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南大学专利>正文

高增益金属谐振腔天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9725 阅读:2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高增益金属谐振腔天线,包括:金属盖板、金属侧板、金属底板以及馈源,金属盖板居上,金属底板居下,金属侧板居中,三者相互连接构成一腔体,馈源置于该腔体内部;金属盖板是一块其上开有一组缝隙单元的金属平板,缝隙单元呈周期性排列;馈源包括一个位于腔体中部的馈电贴片及其周围的一组无源寄生贴片,馈电贴片及寄生贴片印刷在同一片介质基片的上表面,介质基片的下表面贴在金属底板的上表面;馈电贴片通过射频同轴接头经由电缆激励。该天线具有馈电简单、增益高(可达20dBi以上)、口径效率高(可达60%以上)、成本低的优点。(*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增益天线,尤其涉及一种金属谐振腔的高增益天线。
技术介绍
目前已有的高增益天线主要有两种类型, 一种是阵列天线,另一种是反射面天线。阵列天线是按照一定幅度和相位分配激励多个辐射单元以实现高增益,各辐射 单元的激励幅度和相位由馈电网络实现。通常,天线增益要求越高,所需的辐射单 元数目越多,导致馈电网络越复杂。复杂的馈电网络一方面会增大电气设计和物理 布局的难度,另一方面馈电损耗会降低阵列天线的效率,尤其在高频段严重到不再 实用。反射面天线有空馈的抛物面天线和平面反射阵天线,能将由馈源发出的宽角域 波束聚束反射形成窄波束,从而实现高增益。反射面天线虽然省去了复杂的馈电网 络,然而其置于反射面前方焦点处的馈源使得天线的整体轮廓高度达数倍工作波 长。因此,其三维立体结构不便于安装和携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馈电简单、高效率、低轮廓且准平面的高增益天线,该天线在 无需馈电网络的情况下,增益高于20dBi,天线效率高达60%。 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增益的金属谐振腔天线,包括金属盖板、金属侧板、金属底板以及馈 源,金属盖板居上,金属底板居下,金属侧板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增益的金属谐振腔天线,包括:金属盖板(1)、金属侧板(2)、金属底板(3)以及馈源(4),其特征在于: 金属盖板(1)居上,金属底板(3)居下,金属侧板(2)居中,三者相互连接构成一腔体,馈源(4)置于该腔体内部;金属盖板(1) 是一块其上开有一组缝隙单元(1-1)的金属平板,缝隙单元(1-1)呈周期性排列;馈源(4)包括一个位于腔体中部的馈电贴片(4-1)及其周围的一组无源寄生贴片(4-2),馈电贴片(4-1)及寄生贴片(4-2)印刷在一片介质基片(4-3)的上表面,介质基片(4-3)的下表面贴在金属底板(3)的上表面;馈电贴片(4-1)通过射频同轴接头经由电缆(4-1-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文勋吴知航
申请(专利权)人:东南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4[中国|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