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毫米波波导电缆组件的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8241 阅读:1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毫米波波导电缆组件,其特征在于:探针包括探针前端和探针后端,探针前端为两段直径不等的圆柱体,探针后端的直径等于探针前端粗的一段,其中一端中心为一圆柱孔,探针后端与电缆连接的一端设计为弹性孔;探针前端细的一段穿过绝缘介质的开孔,插入探针后端的圆柱孔内并锡焊固定;波导管在与绝缘介质连接的部位起始设计一个下延凹槽,凹槽内置入衬套,连接螺母与波导管将衬套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探针改为两体结构,在受到外力电缆会发生一定的拉伸变化,带动电缆芯线向右端偏移,探针也不会随之向右移动,从而保证了探针的端面与波导腔壁的距离保持不变,保证了产品的高频性能稳定,保证产品的正常使用。(*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毫米波波导电缆组件的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稳定结构的波导同轴电缆转换器。
技术介绍
波导同轴电缆转换器主要是把两个波导电缆接头(相当于同轴波导转换器)用一 根柔软射频同轴电缆连接起来,该产品主要应用于通信、卫星地面站、微波测量等领域的微 波设备中,具有安装方便、占用空间小、弯曲半径小、传输功率大、电压驻波比小、损耗低等 特点。 波导同轴电缆转换器的波导电缆接头按接口位置可分为正交式结构和端接式结构,其中正交结构是指同轴电缆从波导管的波导壁上接出,常规结构如图2。 图1为现有的波导同轴电缆转换器结构示意图,图中尺寸A是波导盖6与同轴中心的距离,尺寸B是探针1的端面与波导腔壁的距离,对于波导同轴电缆转换器来说,这两个尺寸非常重要,波导同轴电缆转换器设计完成、零件加工好后,产品的高频性能调试就是通过调整这两个尺寸实现的。通过调整波导盖7位置及探针1的尺寸来调整尺寸A及B,使产品高频性能最佳,再固定波导盖6及探针1将这两个尺寸确定。 常规产品结构是如图1所示,探针1与电缆芯线4采用锡焊连接,绝缘介质3依 靠波导管2前的台阶与衬套7夹紧固定。这种结构因为简单、易行被很多生产厂家采用。 但是由于尺寸A、 B对产品性能的影响很大,哪怕这两个尺寸只变化一点,甚至只 有0. 02mm,产品的高频性能就会发生相当大的变化,尤其是对毫米波波导同轴电缆转换器。 对于尺寸A来说,波导盖一旦固定,这个尺寸就不会再变化;但是对于尺寸B来说,由于电缆 一般都是软电缆,其受到外力或在不同使用环境(如高温、阵动、冲击)下,电缆会发生一定 的拉伸变化,带动电缆芯线(4)向右端偏移,从而与电缆芯线焊接在一起的探针也会随之 向右移动,使尺寸B发生变化,引起产品的高频性能发生大的变化,直接影响到产品的正常 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技术提出一种毫米波波导电缆组件,保证电缆变化时不能引起探针位置变化,从而产品的高频性能稳定性得以提高。 技术方案 —种毫米波波导电缆组件,包括探针1、波导管2、绝缘介质3、波导盖6、衬套7和 连接螺母8 ;其特征在于所述探针1包括探针前端1. 1和探针后端1. 2,探针前端1. 1为两 段直径不等的圆柱体,探针后端1. 2的直径等于探针前端1. 1粗的一段,其中一端中心为一 圆柱孔,探针后端1. 2与电缆连接的一端设计为弹性孔;探针前端1. l细的一段穿过绝缘介 质3的开孔,插入探针后端1. 2的圆柱孔内并锡焊固定;所述波导管2在与绝缘介质3连接的部位起始设计一个下延凹槽,凹槽内置入衬套2. 2,连接螺母8与波导管2. 1将衬套2. 2 固定。所述的探针前端l. 1与探针后端1.2的长度比为1 : 0.5 1 : 8,直径比为i : L 所述的凹槽长度与绝缘介质3的长度相等,凹槽直径与绝缘介质3的直径相等。 所述的衬套2. 2为金属导电材料。 所述绝缘介质3的长度为探针总长的10% 60%。 所述的金属导电材料为黄铜、不锈钢。 有益效果 本技术提出的毫米波波导电缆组件,通过将探针改为两体结构,将绝缘介质 改短,使其中的一段探针可以穿过绝缘介质的开孔,与另一段探针装在一起后锡焊固定,使 得波导盖与同轴中心的距离,探针的端面与波导腔壁的距离保持不变。尤其是在受到外力 或在不同使用环境(如高温、阵动、冲击)下,电缆会发生一定的拉伸变化,带动电缆芯线向 右端偏移,探针也不会随之向右移动,从而保证了探针的端面与波导腔壁的距离保持不变, 保证了产品的高频性能稳定,保证产品的正常使用。附图说明图1 :为现有的波导同轴电缆转换器结构示意图 图2 :为本技术的探针结构示意图 图3 :为本技术的探针结构稳定的波导同轴电缆转换器结构示意图 1-波导探针、1. 1-探针前端、1. 2-探针后端、2_波导管、2. 1-波导管、2. 2-衬套、3_绝缘介质、4_电缆芯线、5_同轴电缆、6_波导盖、7_衬套、8_螺母。具体实施方式现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对探针1及波导管2进行改进,使电缆变化时不能带动探针1位置变化,那么尺寸 B就不会变化,产品的高频性能稳定性得以提高。 本实施例的具体方案为如图2所示,将探针1改为两体结构1. 1及1. 2 ;将绝缘 介质3改短,使探针1. 1可以穿过绝缘介质3的开孔,与探针1. 2装在一起后锡焊固定。探 针1. 2右端是弹性孔,可以直接与电缆芯线4插拔(就像连接器的插针与插孔一样可以对 插或拔出)。 将波导管2分为两体波导管2. 1及衬套2. 2,如图3所示,2. 2与2. 1可以将绝缘 介质3夹持紧。最后用连接螺母8与波导管2. 1连接在一起,将衬套2. 2固定牢靠。 所述的探针前端l. 1与探针后端1.2的长度比为1 : 0.5,直径比为1 : 1。 所述的凹槽长度与绝缘介质3的长度相等,凹槽直径与绝缘介质3的直径相等。 所述的衬套2. 2为金属导电材料黄铜。 所述绝缘介质3的长度为探针总长的30%。 通过以上连接,如图3所示,探针被紧紧固定,电缆芯线4与探针通过探针1. 2的 弹性插孔进行对插相连接,这样即使同轴电缆由于外界环境变化而发生伸縮,电缆芯线也无法带动探针运动,这样探针1端面与波导腔壁的距离B就不会发生变化,产品的高频性能 得以稳定可靠,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及耐环境性。权利要求一种毫米波波导电缆组件,包括探针(1)、波导管(2)、绝缘介质(3)、波导盖(6)、衬套(7)和连接螺母(8);其特征在于所述探针(1)包括探针前端(1-1)和探针后端(1.2),探针前端(1-1)为两段直径不等的圆柱体,探针后端(1.2)的直径等于探针前端(1-1)粗的一段,其中一端中心为一圆柱孔,探针后端(1.2)与电缆连接的一端设计为弹性孔;探针前端(1.1)细的一段穿过绝缘介质(3)的开孔,插入探针后端(1.2)的圆柱孔内并锡焊固定;所述波导管(2)在与绝缘介质(3)连接的部位起始设计一个下延凹槽,凹槽内置入衬套(2.2),连接螺母(8)与波导管(2.1)将衬套(2.2)固定。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毫米波波导电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探针前端(1. 1)与探针后端(1.2)的长度比为i : 0.5 i : s,直径比为i : i。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毫米波波导电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凹槽长度与绝缘 介质(3)的长度相等,凹槽直径与绝缘介质(3)的直径相等。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毫米波波导电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衬套(2.2)为金 属导电材料。5.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毫米波波导电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介质(3)的长 度为探针总长的10% 60%。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毫米波波导电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导电材料为 黄铜、不锈钢。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毫米波波导电缆组件,其特征在于探针包括探针前端和探针后端,探针前端为两段直径不等的圆柱体,探针后端的直径等于探针前端粗的一段,其中一端中心为一圆柱孔,探针后端与电缆连接的一端设计为弹性孔;探针前端细的一段穿过绝缘介质的开孔,插入探针后端的圆柱孔内并锡焊固定;波导管在与绝缘介质连接的部位起始设计一个下延凹槽,凹槽内置入衬套,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毫米波波导电缆组件,包括探针(1)、波导管(2)、绝缘介质(3)、波导盖(6)、衬套(7)和连接螺母(8);其特征在于:所述探针(1)包括探针前端(1-1)和探针后端(1.2),探针前端(1-1)为两段直径不等的圆柱体,探针后端(1.2)的直径等于探针前端(1-1)粗的一段,其中一端中心为一圆柱孔,探针后端(1.2)与电缆连接的一端设计为弹性孔;探针前端(1.1)细的一段穿过绝缘介质(3)的开孔,插入探针后端(1.2)的圆柱孔内并锡焊固定;所述波导管(2)在与绝缘介质(3)连接的部位起始设计一个下延凹槽,凹槽内置入衬套(2.2),连接螺母(8)与波导管(2.1)将衬套(2.2)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志军马英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艾力特电子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7[中国|西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