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动铣头和五轴加工中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91427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0: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摆动铣头和五轴加工中心,包括相互转动连接的头体外壳和旋转体外壳;以及均设于头体外壳内的布线装置和线缆;布线装置用于使线缆折叠,且使折叠的线缆呈弧形排布,线缆两端的位置分别与头体外壳和旋转体外壳固定;布线装置包括拖链,以及由内到外依次嵌套的内导向套、第一导向板和第二导向板,内导向套和第一导向板之间形成内弧状空间,第一导向板和第二导向板之间形成套设于内弧状空间外的外弧状空间;其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采用线缆内部走线的设置形式,且线缆能够与摆动铣头的摆动工况匹配,不会存在外漏的线缆对铣头加工过程造成负面影响,进而有效保证了摆动铣头的加工稳定性,提高了加工精度。提高了加工精度。提高了加工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摆动铣头和五轴加工中心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铣头的
,尤其涉及一种摆动铣头和五轴加工中心。

技术介绍

[0002]对于摆动铣头而言,为了适配摆动铣头的摆动工况,线缆大多数都设置在摆动铣头外部,通过护线套管连接摆动部分和固定部分,这样就造成较大的干涉轮廓,在加工复杂工件时,多余摆动的护线套管极易与工件发生碰撞,造成摆动铣头损伤,甚至工件报废。
[0003]由于护线套管的运动轨迹不稳定,导致其允许摆动铣头摆动的行程不宜过长,因此,在一般情况下,工件难以通过单次装夹实现工件的全部铣削加工工序。
[0004]摆动铣头大多不具有针对性的摆动锁定装置,因此,摆动铣头在进行加工作业时,摆动铣头的稳定性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
[0005]由于摆动铣头内部的齿轮传动需要润滑油,而人为很难检测润滑油的状态,一般是通过定期补充润滑油,对齿轮进行润滑,这样难免会有多余的润滑油产生,现有技术不具备油污排放系统,导致油污污染摆动铣头内部构件,容易使摆动铣头发生故障。
[0006]现有技术中摆动铣头多依靠密封圈进行摆动部分的密封,而此种方式对于动态旋转密封并不可靠,长期的运行会造成密封圈磨损,进而密封失效,外部的灰尘等杂质会经由旋转部位进入到摆动铣头内部,影响摆动铣头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7]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摆动铣头和五轴加工中心,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现有线缆设置方式中存在的护线套管极易与工件发生碰撞,造成摆动铣头损伤,甚至工件报废的技术问题。
[0008]技术方案
[0009]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摆动铣头,包括:相互转动连接的头体外壳和旋转体外壳;以及均设于头体外壳内的布线装置和线缆;布线装置用于使线缆折叠,且使折叠的线缆呈弧形排布,线缆两端的位置分别与头体外壳和旋转体外壳固定;布线装置包括拖链,以及由内到外依次嵌套的内导向套、第一导向板和第二导向板,内导向套和第一导向板之间形成内弧状空间;第一导向板和第二导向板之间形成套设于内弧状空间外的外弧状空间;线缆设于拖链内;第一导向板上具有第一通道;拖链的一端沿内弧状空间沿正方向延伸第一长度后连接于内导向套,拖链的另一端穿过第一通道后折叠,沿外弧状空间沿反方向延伸第二长度后连接于头体外壳。
[001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技术方案中,内导向套连接于旋转体外壳上;第一导向板和第二导向板均连接于头体外壳上;线缆具有折叠部,当旋转体外壳相对于头体外壳转动时,拖链的第一长度和第二长度能够相互补偿,使位于折叠部两侧的线缆能够相互补偿,进而使拖
链和线缆均保持位于内弧状空间和外弧状空间内;布线装置还包括底部摩擦板和卡线件;底部摩擦板连接于旋转体外壳上,且与内弧状空间和外弧状空间的底部对应,以支撑拖链的一侧;卡线件用于将线缆固定于内导向套上,以将线缆固定于导向套。
[001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技术方案中,摆动铣头还包括连接于旋转体外壳内的主轴装置;内导向套上具有出线口,线缆穿过出线口后与主轴装置电连接。
[001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技术方案中,头体外壳上具有外连接部,旋转体外壳上具有内连接部;内连接部套设于外连接部内,且与外连接部转动连接。
[001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技术方案中,摆动铣头还包括钳制装置,钳制装置设于外连接部和内连接部之间,钳制装置包括夹紧本体和弹性膜片;夹紧本体连接于内连接部上,夹紧本体内形成膜片腔,弹性膜片设于膜片腔内,弹性膜片内形成气室;弹性膜片沿内连接部的径向方向延伸,弹性膜片与夹紧本体靠近外连接部的侧壁连接;通过增大气室的压强,使弹性膜片形变,以降低弹性膜片沿内连接部径向方向延伸的长度,进而牵引夹紧本体逐渐远离外连接部以进入脱离状态;通过减小气室的压强,使弹性膜片复位,以增大弹性膜片沿内连接部径向方向延伸的长度,进而挤压夹紧本体逐渐靠近并挤压外连接部以进入钳制状态。
[001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技术方案中,摆动铣头还包括连接于内连接部和外连接部之间的轴承组件;轴承组件包括轴承内圈、轴承外圈和轴承加强环,轴承内圈连接于内连接部上,轴承外圈连接于外连接部上,轴承加强环连接于轴承内圈上;轴承组件还包括角度编码器,角度编码器连接于轴承加强环上。
[0015]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技术方案中,摆动铣头还包括防尘系统;防尘系统包括沿外连接部周向设置的正压腔和密封圈,正压腔周向开设于头体外壳上,密封圈周向设于头体外壳和旋转体外壳之间,正压腔自头体外壳内延伸至密封圈,且正压腔内的压强保持高于大气压强。
[001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技术方案中,摆动铣头还包括驱动装置,驱动装置连接于头体外壳内,以带动旋转体外壳相对于头体外壳摆动;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减速器和齿圈,驱动电机和减速器均连接于头体外壳内,齿圈连接于内连接部的顶部,减速器具有输入端和输出端,输入端与驱动电机驱动连接,输出端均与齿圈啮合。
[001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技术方案中,摆动铣头还包括导油槽和导油环,导油槽连接于旋转体外壳上且与头体外壳之间密封,导油环连接于齿圈上且与齿圈之间密封,导油槽和导油环之间形成导油通道,头体外壳上还具有与导油通道连通的出油口。
[0018]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五轴加工中心,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摆动铣头。
[0019]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摆动铣头,通过在头体外壳内设置用来排布线缆的布线装置和线缆,使得铣头外部不存在外露的线缆,因此,在加工异形工件时,线缆与工件之间不会发生运动干涉,因此有效保证了工件的加工质量和加工精度。
[0020]也正是因为布线装置设于头体外壳内,因此能够使得头体外壳内部空间得到有效利用,进而提高该摆动铣头的结构紧凑性。
[0021]折叠后的拖链的第一长度部分保持在内弧状空间之内,第二长度部分则保持在外弧状空间内;由于内弧状空间和外弧状空间相互嵌套,如此一来,当旋转体外壳相对于头体外壳摆动时,在内导向套、第一导向板和第二导向板的导向作用下,拖链能够依旧保持折叠
状态,只不过其自身的折叠位置会发生改变,进而使得第一长度和第二长度部分的拖链相互补偿,但是拖链依旧会保持互不干涉的状态,同时也能够保证拖链内部的线缆保持互不干涉的状态。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中采用线缆内部走线的设置形式,且线缆能够与摆动铣头的摆动工况匹配,不会存在外漏的线缆对铣头加工过程造成负面影响,进而有效保证了摆动铣头的加工稳定性,提高了加工精度。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摆动铣头处于卧式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摆动铣头处于立式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摆动铣头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线缆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旋转体外壳转动至一个极限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旋转体外壳转动至另一个极限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拖链处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图3中轴承组件处的局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摆动铣头,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转动连接的头体外壳(100)和旋转体外壳(200);以及均设于所述头体外壳(100)内的布线装置(300)和线缆(10);所述布线装置(300)用于使所述线缆(10)折叠,且使折叠的所述线缆(10)呈弧形排布,所述线缆(10)两端的位置分别与所述头体外壳(100)和所述旋转体外壳(200)固定;所述布线装置(300)包括拖链(301),以及由内到外依次嵌套的内导向套(302)、第一导向板(303)和第二导向板(304),所述内导向套(302)和所述第一导向板(303)之间形成内弧状空间(305);所述第一导向板(303)和所述第二导向板(304)之间形成套设于所述内弧状空间(305)外的外弧状空间(306);所述线缆(10)设于所述拖链(301)内;所述第一导向板(303)上具有第一通道(307);所述拖链(301)的一端沿所述内弧状空间(305)沿正方向延伸第一长度后连接于所述内导向套(302),所述拖链(301)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通道(307)后折叠,沿所述外弧状空间(306)沿反方向延伸第二长度后连接于所述头体外壳(100)。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摆动铣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导向套(302)连接于所述旋转体外壳(200)上;所述第一导向板(303)和所述第二导向板(304)均连接于所述头体外壳(100)上;所述线缆(10)具有折叠部(11),当所述旋转体外壳(200)相对于所述头体外壳(100)转动时,所述拖链(301)的第一长度和所述第二长度能够相互补偿,使位于所述折叠部(11)两侧的所述线缆(10)能够相互补偿,进而使所述拖链(301)和所述线缆(10)均保持位于所述内弧状空间(305)和所述外弧状空间(306)内;所述布线装置(300)还包括底部摩擦板(310)和卡线件(311);所述底部摩擦板(310)连接于所述旋转体外壳(200)上,且与所述内弧状空间(305)和所述外弧状空间(306)的底部对应,以支撑所述拖链(301)的一侧;所述卡线件(311)用于将所述线缆(10)固定于所述内导向套(302)上,以将所述线缆(10)固定于所述导向套。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摆动铣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铣头还包括连接于所述旋转体外壳(200)内的主轴装置(500);所述内导向套(302)上具有出线口(312),所述线缆(10)穿过所述出线口(312)后与所述主轴装置(500)电连接。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摆动铣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头体外壳(100)上具有外连接部(101),所述旋转体外壳(200)上具有内连接部(201);所述内连接部(201)套设于所述外连接部(101)内,且与外连接部(101)转动连接。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摆动铣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铣头还包括钳制装置(400),所述钳制装置(400)设于所述外连接部(101)和所述内连接部(201)之间,所述钳制装置(400)包括夹紧本体(401)和弹性膜片(402);所述夹紧本体(401)连接于所述内连接部(201)上,所述夹紧本体(401)内形成膜片腔(403),所述弹性膜片(402)设于所述膜片腔(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广财张雄梁洪然郭志超蔡云龙杨天博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马卡智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