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改进的特性的ω-羟化酶相关的融合多肽变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91966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0:06
本公开涉及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改进的特性的
ω

羟化酶相关的融合多肽变体
[0001]本申请是分案申请,对应的母案申请为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号201680081302.3,申请日为2016年12月13日,专利技术名称为“具有改进的特性的ω

羟化酶相关的融合多肽变体”。
[0002]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0003]本申请是2015年12月15日提交的国际申请号PCT/EP2015/079832的部分接续案,该案的完整公开内容以引用的方式在此并入。
[0004]序列表
[0005]本申请含有已经以ASCII格式用电子方式递交并且以整体引用的方式在此并入的序列表。在2016年12月12日创建的所述ASCII拷贝命名为LS00054PCT3_SL.txt并且大小为936,451字节。


[0006]本公开涉及ω

羟化酶相关的融合多肽和其变体,所述多肽和其变体当在重组宿主细胞中表达时引起改进的ω

羟基化脂肪酸衍生物产生。本公开进一步涉及用于表达用来产生ω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CYP153A

还原酶杂合融合多肽变体,其包含与氨基酸序列SEQ ID NO:38的至少90%序列同一性,其中所述CYP153A

还原酶杂合融合多肽变体包含在氨基酸位置12处的突变和在以下氨基酸位置中的每一者处的突变(a)SEQ ID NO:38的12、27、28、119、141、157、159、231、233和244;(b)SEQ ID NO:38的12、28、119、140、157、159、233、244、254和407;(c)SEQ ID NO:38的12、27、111、119、141、157、159、231、233、244和254;(d)SEQ ID NO:38的12、28、119、140、149、157、159、231、233和407;(e)SEQ ID NO:38的12、27、28、119、140、157、159、233、244和407;(f)SEQ ID NO:38的10、11、12、28、119、141、159、231、233、244和407;(g)SEQ ID NO:38的11、12、27、28、119、141、157、159、197、231、233、244、407和477;(h)SEQ ID NO:38的11、12、28、119、141、157、159、197、231、233、244和407;或(i)SEQ ID NO:38的11、12、27、28、119、141、149、157、159、231、233和407;其中所述CYP153A

还原酶杂合融合多肽变体催化脂肪酸转化为ω

羟基化脂肪酸。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CYP153A

还原酶杂合融合多肽变体,其中:(a)在氨基酸位置SEQ ID NO:38的12、27、28、119、141、157、159、231、233和244处的所述突变分别为Q12W、R27L、Q28M、K119R、V141T、S157R、V159M、A231Y、S233L和A244R;(b)在氨基酸位置SEQ ID NO:38的12、28、119、140、157、159、233、244、254和407处的所述突变分别为Q12W、Q28M、K119R、S140N、S157R、V159M、S233L、A244R、R254G和N407G;(c)在氨基酸位置SEQ ID NO:38的12、27、111、119、141、157、159、231、233、244和254处的所述突变分别为Q12W、R27L、F111A、K119R、V141T、S157R、V159M、A231Y、S233L、A244R和R254G;(d)在氨基酸位置SEQ ID NO:38的12、28、119、140、149、157、159、231、233和407处的所述突变分别为Q12W、Q28M、K119R、S140N、P149G、S157R、V159M、A231Y、S233L和N407G;(e)在氨基酸位置SEQ ID NO:38的12、27、28、119、140、157、159、233、244和407处的所述突变分别为Q12W、R27L、Q28M、K119R、S140N、S157R、V159M、S233L、A244R和N407G;(f)在氨基酸位置SEQ ID NO:38的10、11、12、28、119、141、159、231、233、244和407处的所述突变分别为D10Y、I11L、Q12W、Q28M、K119R、V141T、V159M、A231Y、S233L、A244R和N407G;(g)在氨基酸位置SEQ ID NO:38的11、12、27、28、119、141、157、159、197、231、233、244、407和477处的所述突变分别为I11L、Q12W、R27L、Q28M、K119R、V141T、S157R、V159M、A197T、A231Y、S233L、A244R、N407G和P477G;(h)在氨基酸位置SEQ ID NO:38的11、12、28、119、141、157、159、197、231、233、244和407处的所述突变分别为I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A
申请(专利权)人:基因组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