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广视角光学膜、LCD显示模组、LCD触控显示屏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液晶显示
,具体是一种广视角光学膜、LCD显示模组、LCD触控显示屏。
技术介绍
[0002]液晶显示是当前最普遍的平板显示技术,广泛应用于电视、手机、车载、工业以及医疗等各个领域。液晶显示的原理主要是依据液晶分子的双折射效应,调制偏振光的穿透率,从而实现明暗显示,液晶分子的双折射效应与入射光的方向有关系。背光模组向液晶盒发射光线后由于光线的光程差不同,会导致偏振光的穿透率不相同,沿垂直方向入射液晶盒的偏振光的穿透率为极小(接近0,称为暗态),而沿倾斜方向入射液晶盒的偏振光穿透率却不为0,发生漏光现象,导致液晶显示装置的对比度下降,可视角度变窄,不能满足用户的使用要求。为了能够提高视角,现有技术在出射光一侧的光学膜上做出调整,光学膜通常是在PET基材或者具备挺性的相关材料例如(CIP,PI,玻璃等等)表面涂布上相关的光学微结构来调整视角,本申请所针对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就在于调整光学膜的结构以提高显示视角。
[0003]另外,现有的广视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广视角光学膜,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底(11);粘接层(12),所述粘接层(12)设置在所述基底(11)上;光学微结构层(13),所述光学微结构层(13)设置在所述粘接层(12)的上并且位于远离所述基底(11)的一侧,所述光学微结构层(13)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微结构(131),相邻两个第一微结构(131)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第一微结构(131)的纵截面宽度由所述广视角光学膜(1)的入光侧朝出光侧的方向呈渐缩设置;硬质涂层(14),所述硬质涂层(14)覆盖在所述光学微结构层(13)上并且填充所述间隙;其中,所述光学微结构层(13)的折射率大于所述硬质涂层(14)的折射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广视角光学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微结构层(13)包括支撑层(132),所述支撑层(132)设置于所述粘接层(12)上并且位于远离所述基底(11)的一侧,所述第一微结构(131)设于所述支撑层(132)上并位于远离所述粘接层(12)的一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广视角光学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微结构(131)与所述支撑层(132)相接触的部分为底部(1311),所述第一微结构(131)的底部(1311)的宽度L2为10μm~35μm,所述第一微结构(131)位于出光侧的顶部(1312)的宽度L1为5μm~19μm,所述第一微结构(131)的高度为12μm~30μ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广视角光学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微结构(131)的侧壁(1313)为内凹的弧形面。5.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广视角光学膜,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第一微结构(131)的中心间距P为22μm ~28μm。6.一种LCD显示模组,包括由底部至顶部依序设置的背光层(21)、第一偏振片(22)、液晶层(23)、第二偏振片(24)以及光学膜(25),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膜(25)采用的是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广视角光学膜。7.一种LCD触控显示屏,包括LCD显示模组(31)和设置在所述LCD显示模组(31)上的触控TP模组(32),所述LCD显示模组(31)包括由底部至顶部依序设置的背光层(21)、第一偏振片(22)、液晶层(23)、第二偏振片(24)以及光学膜(25),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膜(25)采用的是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广视角光学膜,所述触控TP模组(3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佘友智,张继东,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载诚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