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齿轮装置的装配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99320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0: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齿轮装置的装配方法,涉及齿轮装置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S1把齿轮内孔加热到一定温度,便其内孔尺寸热胀大于轴的最大外径,然后把轴放入齿轮孔中,待冷却后完成安装;S2在安装的过程汇总对齿侧间隙采用压铅法对侧隙进行检测确保各个零件的加工精度与齿厚减薄量符合安装标准;S3在经过压铅法检测的零件上进行涂色,并阻隔进行检查,查看行星轮与太阳轮以及内齿圈的接触情况,并且当内部存在浮动原件时,需要留有轴向间隙。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采用热胀冷缩的方式对各个齿轮进行加热,使齿轮的内圈过盈,不带键槽的齿轮内圈过盈值一般比原尺寸大5~7丝,直径较大的齿轮过盈量为10丝以上,齿轮的加热温度宜为18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齿轮装置的装配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齿轮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齿轮装置的装配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齿轮装置是相互啮合传动或相互配合连接的各种齿轮结构,齿轮装置的分类方法很多,从润滑方面考虑,以使用情况分类较适合,行星齿轮传动装置属于自动变速箱内的齿轮组,如太阳系运动状况组成的齿轮,有太阳齿轮、行星齿轮、环齿轮、行星齿轮架所构成,由液压控制,可选择获得各种减速比。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0003]在对现有的齿轮传动装置进行装配时,往往采用冲压机等高强度的冲击组件将齿轮与轴承之间进行连接,容易导致齿轮受到高强度的冲击内部强度产生形变;而且在安装后无法对齿轮的侧间隙进行检查,无法确保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在安装时能够处于设定的位置;并且也无法对齿轮传动精度进行检测,容易导致在安装结束后齿轮传动的过程中产生虚位、无法啮实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齿轮装置的装配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齿轮装置的装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把齿轮内孔加热到一定温度,便其内孔尺寸热胀大于轴的最大外径,然后把轴放入齿轮孔中,待冷却后完成安装;
[0007]S2在安装的过程汇总对齿侧间隙采用压铅法对侧隙进行检测确保各个零件的加工精度与齿厚减薄量符合安装标准;
[0008]S3在经过压铅法检测的零件上进行涂色,并阻隔进行检查,查看行星轮与太阳轮以及内齿圈的接触情况,并且当内部存在浮动原件时,需要留有轴向间隙。
[0009]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步骤S1包括以下步骤:S11齿轮在加热的过程中需要过盈量大小不带键槽的过盈量一般非常大,足够地过盈是保证孔与轴不会打滑,两者形成抱死,加热过盈5~7丝,直径较大的过盈量在10丝以上;
[0010]S12采用齿轮加热器将齿轮加热到180
°
左右后,齿轮也已达到过盈量,温度不可超过250
°

[0011]S13再采用钳子来对齿轮进行装配,先将太阳轮套在传动杆上,再将行星齿轮套接在行星轴表面,从而装配在工装内,外齿圈的齿部与行星齿的齿根啮合,而且太阳轮的齿部也与行星齿的齿根啮合,安装后需要对配件进行试转。
[0012]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步骤S2包括以下步骤:S22齿侧间隙进行测量前先将齿轮以及浮动部件找正并进行固定,同时在外齿圈与各行星轮间的齿侧间隙内放置软铅丝或保险丝;
[0013]S22在对齿侧间隙进行测量时,软铅丝的直径为齿轮之间的顶部间隙的1.25-1.5倍用油脂粘在齿轮上,铅丝长度不应短于5个齿距,然后使齿轮转动,经挤压后的软铅丝变
扁,其厚度即为实际的顶间隙和侧间隙值。
[0014]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步骤S3包括以下步骤:S31在主动齿轮的表面均与地涂上一层显示剂,在涂抹后按照工作方向转动2~3圈,让显示剂印染在从动齿轮的齿根,从而判断误差值;
[0015]S32当变速箱内存在一个或是多个浮动元件串列,浮动元件和非浮动元件之间或各浮动元件之间均应留有一定的轴向间隙,一般为0.5~1mm,安装时切勿顶死,以保证其有自由调整径向和轴向位置的可能性;
[0016]S33安装检测结束后,在齿轮的润滑面涂油,可采用手刷的方式也可使用喷油的方式进行涂油,涂油时需要注意均匀、充分,不能够影响齿轮的传动。
[0017]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相对现有技术来说,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0018]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齿轮装置的装配方法,通过采用热胀冷缩的方式对各个齿轮进行加热,使齿轮的内圈过盈,不带键槽的齿轮内圈过盈值一般比原尺寸大5~7丝,直径较大的齿轮过盈量为10丝以上,齿轮的加热温度宜为180
°
左右,考虑到低温回火的情况,热装温度比使用温度高出30
°
~40
°
之间比较合理,因此加热的温度不得超过250
°
,控制好加热温度才不会改变材质及硬度,使齿轮能够长时间地进行使用,让齿轮能够发挥自身的材料特性,在高强度是工作环境下也能够保持工作状态,加热后再采用钳子等工具对齿轮进行装配,先将太阳轮套在传动杆上,再将行星齿轮套接在行星轴表面,从而装配在工装内,外齿圈的齿部与行星齿的齿根啮合,而且太阳轮的齿部也与行星齿的齿根啮合,安装后需要对配件进行试转。
[0019]2、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齿轮装置的装配方法,为了检验两齿轮轴心线位置的准确性,将齿轮以及浮动部件找正并进行固定以免齿轮产生位移,影响测量精度,再使用直径为齿轮之间的顶部间隙的1.25~1.5倍的软铅丝用油脂粘在齿轮上,铅丝长度不应短于5个齿距,然后使齿轮转动,经挤压后的软铅丝变扁,其厚度即为实际的顶间隙和侧间隙值,其中间隙允许偏差0.1~0.2mm,通过压铅法来确保齿轮与齿轮之间能够充分地进行咬合,从而避免在安装的过程中产生偏差,导致齿轮与齿轮之间的传动存在虚位进而影响其工作状态。
[0020]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齿轮装置的装配方法,通过使用涂色法来检查齿面啮合时的接触斑点,正常啮合的齿轮,接触斑点应在节圆处上下对称布置,并有一定面积,检测时通常在主动齿轮的表面均与地涂上一层显示剂,在涂抹后按照工作方向转动2~3圈,让显示剂印染在从动齿轮的齿根,从而判断误差值,检查时,一看接触痕迹位置,二看接触面的大小,接触痕迹应在分度圆附近和齿长方向的中部接触痕迹靠近齿顶,或靠近齿根,或偏向齿长方向的一端都不符合要求,若齿面啮合未达到接触位置和接触面大小的要求,则需再行调整校正,使之符合要求以此来检测齿轮之间的接触精度,并且当变速箱内存在一个或是多个浮动元件串列,浮动元件和非浮动元件之间或各浮动元件之间均应留有一定的轴向间隙,一般为0.5~1mm,安装时切勿顶死,以保证其有自由调整径向和轴向位置的可能性,在全部的安装测试结束后在齿轮的润滑面涂油,可采用手刷的方式也可使用喷油的方式进行涂油,涂油时需要注意均匀、充分,不能够影响齿轮的传动。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3]实施例1
[0024]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齿轮装置的装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把齿轮内孔加热到一定温度,便其内孔尺寸热胀大于轴的最大外径,然后把轴放入齿轮孔中,待冷却后完成安装、S2在安装的过程汇总对齿侧间隙采用压铅法对侧隙进行检测确保各个零件的加工精度与齿厚减薄量符合安装标准、S3在经过压铅法检测的零件上进行涂色,并阻隔进行检查,查看行星轮与太阳轮以及内齿圈的接触情况,并且当内部存在浮动元件时,需要留有轴向间隙。
[0025]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热胀冷缩的方式对齿轮进行加热,使其齿轮产生过盈,在过盈后在进行安装既能够节省安装时间,又能够在冷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齿轮装置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把齿轮内孔加热到一定温度,便其内孔尺寸热胀大于轴的最大外径,然后把轴放入齿轮孔中,待冷却后完成安装;S2在安装的过程汇总对齿侧间隙采用压铅法对侧隙进行检测确保各个零件的加工精度与齿厚减薄量符合安装标准;S3在经过压铅法检测的零件上进行涂色,并阻隔进行检查,查看行星轮与太阳轮以及内齿圈的接触情况,并且当内部存在浮动原件时,需要留有轴向间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齿轮装置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包括以下步骤:S11齿轮在加热的过程中需要过盈量大小不带键槽的过盈量一般非常大,足够地过盈是保证孔与轴不会打滑,两者形成抱死,加热过盈5~7丝,直径较大的过盈量在10丝以上;S12采用齿轮加热器将齿轮加热到180
°
左右后,齿轮也已达到过盈量,温度不可超过250
°
;S13再采用钳子来对齿轮进行装配,先将太阳轮套在传动杆上,再将行星齿轮套接在行星轴表面,从而装配在工装内,外齿圈的齿部与行星齿的齿根啮合,而且太阳轮的齿部也与行星齿的齿根啮合,安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华夏小东莫治均陈武军武长春
申请(专利权)人:绵阳新泰晟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