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慧钢绞线结构体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9672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0: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慧钢绞线结构体系,包括钢绞线索体以及依次设置在所述钢绞线索体端部的锚具和接线端子,所述钢绞线索体的中心丝上沿所述钢绞线索体的轴向布设有应变光纤和温度光纤;所述应变光纤和所述温度光纤的一端延伸出所述中心丝的外部,并与接线端子内的两个光纤插口连接;所述锚具的中部开设有中心孔,所述中心孔上可拆卸连接有限位装置,所述钢绞线索体通过所述限位装置卡设在所述中心孔上。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中心丝上沿钢绞线索体的通长布设应变光纤和温度光纤,对钢绞线索体进行全长度应力测量和全长度温度测量,可以实现应变数据的温度校正,大大提高了对钢绞线应变测量的准确性。量的准确性。量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慧钢绞线结构体系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领域。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智慧钢绞线结构体系。

技术介绍

[0002]钢绞线是由多根钢丝捻制而成的单股钢丝绳,常作为主要受力构件应用到如桥梁拉索、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岩土锚索等工程结构中。钢绞线长期使用在高应力状态,其受力状态的正常与否时刻关系到工程结构的使用安全,钢绞线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发生腐蚀生锈,预应力损失,进而影响其工作性能。所以,必须对钢绞线的受力使用状态和工作环境进行长期实时的监测,通过监测数据掌握钢绞线的应力状态,确保工程结构的使用安全。
[0003]而现有的智能钢绞线技术采用在钢绞线的端部布设光纤,其只能对钢绞线的局部进行监测,监测数据不全面;同时由于温度的影响,测量钢绞线的变形必须进行温度校正,而现有智能钢绞线技术均未能实现应变和温度同时测量。此外,光纤接线端子、钢绞线锚具等配套结构是智慧钢绞线结构体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现有光纤接线端子对光纤的保护有效性较低,当钢绞线中设置多根光纤同步监测时,无法同时保护多根光纤,而钢绞线锚具在锚固智慧钢绞线时由于光纤的存在,需要经过一定处理方能使用,而且可能损坏光纤。鉴于以上问题,亟待开发一种智慧钢绞线结构体系。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对钢绞线索体进行全长度应力测量和全长度温度测量,可以实现应变数据的温度校正,提高对钢绞线应变测量的准确性的智慧钢绞线结构体系。
[0005]为了实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智慧钢绞线结构体系,包括钢绞线索体以及依次设置在所述钢绞线索体端部的锚具和接线端子,所述钢绞线索体包括中心丝以及扭绞于所述中心丝外周的多个边丝,所述中心丝上沿所述钢绞线索体的轴向布设有应变光纤和温度光纤;
[0006]所述接线端子包括依次通过螺纹连接的挤压套、连接筒和固定套,所述挤压套套设在所述钢绞线索体的外侧壁上,所述应变光纤和所述温度光纤靠近所述接线端子的一端延伸出所述中心丝的外部,并依次穿过所述挤压套和所述连接筒与固定设置在所述固定套内部的两个光纤插口连接;
[0007]所述锚具的中部开设有中心孔,其贯穿所述锚具的两端,所述中心孔上可拆卸连接有限位装置,所述钢绞线索体通过所述限位装置卡设在所述中心孔上,所述锚具上还开设有多个边孔,其沿所述中心孔的外周间隔设置,所述中心孔的直径大于所述接线端子的外部尺寸。
[0008]优选的是,所述中心丝为第一钢丝,其外侧壁开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一钢丝槽,任一第一钢丝槽为直线形,其沿所述钢绞线索体的轴向设置,所述应变光纤和所述温度光
纤分别粘贴于两个所述第一钢丝槽内。
[0009]优选的是,所述中心丝为第二钢丝,其外侧壁开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二钢丝槽,任一第二钢丝槽为螺旋形,其沿所述钢绞线索体的轴向螺旋设置,所述应变光纤和所述温度光纤分别粘贴于两个所述第二钢丝槽内。
[0010]优选的是,所述中心丝为螺旋肋钢丝,所述应变光纤和所述温度光纤绕设于所述螺旋肋钢丝的其中两个肋上。
[0011]优选的是,所述中心丝包括相互扭绞的第一钢管和两个第一中心体,所述温度光纤设置在所述第一钢管的中部,所述温度光纤和所述第一钢管之间的间隙填充有芳纶纤维绳,任一第一中心体为相同的第一钢管或第三钢丝,所述应变光纤设置在所述第一钢管或第三钢丝上。
[0012]优选的是,所述中心丝包括细钢丝以及扭绞于所述细钢丝外周的第二钢管和两个第二中心体,所述温度光纤设置在所述第二钢管的中部,所述温度光纤和所述第二钢管之间的间隙填充有芳纶纤维绳,任一第二中心体为相同的第二钢管或第四钢丝,所述应变光纤设置在所述第二钢管或第四钢丝上。
[0013]优选的是,任一中心丝的外周包覆有铝箔。
[0014]优选的是,所述限位装置包括两个哈弗块,任一哈弗块为半弧板结构,所述哈弗块的内弧面相对设置并共同形成内孔,所述内孔的直径与所述钢绞线索体的外直径相匹配。
[0015]优选的是,两个所述哈弗块共同形成锥台型哈弗式结构,其直径较小的端部卡入所述中心孔内。
[0016]本专利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0017]1、本专利技术通过在中心丝上沿钢绞线索体的通长布设应变光纤和温度光纤,对钢绞线索体进行全长度应力测量和全长度温度测量,可以实现应变数据的温度校正,大大提高了对钢绞线应变测量的准确性;通过设置接线端子和锚具解决对多根光纤端头的保护问题以及普通钢绞线锚具不适用设有光纤的钢绞线索体锚固的问题;
[0018]2、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多种中心丝的结构,解决了现有的智慧钢绞线技术布设的光纤与钢绞线变形不协调的问题,提高了对光纤的保护,且多种中心丝的结构,使实际应用过程中根据情况灵活选用,应用更广泛,适应性更强;
[0019]3、本专利技术的锚具采用中心开孔,内嵌哈弗块的结构,当钢绞线索体的直径发生变化时,可通过更换不同尺寸(内孔直径)的哈弗块即可适应新的钢绞线索体,不需要整体重做锚具,有利于提高钢绞线索体的锚固效率并控制施工成本。
[0020]本专利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专利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1的中心丝结构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1的中心丝结构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2的中心丝结构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2的中心丝结构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5]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3的中心丝结构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26]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3的中心丝结构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7]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4的中心丝结构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28]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4的中心丝结构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9]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5的中心丝结构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30]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5的中心丝结构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31]图11为本专利技术接线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12为本专利技术锚具的结构示意图;
[0033]说明书附图标记说明:
[0034]1、钢绞线索体,101、边丝,102、细钢丝,103、铝箔,104、温度光纤,105、应变光纤,106、第一钢丝,107、芳纶纤维绳,108、螺旋肋钢丝,109、第二钢丝,110、第三钢丝,111、第一钢管,112、第二钢管,2、挤压套,201、连接筒,202、固定套,203、光纤插口,3、锚具,301、边孔,302、哈弗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0036]需要说明的是,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术语“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慧钢绞线结构体系,包括钢绞线索体以及依次设置在所述钢绞线索体端部的锚具和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绞线索体包括中心丝以及扭绞于所述中心丝外周的多个边丝,所述中心丝上沿所述钢绞线索体的轴向布设有应变光纤和温度光纤;所述接线端子包括依次通过螺纹连接的挤压套、连接筒和固定套,所述挤压套套设在所述钢绞线索体的外侧壁上,所述应变光纤和所述温度光纤靠近所述接线端子的一端延伸出所述中心丝的外部,并依次穿过所述挤压套和所述连接筒与固定设置在所述固定套内部的两个光纤插口连接;所述锚具的中部开设有中心孔,其贯穿所述锚具的两端,所述中心孔上可拆卸连接有限位装置,所述钢绞线索体通过所述限位装置卡设在所述中心孔上,所述锚具上还开设有多个边孔,其沿所述中心孔的外周间隔设置,所述中心孔的直径大于所述接线端子的外部尺寸。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慧钢绞线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丝为第一钢丝,其外侧壁开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一钢丝槽,任一第一钢丝槽为直线形,其沿所述钢绞线索体的轴向设置,所述应变光纤和所述温度光纤分别粘贴于两个所述第一钢丝槽内。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慧钢绞线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丝为第二钢丝,其外侧壁开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二钢丝槽,任一第二钢丝槽为螺旋形,其沿所述钢绞线索体的轴向螺旋设置,所述应变光纤和所述温度光纤分别粘贴于两个所述第二钢丝槽内。4.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鸿张永涛王蔚田唯游新鹏彭成明杨建平晏国泰张耀李冕李佳奇晏泽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