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丛枝菌根真菌片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799639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0: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丛枝菌根真菌片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微生物制剂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丛枝菌根真菌片剂的制备方法,将丛枝菌根真菌的干燥孢子与凹凸棒土、氨基酸混合液、硝酸钙、蔗糖溶液混合,过筛制成湿颗粒;将湿颗粒干燥后过筛整粒,得到过筛颗粒;过筛颗粒与淀粉混合后压片,得到丛枝菌根真菌片剂。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丛枝菌根真菌片剂,适合长期保存,是适合规模化和机械化使用的AM真菌菌剂新形态,可以更加精确控制AM真菌菌剂的量(每株一片),有利于农业上的推广使用。使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丛枝菌根真菌片剂的甜玉米比不使用的甜玉米穗的生物量提高8.0%,茎叶重量增加17.3%,籽粒磷的含量增加3.6%。籽粒磷的含量增加3.6%。籽粒磷的含量增加3.6%。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丛枝菌根真菌片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微生物制剂
,尤其涉及一种丛枝菌根真菌片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e,AM)真菌是一类专性寄生的古老球囊菌门真菌,至今已有约4.5亿多年的历史。AM真菌广泛分布在陆地生态系统中,能够侵染80%以上陆生高等植物(包括大多数经济农作物)的根系,并与寄主植株形成互利互惠共生体。两者形成共生后,寄主植物根系的结构随之发生改变,养分和水分吸收能力有所增强。这是由于AM真菌可以产生大量根外菌丝(ERM),从而扩大植物根系营养吸收范围。此外,ERM具有直径小、高度分支等特点。ERM的直径约为2~20μm,远小于植物根,能深入到植物根系无法到达的区域;ERM形成高度分支的菌丝网络,其密度远高于植物根系,并且ERM能够吸收距离寄主根15cm区域的营养,有效提高对养分的吸收效率。
[0003]此外,大量研究表明,AM真菌能够提高寄主植物抗旱能力、抗病能力、耐重金属能力以及耐盐碱能力。AM真菌能够促进寄主植物吸收水分,提高水分代谢,增强抗旱能力。在干旱条件下,与对照组相比,菌根化向日葵蒸腾速率增强了92%,以及气孔导度增加了45%。AM真菌对于提高寄主植物抗逆性也有重要意义,例如AM真菌通过向土壤中分泌球囊霉素,抑制As、Pb、Cu、Zn等重金属伤害以及调节体内次生代谢产物来增强寄主植物对重金属的抗性。AM真菌可帮助宿主植物表达相关基因以增加对K
+
等矿质元素的吸收,减少对Na
+
的吸收,以此调节植物体内Na
+
、K
+
等无机离子的相对平衡,维持寄主体内离子稳态,从而增强水分吸收,改善光合作用、叶绿素含量和抗氧化剂分子的有效性,进而提升植物耐盐性。AM真菌与寄主植株共生后,可通过与病原体竞争定殖位点、改变寄主根系形态、改变根际微生物组成等多种方法提高寄主植株抗病能力。
[0004]目前,我国无机化肥使用量已远超国际水平,化肥利用率也在不断降低,陷入为提高产量不断增加化肥使用量,而利用率则不断降低的恶性循环。为了提高农业产量,大量使用肥料造成了一系列环境问题,例如地下水系污染、土壤重金属超标、土壤板结等。故AM真菌可作为一种微生物肥料,有利于发展可持续的绿色农业。
[0005]此外,随着农业生产机械化作业的推开,以及为满足AM真菌在农业上推广应用,至今还没有适合长期保存的AM真菌菌剂,也没有适合规模化和机械化使用的AM真菌菌剂形态,还无法精确控制每株作物的AM真菌菌剂的用量。于是迫切需要专利技术一种AM真菌菌剂的高效使用形态。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合长期保存的可规模化和机械化使用的丛枝菌根真菌片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7]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8]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丛枝菌根真菌片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9](1)将丛枝菌根真菌的干燥孢子与凹凸棒土、氨基酸混合液、硝酸钙、蔗糖溶液混合,过筛制成湿颗粒;
[0010](2)所述湿颗粒干燥后过筛整粒,得到过筛颗粒;
[0011](3)所述过筛颗粒与淀粉混合后压片,得到丛枝菌根真菌片剂。
[0012]优选的,所述干燥孢子是丛枝菌根真菌的菌液经干燥至菌液表面无水状态得到的。
[0013]优选的,所述丛枝菌根真菌的菌液浓度为80~120个孢子/ml;
[0014]优选的,所述干燥孢子的数量与凹凸棒土的质量比为8000~12000个:30~50g。
[0015]优选的,所述凹凸棒土与氨基酸混合液的质量体积比为30~50g:1~5ml。
[0016]优选的,所述凹凸棒土与硝酸钙的质量比为30~50g:1~5g。
[0017]优选的,所述蔗糖溶液的质量浓度为8~12%;所述蔗糖溶液加入至物料用手捏紧能成团块,手指轻压又能散裂得开的状态。
[0018]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过筛的筛网目数为14~16目。
[0019]优选的,步骤(2)中,所述干燥的温度为25~35℃,干燥至含水量为2~4%;所述过筛整粒的筛网目数为14~16目。
[0020]优选的,所述淀粉与凹凸棒土的质量比为3~7:30~50。
[0021]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所述的制备方法得到的丛枝菌根真菌片剂。
[0022]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所述的丛枝菌根真菌片剂在提高甜玉米产量和品质中的应用。
[002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丛枝菌根真菌片剂相比于不易保存、难以运输的液态AM真菌菌剂,固体片状AM真菌更方便运输、储存(可以保存1年以上)以及使用,有利于农业上的推广使用;其次与粉剂比较,片剂可以更加精确控制AM真菌菌剂的量(每株一片);同时AM真菌片剂有利于大面积规模化和机械化播种使用;使用AM真菌片剂有利于提高甜玉米生物量和籽粒磷产量。
[0024]使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丛枝菌根真菌片剂的甜玉米比不使用的甜玉米穗的生物量提高8.0%,茎叶重量增加17.3%,籽粒磷的含量增加3.6%。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实施例1制备的AM真菌菌片。
[0026]图2为实施例3中AM真菌片剂作用于甜玉米八周后的生长状态(左侧)和无AM真菌片剂作用的移栽八周后的生长状态(右侧)。
具体实施方式
[0027]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丛枝菌根真菌片剂及其制备方法和提高甜玉米生物量和籽粒产量的应用。
[0028]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丛枝菌根真菌片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9](1)将丛枝菌根真菌的干燥孢子与凹凸棒土、氨基酸混合液、硝酸钙、蔗糖溶液混合,过筛制成湿颗粒;
[0030](2)所述湿颗粒干燥后过筛整粒,得到过筛颗粒;
[0031](3)所述过筛颗粒与淀粉混合后压片,得到丛枝菌根真菌片剂。
[0032]在制备丛枝菌根真菌片剂时,本专利技术将丛枝菌根真菌的干燥孢子与凹凸棒土、氨基酸混合液、硝酸钙、蔗糖溶液混合,过筛制成湿颗粒。
[0033]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干燥孢子是丛枝菌根真菌的菌液经干燥处理后制备得到。
[0034]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丛枝菌根真菌(根据专利CN200910098981.7制备)的菌液浓度为80~120个孢子/ml,优选为100个孢子/ml。
[0035]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丛枝菌根真菌的菌液干燥处理优选为风干或冷冻干燥。
[0036]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风干的温度为20~30℃,优选为25℃,时间为8~16小时,优选为10~12小时。
[0037]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冷冻干燥的温度为

45~

55℃,优选为

50℃,时间为6~12小时,优选为8小时。
[0038]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干燥孢子的数量与凹凸棒土的质量比为8000~12000个:30~50g,优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丛枝菌根真菌片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丛枝菌根真菌的干燥孢子与凹凸棒土、氨基酸混合液、硝酸钙、蔗糖溶液混合,过筛制成湿颗粒;(2)所述湿颗粒干燥后过筛整粒,得到过筛颗粒;(3)所述过筛颗粒与淀粉混合后压片,得到丛枝菌根真菌片剂。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孢子是丛枝菌根真菌的菌液经干燥处理后制备得到,菌液干燥至表面无水状态。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丛枝菌根真菌的菌液浓度为80~120个孢子/ml。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孢子的数量与凹凸棒土的质量比为8000~12000个:30~50g;所述凹凸棒土与氨基酸混合液的质量体积比为30~50g:1~5ml;所述凹凸棒土与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海如蒋湘艳丁国丽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