传递路径,从而提高冲击载荷下座椅对乘载员的保护效能。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双滑块机构的减振抗冲击座椅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双滑块机构的减振抗冲击座椅中带阈值锁扣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双滑块机构的减振抗冲击座椅的双滑块机构运行原理图。
[0022]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双滑块机构的减振抗冲击座椅感受强大的冲击力前/后运动轨迹示意图。
[0023]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双滑块机构的减振抗冲击座椅的初始位置示意图。
[0024]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双滑块机构的减振抗冲击座椅抗冲击后的位置示意图。
[0025]附图标记:靠背滑轨结构1、靠背滑块2、靠背承载结构3、锁扣4、缓冲复位器5、振动缓冲器6、坐垫承载结构7、坐垫滑块8、坐垫滑轨结构9、坐垫10、联动杆11、安全带12、背垫13、车身14和竖直导向结构15。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27]在本申请的描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双滑块机构的减振抗冲击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抗冲击座椅包括坐垫、背垫、位于所述坐垫下方的坐垫承载结构、位于所述背垫后方的靠背承载结构、竖直导向结构、振动缓冲器以及双滑块机构;所述双滑块机构包括位于所述背垫后方的靠背滑轨结构、活动设置于所述靠背滑轨结构上的靠背滑块、位于所述坐垫下方的坐垫滑轨结构、活动设置于所述坐垫滑轨结构上的坐垫滑块、以及位于所述靠背滑块和所述坐垫滑块之间的联动杆;其中,所述靠背滑块和所述联动杆以及所述靠背承载结构连接处设置有锁扣,所述靠背承载结构的一端通过所述靠背滑块与所述靠背滑轨结构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竖直导向结构和所述振动缓冲器连接到车体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双滑块机构的减振抗冲击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抗冲击座椅还包括缓冲复位器,所述缓冲复位器设置在竖直导向结构远离所述靠背滑轨结构一侧,所述缓冲复位器用于快速将所述振动缓冲器复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双滑块机构的减振抗冲击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滑轨结构上设置有第一导向机构,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哲吾陈振邦汪国胜杨书仪李桂兵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