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酸盐型氧化铜矿的活化浮选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986312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0: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碳酸盐型氧化铜矿的活化浮选方法,属于矿物加工技术领域。针对碳酸盐型氧化铜矿浮选过程中矿物间的交互影响、脉石矿物难抑制、氧化铜矿物难以高效回收的技术难题,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复合调整剂消除碳酸盐型氧化铜矿浆中钙镁离子对浮选的不利影响,选择性抑制脉石矿物,调控氧化铜矿物表面的反应活性;复合硫化剂对矿石中的氧化铜矿物进行深度硫化,耦合活化剂与硫化的氧化铜矿物表面反应形成高活性的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碳酸盐型氧化铜矿的活化浮选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碳酸盐型氧化铜矿的活化浮选方法,属于矿物加工


技术介绍

[0002]铜是我国一种重要的战略金属,其消费量仅次于铝,广泛应用在电气、国防工业、建筑行业、机械制造等领域。随着铜金属需求量的快速增加,铜资源供给问题日益突出,因此高效开发利用国内含铜资源极其重要。铜矿是铜金属冶炼的主要原料,目前易选硫化铜矿日趋减少,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集中在氧化铜矿的高效分选。相比于硫化铜矿,氧化铜矿的回收利用难度更大,这主要是由于氧化铜矿石的矿物组成复杂、结合率高、嵌布粒度细、泥化严重,因此需要研发氧化铜的靶向浮选药剂和分选工艺。
[0003]氧化铜矿的浮选方法主要包括脂肪酸浮选法、螯合捕收剂浮选法和硫化浮选法,然而,氧化铜矿石中常伴有大量的含钙、镁、铁等脉石矿物,且泥化现象严重,导致脂肪酸浮选法的应用受到限制;有机螯合捕收剂可以选择性地与氧化铜矿物表面的铜原子形成环状结构的难溶螯合物,可增加矿物表面的疏水性,但该类药剂的价格昂贵,且在实际生产中大量使用仍存在一些问题。与直接浮选法相比,硫化黄药浮选是是氧化铜矿常用的选矿方法,其重点是表面硫化和黄药吸附。针对传统硫化浮选法存在硫化效果较差、捕收剂难以稳定吸附、浮选指标不理想等问题,铜氨络合物梯级活化氧化铜矿强化硫化浮选回收的方法通过添加组合抑制剂抑制氧化铜矿中的脉石矿物,然后添加新型活化剂铜氨络合物进行一次活化,活化后加入组合硫化剂进行表面强化硫化,强化硫化后在矿浆中再添加铜氨络合物进行二次活化,最后依次加入组合捕收剂和起泡剂浮选回收矿石中的铜矿物,提高了矿石中氧化铜矿物的浮选效果,但该方法所采用的抑制剂、硫化剂和捕收剂均为常用药剂的组合,难以保证高碳酸盐含量的复杂氧化铜矿的高效回收。
[0004]碳酸盐型氧化铜矿是一类极难回收的氧化铜矿,矿石中含有大量的碳酸盐脉石矿物,如方解石和白云石,这类矿物在矿石磨矿和搅拌过程中会有大量的游离钙离子和镁离子生成,恶化矿浆环境,非选择性吸附在氧化铜矿物表面,导致氧化铜矿物表面被钙化和镁化,降低目的矿物和脉石矿物表面性质差异和浮选差异,增加分选难度,所以在浮选过程中需加入选择性调整剂来改变矿物表面特性,消除矿浆溶液中钙离子和镁离子对氧化铜矿物浮选的影响,实现碳酸盐型氧化铜矿的高效富集。然而,现有的浮选药剂不能针对性处理碳酸盐型氧化铜矿,而且浮选过程中涉及的调整剂、活化剂、硫化剂和捕收剂的协同效应较差,浮选指标不理想。因此亟需研发一种能够高效分离与利用碳酸盐型氧化铜矿的新技术,最大程度提高该类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为我国储量丰富的氧化铜矿的高效回收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针对碳酸盐型氧化铜矿浮选过程中矿物间的交互影响、脉石矿物难于抑制、氧化铜矿物难以高效回收的技术难题,提出了一种碳酸盐型氧化铜矿的活化浮选方法,
即采用复合调整剂(植酸、木质素磺酸钠和草酸)调控矿浆环境和矿物表面特性以提高后续浮选药剂的选择性,然后加入复合硫化剂(硫代乙酰胺和硫氢化钠)和耦合活化剂(氯化铜和醋酸铅)与氧化铜矿物表面反应以增强矿物表面的反应活性,并形成高活性的铜



硫耦合界面,最后加入复合捕收剂(异戊基黄原酸钠、N

羟基苯甲酰胺和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和起泡剂对活化的氧化铜矿物进行选择性疏水和控泡,实现难选铜矿物的高效回收。
[0006]一种碳酸盐型氧化铜矿的活化浮选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0007](1)将碳酸盐型氧化铜矿破碎、磨细至氧化铜矿物88%以上单体解离,调浆至矿浆质量百分浓度为28~36%;
[0008](2)在步骤(1)所得矿浆中依次加入复合调整剂、复合硫化剂、耦合活化剂、复合捕收剂和起泡剂,进行一次粗选作业得到一次粗选精矿和一次粗选尾矿;
[0009](3)在步骤(2)所得一次粗选尾矿中依次加入复合调整剂、复合硫化剂、耦合活化剂、复合捕收剂和起泡剂,进行二次粗选作业得到二次粗选精矿和二次粗选尾矿;
[0010](4)在步骤(3)所得二次粗选尾矿中依次加入复合调整剂、复合硫化剂、耦合活化剂、复合捕收剂和起泡剂,进行一次扫选作业得到一次扫选精矿和一次扫选尾矿;一次扫选精矿返回调浆并入二次粗选作业;在一次扫选尾矿中加入复合捕收剂进行二次扫选作业得到二次扫选精矿和浮选尾矿,二次扫选精矿返回调浆并入一次扫选作业;
[0011](5)将步骤(2)所得一次粗选精矿和步骤(3)所得二次粗选精矿合并,加入复合调整剂进行一次精选作业得到一次精选精矿和一次精选尾矿;一次精选尾矿返回调浆并入一次粗选作业;在一次精选精矿中加入复合调整剂进行二次精选作业得到浮选铜精矿和二次精选尾矿,二次精选尾矿返回调浆并入一次精选作业;
[0012]所述复合调整剂为植酸、木质素磺酸钠和草酸的混合物,复合硫化剂为硫代乙酰胺和硫氢化钠的混合物,耦合活化剂为氯化铜和醋酸铅的混合物,复合捕收剂为异戊基黄原酸钠、N

羟基苯甲酰胺和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的混合物。
[0013]所述步骤(1)碳酸盐型氧化铜矿中铜的质量百分数含量为0.8~1.8%。
[0014]以每吨碳酸盐型氧化铜矿计,在步骤(2)一次粗选作业的矿浆中加入复合调整剂600~1200g、复合硫化剂1200~2400g、耦合活化剂300~500g、复合捕收剂400~800g和起泡剂40~60g。
[0015]以每吨碳酸盐型氧化铜矿计,在步骤(3)二次粗选作业的矿浆中加入复合调整剂300~600g、复合硫化剂600~1200g、耦合活化剂150~250g、复合捕收剂200~400g和起泡剂20~30g。
[0016]以每吨碳酸盐型氧化铜矿计,在步骤(4)一次扫选作业的矿浆中加入复合调整剂150~300g、复合硫化剂300~600g、耦合活化剂75~125g、复合捕收剂100~200g和起泡剂10~15g;在二次扫选作业的矿浆中加入复合捕收剂50~100g。
[0017]以每吨碳酸盐型氧化铜矿计,在步骤(5)一次精选作业的矿浆中加入复合调整剂100~200g;在二次精选作业的矿浆中加入复合调整剂50~100g。
[0018]以复合调整剂的质量分数为100%计,植酸占15~25%、木质素磺酸钠占25~35%、草酸占45~55%。
[0019]以复合硫化剂的质量分数为100%计,硫代乙酰胺占15~25%、硫氢化钠占75~85%。
[0020]以耦合活化剂的质量分数为100%计,氯化铜占45~55%、醋酸铅占45~55%。
[0021]以复合捕收剂的质量分数为100%计,异戊基黄原酸钠占55~65%、N

羟基苯甲酰胺占25~35%、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占5~15%。
[0022]所述起泡剂为松醇油。
[002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4](1)本专利技术采用植酸、木质素磺酸钠和草酸作为复合调整剂,不仅能够消除矿浆中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碳酸盐型氧化铜矿的活化浮选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1)将碳酸盐型氧化铜矿破碎、磨细至氧化铜矿物88%以上单体解离,调浆至矿浆质量百分浓度为28~36%;(2)在步骤(1)所得矿浆中依次加入复合调整剂、复合硫化剂、耦合活化剂、复合捕收剂和起泡剂,进行一次粗选作业得到一次粗选精矿和一次粗选尾矿;(3)在步骤(2)所得一次粗选尾矿中依次加入复合调整剂、复合硫化剂、耦合活化剂、复合捕收剂和起泡剂,进行二次粗选作业得到二次粗选精矿和二次粗选尾矿;(4)在步骤(3)所得二次粗选尾矿中依次加入复合调整剂、复合硫化剂、耦合活化剂、复合捕收剂和起泡剂,进行一次扫选作业得到一次扫选精矿和一次扫选尾矿;一次扫选精矿返回调浆并入二次粗选作业;在一次扫选尾矿中加入复合捕收剂进行二次扫选作业得到二次扫选精矿和浮选尾矿,二次扫选精矿返回调浆并入一次扫选作业;(5)将步骤(2)所得一次粗选精矿和步骤(3)所得二次粗选精矿合并,加入复合调整剂进行一次精选作业得到一次精选精矿和一次精选尾矿;一次精选尾矿返回调浆并入一次粗选作业;在一次精选精矿中加入复合调整剂进行二次精选作业得到浮选铜精矿和二次精选尾矿,二次精选尾矿返回调浆并入一次精选作业;所述复合调整剂为植酸、木质素磺酸钠和草酸的混合物,复合硫化剂为硫代乙酰胺和硫氢化钠的混合物,耦合活化剂为氯化铜和醋酸铅的混合物,复合捕收剂为异戊基黄原酸钠、N

羟基苯甲酰胺和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的混合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碳酸盐型氧化铜矿的活化浮选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碳酸盐型氧化铜矿中铜的质量百分数含量为0.8~1.8%。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碳酸盐型氧化铜矿的活化浮选方法,其特征在于:以每吨碳酸盐型氧化铜矿计,在步骤(2)一次粗选作业的矿浆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丰奇成唐妍钰文书明刘殿文赵文娟鲁万铭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