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通条件下框架桥下穿既有运营线分幅加固体系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99285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0: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保通条件下框架桥下穿既有运营线分幅加固体系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封闭一幅道路,保持未封闭道路的畅通;S2、在道床上沿铁轨两侧铺设支撑块,在支撑块上安装架空便梁;S3、在道路两侧架空便梁下方施工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在道路中央施工中部支撑体,在封闭道路预施工的新框架桥的宽度范围内施工左侧临时支撑体,在保通道路远离封闭道路一侧施工第四临时支撑体;S4、拆除封闭道路的原框架桥,进行第一新框架桥的顶进,逐步拆除左侧临时支撑体,并逐步由第一新框架桥替代左侧临时支撑体对架空便梁进行支撑。该方法实现了保通条件下的框架桥施工,保证了左侧临时支撑体拆除后架空便梁上铁轨的稳定性。侧临时支撑体拆除后架空便梁上铁轨的稳定性。侧临时支撑体拆除后架空便梁上铁轨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保通条件下框架桥下穿既有运营线分幅加固体系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框架桥下穿铁路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保通条件下框架桥下穿既有运营线分幅加固体系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在国内交通运输建设,尤其是铁路交通方面的发展,极为迅速。许多铁路都是与公路或者其他通道交叉,但随着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机动车辆不断增多、汽车车流量的增大,需对交叉的其他道路进行拆除重建,为了不影响当地出行,框架桥改造过程中需保持道路通行。
[0003]目前,常规的铁路路线加固装置施工,需中断下穿路线的交通,影响当地交通状况和经济收入;常规的架空便梁加固装置中横抬梁采用混凝土系梁结构或者钢结构,混凝土系梁结构作为横抬梁自重较大,施工难度大,无法循环利用,浪费资源。钢结构横抬梁与D型便梁在顶推过程中容易发生横向位移。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保通条件下框架桥下穿既有运营线分幅加固体系施工方法,该方法的第四临时支撑体不会占用保通道路,使得保通道路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保通条件下框架桥下穿既有运营线分幅加固体系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封闭一幅道路,保持未封闭道路的畅通;S2、在道床上沿铁轨两侧铺设支撑块(6),在支撑块(6)上安装用于支撑铁轨的架空便梁(5);S3、在道路两侧架空便梁(5)下方施工用于支撑架空便梁(5)的第一支撑体(7)和第二支撑体(32),在道路中央施工中部支撑体(10),在封闭道路预施工的第一新框架桥的宽度范围内施工左侧临时支撑体,在保通道路远离封闭道路一侧施工第四临时支撑体(28),所述中部支撑体(10)和左侧临时支撑体用于限制架空便梁(5)向第一新框架桥顶进方向横移,所述第四临时支撑体(28)用于限制架空便梁(5)向第一新框架桥顶进方向相反的方向横移;S4、拆除封闭道路的原框架桥(3),在封闭道路上沿垂直于铁轨方向进行第一新框架桥的顶进,顶进过程中对左侧临时支撑体进行逐步拆除,并逐步由第一新框架桥替代左侧临时支撑体对架空便梁(5)进行支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通条件下框架桥下穿既有运营线分幅加固体系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包括:所述左侧临时支撑体包括第一临时支撑体(8)、第二临时支撑体(9),在封闭道路上施工第一临时支撑体(8),在封闭道路远离保通道路一侧施工第二临时支撑体(9)。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通条件下框架桥下穿既有运营线分幅加固体系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在保通道路靠近道路中线沿平行于道路中线的方向施工中部支撑体(10)。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通条件下框架桥下穿既有运营线分幅加固体系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临时支撑体(8)的施工方法包括:所述第一临时支撑体(8)包括第二桩基(11)、第三桩基(12),在封闭道路的原框架桥(3)两端打设第二桩基(11),在原框架桥(3)远离第一新框架桥顶进起点一端打设第三桩基(12),在第二桩基(11)顶部浇注第一桩帽(15),在第三桩基(12)顶部浇注第三桩帽(23),在第二桩基(11)和第三桩基(12)顶部安装第一横抬梁(13),第一横抬梁(13)垂直于架空便梁(5),第一横抬梁(13)远离第三桩基(12)的一端伸出第二桩基(11),所述第三桩基(12)的第三桩帽(23)设置有用于防止第一横抬梁(13)沿第一新框架桥顶进方向滑移的挡块(14)。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保通条件下框架桥下穿既有运营线分幅加固体系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临时支撑体(9)的施工方法包括:所述第二临时支撑体(9)包括第四桩基(20)、第五桩基(21),在架空便梁(5)下方打设第四桩基(20),在架空便梁(5)远离第一新框架桥顶进起点一侧打设第五桩基(21),在第四桩基(20)顶部浇注第二桩帽(19),在第五桩基(21)顶部浇注第三桩帽(23),在第四桩基(20)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猛田野赵尔平张佳星刘康车京日张成林李强赵柱柱马理想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