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接接头及润滑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变径连接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连接接头及润滑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对于现代生产设备,良好的润滑是其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智能润滑系统的出现,使得设备润滑更加精准、及时、科学和有效,从而保障了设备安全高效运行。智能润滑系统需借助管路把润滑油输送到各个需要润滑的位置点,故润滑油管路对智能润滑系统的工作起着关键作用。
[0003]现有技术中,润滑系统通常存在开关阀、供油管路和过滤器三者口径不一致的问题(例如:用于活性炭生产设备的智能润滑系统的润滑油管路口径和过滤器的入口口径不一致),因此需要通过变径连接接头实现对于不同口径装置的连接,但是现有技术中的连接接头通常由多个连接结构经过焊接组合而成,存在焊点多、接口多、易爆管和易泄漏的问题,工作可靠性差且安装工作量大,不利于智能润滑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
[0004]因连接接头在焊接部位的耐压能力比其他部位要低很多,并且,管路焊接部位需要做专门的防腐处理,同时焊接质量不易控制,因此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焊缝部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结构(10),所述连接结构(10)的内部具有贯通的安装腔(11),所述安装腔(11)的两端分别为流通入口(12)和插接口(13);变径结构(20),所述变径结构(20)的内部具有贯通的变径腔(21),所述变径腔(21)两端的流通面积不同,所述变径结构(20)的一端为第一配合端(22),另一端为第二配合端(23);密封圈(30),套设在所述第一配合端(22)的外周面上;其中,所述变径结构(20)穿过所述插接口(13),且与所述插接口(13)的内壁密封配合;所述第一配合端(22)位于所述安装腔(11)内;外部管路出口处分别与所述安装腔(11)的内壁和所述第一配合端(22)的外周面配合,以连通所述变径腔(21);所述第二配合端(23)与另一外部管路连接,以将两个所述外部管路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径腔(21)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段(211)和第二段(212),所述第一段(211)远离所述第二段(212)的一端具有第一入口(213);所述第一段(211)和所述第二段(212)的连接处具有变径口(214),所述第二段(212)远离所述第一段(211)的一端具有第二出口(215);其中,所述第一入口(213)和所述第二出口(215)的孔径不同;所述变径口(214)为锥形孔,所述锥形孔的母线和所述锥形孔的中轴线的夹角范围为40
‑
50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孔的母线和所述锥形孔的中轴线的夹角为45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端(22)的外周面为锥形环面,所述锥形环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瑞兵,陆晓东,麻荣福,常博,杜辉辉,李康,赵晔,闫志富,胡志伟,李晋,程浩,李海山,王赵阳,李建瑞,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能源集团新疆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