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功能仿生自复位电磁涡流减振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减振领域,尤其是一种双功能仿生自复位电磁涡流减振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国内外机械设备、建筑桥梁和轨道结构等减隔振主体结构采用传统减隔振装置改善工作性能。减隔振装置作为机械设备等减隔振主体结构必备的关键部件,其性能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整个主体结构的运行稳定性、可靠性、工作精度,振动严重时可导致主体结构过度磨损、疲劳和使用寿命下降等问题。随着建筑桥梁、轨道结构、机械装备向大型化、高速、高精密、智能化等方向快速发展,多种复杂激励及其耦合作用使主体结构所处的动力学环境越来越复杂,对减隔振装置的性能要求也日益提升,不仅要能够在一个较宽的频域内保持较高的减隔振效率,而且能够有效缓解多种复杂激励负载激励、环境激励、基础干扰等耦合作用对系统的干扰。
[0003]而传统减隔振装置大量使用线性质量弹簧阻尼组成的减隔振装置,当承受多种复杂激励如各种工况下工作载荷、不同环境激励、基础干扰等耦合作用或激振频率发生偏移时,减隔振效果明显劣化,明显不能满足现有主体结构减隔振需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功能仿生自复位电磁涡流减振装置,固定在减隔振主体与基础台面之间并与外接电路电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减隔振主体上的第一固定铰支座和两个固定在所述基础台面上的第二固定铰支座;所述第一固定铰支座和两个所述第二固定铰支座之间设有两组仿生支撑构件;仿生支撑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一固定铰支座上的第一连接杆、两根长度相同并分别固定在两个所述第二固定铰支座上的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和两根所述第二连接杆之间设有自复位电磁涡流核心减振单元;所述自复位电磁涡流核心减振单元包括空心圆柱的外套筒,所述外套筒的两端面分别盖设有第一端盖、第二端盖,所述第一端盖、第二端盖同轴贯穿有中间轴,所述第一端盖、第二端内表面上设有集能单元,所述中间轴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供磁单元,所述中间轴的表面与所述外套筒内壁之间设有能够自动复位的自复位单元,所述外套筒内壁上设有涡流单元,所述供磁单元、所述涡流单元以及所述集能单元所述中间轴对称布置;所述涡流单元由固定在所述外套筒内表面的第二背铁和固定在所述第二背铁上的铜板组成;所述集能单元由固定在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内表面的铁芯以及缠绕在所述铁芯上的线圈组成,所述集能单元与所述外接电路电连接;所述供磁单元由两层第一永磁体和第一背铁组成,并且所述第一背铁设置在两层所述第一永磁体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功能仿生自复位电磁涡流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复位单元包括咬合配合的定子和转子,所述定子对称分布在所述转子两侧,所述定子包括空心圆柱的所述第二背铁,所述第二背铁外圆表面与所述外套筒内壁之间设有环状分布的第四背铁,所述第四背铁两侧均设有第二永磁体,两个所述第四背铁之间构成咬合孔;所述转子固定在所述中间轴上,所述转子包括由第三背铁构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童文君,黄永虎,张红丽,罗文俊,赵海龙,周晨航,李星蓉,徐培原,
申请(专利权)人:华东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