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重载列车的辅助智能驾驶控制方法、系统及产品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铁路列车牵引运行控制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重载列车的辅助智能驾驶控制方法、系统及产品。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重载列车有着高载重、大惯性,特别是列车牵引和加速过程中车辆纵向冲击易于劣化等一系列问题。通常的人工操纵驾驶对列车的控制非常困难,尤其是在复杂线路上开行重载组合列车,其操纵难度将远超普通货运列车,主要包括由长大列车纵向动力引起的脱钩、断钩及脱轨风险加大。对此,对司乘人员的操纵技术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但是司乘人员的驾驶技术个体差异较大,同时长时间驾驶会造成司乘人员的驾驶疲劳等情况的发生,因此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推广列车辅助智能驾驶控制具有长远发展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重载列车的辅助智能驾驶控制方法、系统及产品,能够辅助智能驾驶,以解决长时间驾驶会造成司乘人员的驾驶疲劳等情况发生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
[0005]一种重载列车的辅助智能驾驶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重载列车的辅助智能驾驶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驾驶操作信息、运行数据信息以及列车运行防护曲线;所述驾驶操作信息包括司机驾驶操纵逻辑,所述司机驾驶操纵逻辑包括操纵控制指令以及手柄级位指令;所述运行数据信息包括列车运行线路条件以及列车车辆属性;所述列车车辆属性包括列车车辆轴重、载重以及车辆限速;将所述运行数据信息以及反馈数据输入至节能驾驶模型,将所述手柄级位指令以及所述列车运行防护曲线输入辅助驾驶专家系统,生成列车操纵运行曲线以及列车运行驾驶工况控制模式;所述列车运行驾驶工况控制模式包括列车牵引运行工况、制动运行工况、惰性运行工况以及匀速运行工况;所述反馈数据包括列车运行工况反馈、速度反馈以及加/减速度反馈;基于所述列车操纵运行曲线以及所述列车运行驾驶工况控制模式,根据所述反馈数据,将当前牵引/电制动力调整至牵引/电制动力输出值;根据所述牵引/电制动力输出值生成辅助智能操纵指令,辅助驾驶重载列车;所述辅助智能操纵指令包括牵引、制动、向前、向后、压缩机启动、司机手柄级位以及大零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载列车的辅助智能驾驶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驾驶操作信息、运行数据信息以及列车运行防护曲线,之后还包括:利用驾驶逻辑专家判断控制模组对所述司机驾驶操纵逻辑进行督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载列车的辅助智能驾驶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列车操纵运行曲线以及所述列车运行驾驶工况控制模式,根据所述反馈数据,将当前牵引/电制动力调整至牵引/电制动力输出值,具体包括:结合所述速度反馈、所述加/减速度反馈以及所述手柄级位指令确定给定规划列车运行速度;获取速度反馈检测值,对比所述给定规划列车运行速度以及所述速度反馈检测值,控制列车运行速度;根据所述列车运行速度确定所需的牵引/电制动力;根据所述列车运行速度以及所述所需的牵引/电制动力确定期望牵引/电制动力;对比所述期望牵引/电制动力以及反馈结果,输出优化结果;将所述优化结果输入至列车驱动系统进行执行,确定牵引/电制动力输出值;根据所述牵引/电制动力输出值确定预测牵引/电制动力;结合所述牵引/电制动力输出值以及所述预测牵引/电制动力,生成结合后的牵引/电制动力;汇总所述优化结果、所述预测牵引/电制动力以及所述结合后的牵引/电制动力,生成新的反馈结果,并返回“对比所述期望牵引/电制动力以及反馈结果,输出优化结果”。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重载列车的辅助智能驾驶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电制动力输出值的优化目标函数为:其中,E(k)为优化目标;M为控制时域长;p为预测时域长度;F
p
(k+i)为反馈结果;F
r
(k+
i)V(k+i)为所述辅助驾驶专家系统在k+i时刻获得的期望的牵引/电制动力功率,F
r
(k+i)为所对应功率的期望牵引/电制动力,k为列车运行优化中对应的时刻,i为预测时域计数;a
i
为输出预测误差加权系数;b
i
为控制量加权矩阵;j为控制时域计数;u为控制策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载列车的辅助智能驾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紫宜,周艳丽,杨洛郡,付雅婷,李中奇,张坤鹏,杨辉,
申请(专利权)人:华东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