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电除尘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8282 阅读:1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电除尘器,它含有壳体、电晕极、收尘极和振打系统,收尘极为一系列金属薄板,这此金属薄板在壳体内平行排列成若干组,相邻两组之间形成通道,电晕极设置在这些通道中,所述金属薄板的横截面为曲线或折线结构形状,金属薄板之间保持相同间距,所述相邻两组的金属薄板之间在壳体内所形成的通道,其前端口为敞开口、其后端口则设有后阻流板封闭该后端口;而该通道相邻的通道,其前端口设有前阻流板封闭该前端口、其后端口则为敞开口。该电除尘器不仅除尘效率高,而且投资少、运行成本低,广泛应用于水泥、化工、发电等行业的除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利用电场作用来捕集含尘烟气中尘粒的设备,尤其是一种高效电除尘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一种电除尘器主要含有壳体、电晕极(阴极)、收尘极(阳极)和振打系 统。收尘极为一系列金属薄板,电晕极设置在这些金属薄板之间形成的通道中。含尘烟气 进入电除尘器后,在上述通道中的流向与作为收尘极的金属薄板平行。电除尘器在长度方 面根据结构及供电的要求,通常每隔一段长度划分成单独的电场室,常用有2 3个。工作 时,在电晕极与收尘极之间施加直流高电压,使电晕极与收尘极间形成高压电场,这时电晕 极发生电晕放电,气体电离,生成大量的自由电子和正离子。在放电极附近的所谓电晕区内 正离子立即被电晕极吸引过去而失去电荷。自由电子和随即形成的负离子则因受电场力的 驱使向收尘极移动,并充满到两极间的绝大部分空间中。含尘烟气通过电场空间时,自由 电子、负离子与尘粒碰撞并附着其上使其荷电,在电场力的作用下,运动到达收尘极,放出 负电荷,其本身沉积在收尘极上,使含尘烟气得到净化。收集到的尘粒通过振打系统使其跌 落、聚集到壳体下部的灰斗中排出。由于含尘烟气进入电除尘器后,在收尘极之间形成的通 道中的流向与收尘极平行,而电场力的方向几乎与含尘烟气的流向垂直,同时因烟气大多 数的尘粒远离收尘极,从而大量消耗了电场电晕功率,自然相对降低了除尘效果。为提高除 尘效率,现有技术一直采用增加电场个数的方法来解决。但这样不仅大大增加了投资,而且 也增大运行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效电除尘器,该电除尘器不仅除尘效率 高,而且投资少、运行成本低。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高效电除尘器,它含有壳体、电晕极、收尘极和振 打系统,收尘极为一系列金属薄板,这此金属薄板在壳体内平行排列成若干组,相邻两组之 间形成通道,电晕极设置在这些通道中,所述金属薄板的横截面为曲线或折线结构形状,金 属薄板之间保持相同间距,所述相邻两组的金属薄板之间在壳体内所形成的通道,其前端 口为敞开口 、其后端口则设有后阻流板封闭该后端口 ;而该通道相邻的通道,其前端口设有 前阻流板封闭该前端口 、其后端口则为敞开口 。 所述金属薄板的横截面为曲线或折线结构形状,其曲线为半椭圆形,其折线为为V 形或W形。 由于含尘烟气从壳体前端的进气口进入后,含尘烟气分别从敞开前端口的通道进 入其内,而这些通道的后端口却被后阻流板封闭,因此含尘烟气必须改变运动方向其流向 与电场力方向基本相同、从该通道两侧的金属薄板之间的间距中通过,这样迫使荷电尘粒 近乎零距离趋向作为收尘极的金属薄板,即r — 0,则库仑力趋向极大,从而使粉尘几乎无3一逃逸地被捕集到,极大地提高了收尘效率。同时由于金属薄板的横截面为曲线或折线的 结构形状且其之间保持有间距,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在同样电场长度内大大增加了收尘面 积,国此有效提高了捕集粉尘的能力。由于本专利技术仅对收尘极作了改进,而没有采用现有技 术增加电场个数的方法来解决除尘效率的问题,因此投资少、运行成本低。附图说明 图1是本专利技术高效电除尘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高效电除尘器的俯视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高效电除尘器的收尘极的横截面为曲线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高效电除尘器的前阻流板的横截面放大示意图。 图5是图1所示高效电除尘器的收尘极的横截面为W形的放大示意图。 图6是图1所示高效电除尘器的收尘极的横截面为V形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1.进气口,2.收尘极,3.电晕极,4.壳体,5.出气口,6.支架,7.灰斗,8.通道,9.前阻流板,IO.后阻流板,ll.电场室I,12.电场室I1,13.间距。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和图2中,高效电除尘器含有壳体4、电晕极3、收尘极2,壳体4设置在支架6 上,壳体4的底部设有灰斗7,壳体4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进气口 l和出气口5。在本实施 例中,壳体4内设有电场室111和电场室1112。以电场室111为例,在该室内设有电晕极 3、收尘极2、振打系统(图中未示),收尘极2为一系列金属薄板,这此金属薄板在壳体4内 平行排列成若干组,相邻两组之间形成通道8,电晕极3设置在这些通道8中。作为收尘极 2的金属薄板,它的横截面为曲线或折线结构形状。在实践中,作为收尘极2的金属薄板,可 以制作成横截面如图3所示的半椭圆形结构形状;可以制作成横截面如图5所示的W形结 构形状;也可以制作成横截面如图6所示的V形结构形状。作为收尘极2的金属薄板之间 保持相同间距13。相邻两组的金属薄板之间在壳体4内形成的通道8,其前端口为敞开口、 其后端口则设有后阻流板10封闭该后端口 ;而该通道相邻的通道,其前端口设有前阻流板 9封闭该前端口 、其后端口则为敞开口 。前阻流板9和前阻流板10的结构形状相同,可以是 平板的结构形状,也可以是横截面为弧形板的结构形状,如图4所示。工作时,电除尘器通 电后,电晕极3与收尘极2间形成电场,电晕极3周围形成负电晕,气体分子的电离作用加 强,产生大量的正、负离子。正离子被电晕极3中和,负离子和自由电子则向收尘极2转移, 含尘烟气从壳体4前端的进气口 1进入后,分别从敞开前端口的通道进入其内,以通道8为 例,含尘烟气从敞开前端口的通道8进入其内,而通道8的后端口却被后阻流板10封闭,这 时含尘烟气必须改变运动方向其流向与电场力相同,从通道8两侧的金属薄板之间的间距 中通过,如图2中的间距13中通过,这样迫使荷电尘粒近乎零距离趋向作为收尘极的金属 薄板,即r — O,则库仑力趋向极大,从而使粉尘几乎无一逃逸地被捕集到,极大地提高了收 尘效率。同时由于金属薄板的横截面为曲线或折线的结构形状成且其之间保持间距13,因 此与现有技术相比在同样电场长度内大大增加了收尘面积,因此有效提高了捕集粉尘的能 力。含尘烟气经过电场室111除尘后,进入电场室1112中进行除尘处理,最后经壳体4后 端设有的出气口 5排出。收集到收尘极2上的尘粒通过振打系统使其跌落、聚集到壳体44下部的灰斗7中排出。由于本专利技术仅对收尘极2作了改进,而没有采用现有技术增加电场 个数的方法来解决除尘效率的问题,因此投资少、运行成本低。权利要求高效电除尘器,它含有壳体、电晕极、收尘极和振打系统,收尘极为一系列金属薄板,这此金属薄板在壳体内平行排列成若干组,相邻两组之间形成通道,电晕极设置在这些通道中,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薄板的横截面为曲线或折线结构形状,金属薄板之间保持相同间距,所述相邻两组的金属薄板之间在壳体内所形成的通道,其前端口为敞开口、其后端口则设有后阻流板封闭该后端口;而该通道相邻的通道,其前端口设有前阻流板封闭该前端口、其后端口则为敞开口。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电除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薄板的横截面为曲线 或折线结构形状,其曲线为半椭圆形,其折线为为V形或W形。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电除尘器,它含有壳体、电晕极、收尘极和振打系统,收尘极为一系列金属薄板,这此金属薄板在壳体内平行排列成若干组,相邻两组之间形成通道,电晕极设置在这些通道中,所述金属薄板的横截面为曲线或折线结构形状,金属薄板之间保持相同间距,所述相邻两组的金属薄板之间在壳体内所形成的通道,其前端口为敞开口、其后端口则设有后阻流板封闭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高效电除尘器,它含有壳体、电晕极、收尘极和振打系统,收尘极为一系列金属薄板,这此金属薄板在壳体内平行排列成若干组,相邻两组之间形成通道,电晕极设置在这些通道中,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薄板的横截面为曲线或折线结构形状,金属薄板之间保持相同间距,所述相邻两组的金属薄板之间在壳体内所形成的通道,其前端口为敞开口、其后端口则设有后阻流板封闭该后端口;而该通道相邻的通道,其前端口设有前阻流板封闭该前端口、其后端口则为敞开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文权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百斯特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