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极片分解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978703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09: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池极片分解系统,包括龙门架,其特征是:龙门架的下方依次设置有冲洗池、清洗池以及沉淀池,冲洗池内设置有潜水推流器,龙门架上设置有滑行座,滑行座的下方设置有气缸,网笼与气缸的活塞杆端部连接,滑行座与链条连接,链条由牵引电机驱动,该系统还包括用于控制牵引电机、气缸以及潜水推流器的控制器。该系统先将网笼浸入到冲洗池内,通过潜水推流器驱动液体快速流向网笼,从而将极片冲散,将极片的铜片和石墨分离开来;再将网笼转移至清洗池内上下运动和振动,对极片进行清洗和进一步冲刷,进一步促进极片的铜片与石墨分离,最后将网笼转移至沉淀池内,使石墨材料沉淀,实现了对极片的金属材料和石墨材料的分解回收。解回收。解回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池极片分解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回收利用
,具体涉及一种电池极片分解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新能源汽车的逐步产业化和规模化,锂电池的产量也随之增多,目前锂电池极片以铜片和石墨材料为主。
[0003]随着废旧锂电池逐渐增多,有害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日益加剧。
[0004]根据了解,目前废旧电池一般都作为废旧垃圾被处理,存在以下问题:残留的极片、电解液对环境造成危害,污染环境;没有回收利用极片材料,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0005]废旧电池极片上的金属材料与石墨的分解能产生很多的可再利用材料,因此对于材料的回收再利用有着较大的发展前景。
[0006]目前市面上暂时未出现专门用于废旧电池极片分解的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0007]基于上述表述,本专利技术提供了电池极片分解系统,其能够有效对电池极片进行分解,实现对极片金属材料和石墨的回收。
[0008]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9]一种电池极片分解系统,包括长形的龙门架,所述龙门架的下方沿其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有冲洗池、清洗池以及沉淀池,所述冲洗池、清洗池以及沉淀池内分别装有清洗液,所述冲洗池内设置有潜水推流器,所述龙门架上设置间隔设置有多组滑行座,所述滑行座的下方设置有竖向的气缸,所述气缸的缸体尾端与滑行座连接固定,所述气缸的下方设置有网笼,所述网笼与气缸的活塞杆端部连接,网笼用于容纳废旧电池极片,所述龙门架的两端装有竖向的牵引电机,所述牵引电机的输出轴同轴连接有牵引轮,所述龙门架的侧部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一圈链条,所述链条的两端套设于龙门架两端的牵引轮上且链条与牵引轮啮合,各组滑行座的侧部与链条连接固定,该系统还包括用于控制牵引电机、气缸以及潜水推流器的控制器。
[0010]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清洗池内设置有若干组振动器,所述振动器的数量与浸入到清洗池内的网笼数量相等,且各个振动器分别位于各组网笼的下方,所述网笼为不锈钢材质,所述振动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装有振动马达且壳体顶部固定有电磁铁,所述振动马达和电磁铁与所述控制器连接并受控制器控制,所述振动器的壳体下部通过线缆与清洗池池底连接。
[0011]作为优选方案:网笼转移至清洗池内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气缸交替伸缩,使网笼在清洗池内往复升降,当网笼第一次下降到最低时,所述控制器控制电磁铁通电使电磁铁产生磁力,磁力使振动器能吸附在网笼的底部,随后控制器控制振动马达开始产生振动。
[0012]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潜水推流器包括两组对称设置的推流电机,即第一推流电机和第二推流电机,所述推流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推流叶片,并在推流叶片外部装有引流罩;
所述推流电机的外壳上套设有固定套,在推流电机的外壳上套设固定有前定位圈和后定位圈,所述前定位圈和后定位圈分别位于固定套的前方和后方,所述前定位圈和后定位圈将固定套夹在中间;所述后定位圈于固定套的后端接触,所述前定位圈与固定套的前部之间设置有环形的弹性垫圈,所述弹性垫圈套设于推流电机的外壳上,所述弹性垫圈被前定位圈和固定套夹紧,所述弹性垫圈内装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推流电机的上方和下方分别设置有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所述固定套的顶部与上连接板连接固定,且固定套的底部与下连接板连接固定;在潜水推流器工作的过程中,所述控制器将两组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值进行比较,当第一压力值大于第二压力值时且两者的差值达到阈值时,所述控制器控制第一推流电机以更高转速运行;当第一压力值小于第二压力值且两者的差值达到前述阈值时,所述控制器控制第二推流电机以更高转速运行。
[0013]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潜水推流器还包括导向杆、电动推杆和支撑板,所述导向杆活动贯穿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所述支撑板固定在导向杆的上端,所述电动推杆的尾端与支撑板固定,所述电动推杆的头端与上连接板连接,所述电动推杆与控制器连接并受控制器控制;潜水推流器运行时,所述控制器还控制气缸交替步进伸缩,驱动潜水推流器往复步进上升和下降;潜水推流器在各个高度位置时,所述控制器均比较第一压力值和第二压力值,并根据比较结果调节第一推流电机和第二推流电机的转速。
[0014]作为优选方案:还在两组推流电机之间设置有竖向的活动板,所述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之间设置有竖向的转轴,所述转轴活动穿过活动板的中部使得活动板可以绕转轴自由摆动,所述活动板的前端延伸至潜水推流器的前方,所述活动板的后端延伸至潜水推流器的后方。
[0015]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活动板的前端与转轴的距离大于其后端与转轴的距离,且活动板的后端固定有平衡块。
[0016]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引流罩的边缘套设有缓冲垫圈。
[0017]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控制器包括主控模块,还包括与主控模块连接的牵引驱动模块、马达驱动模块、电磁驱动模块、电推驱动模块、推流驱动模块、气缸驱动模块、按键模块、通信模块和电源模块,所述牵引电机与牵引驱动模块连接,所述振动马达与马达驱动模块连接,所述电磁铁与电磁驱动模块连接,所述电动推杆与电推驱动模块连接,所述推流电机与推流驱动模块连接,所述气缸与气缸驱动模块连接。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0019]该清洗系统,先使网笼浸入到冲洗池内,通过潜水推流器驱动液体快速流向网笼,高速液体冲击废旧电池极片,从而将极片冲散,将极片的铜片和石墨分离开来;再将网笼转移至清洗池内上下运动和振动,可以对极片进行清洗和进一步冲刷,有利于进一步促进极片的铜片与石墨分离,最后将网笼转移至沉淀池内,使石墨材料自然沉淀,实现了对极片的金属材料和石墨材料的分解回收。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实施例一中的分解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实施例一中的冲洗池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实施例一中的振动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实施例一中的潜水推流机的侧视图;
[0024]图5为实施例一中的潜水推流机的俯视图;
[0025]图6为实施例一种的潜水推流机的拆解示意图;
[0026]图7为实施例一中的控制原理图;
[0027]图8为实施例二中的潜水推流机的拆解示意图;
[0028]图9为实施例二中的潜水推流器的状态示意图。
[0029]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30]1、龙门架;2、滑行座;3、牵引电机;4、牵引轮;5、链条;6、气缸;7、网笼;8、冲洗池;9、潜水推流器;901、推流电机;902、引流罩;903、固定套;904、前定位圈;905、弹性垫圈;906、后定位圈;907、上连接板;908、下连接板;909、导向杆;910、支撑板;911、电动推杆;912、活动板;913、转轴;914、平衡块;915、缓冲垫圈;10、清洗池;11、振动器;1101、壳体;1102、电磁铁;12、沉淀池。
具体实施方式
[0031]实施例一: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极片分解系统,包括长形的龙门架,其特征是:所述龙门架的下方沿其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有冲洗池、清洗池以及沉淀池,所述冲洗池、清洗池以及沉淀池内分别装有清洗液,所述冲洗池内设置有潜水推流器,所述龙门架上设置间隔设置有多组滑行座,所述滑行座的下方设置有竖向的气缸,所述气缸的缸体尾端与滑行座连接固定,所述气缸的下方设置有网笼,所述网笼与气缸的活塞杆端部连接,网笼用于容纳废旧电池极片,所述龙门架的两端装有竖向的牵引电机,所述牵引电机的输出轴同轴连接有牵引轮,所述龙门架的侧部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一圈链条,所述链条的两端套设于龙门架两端的牵引轮上且链条与牵引轮啮合,各组滑行座的侧部与链条连接固定,该系统还包括用于控制牵引电机、气缸以及潜水推流器的控制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极片分解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清洗池内设置有若干组振动器,所述振动器的数量与浸入到清洗池内的网笼数量相等,且各个振动器分别位于各组网笼的下方,所述网笼为不锈钢材质,所述振动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装有振动马达且壳体顶部固定有电磁铁,所述振动马达和电磁铁与所述控制器连接并受控制器控制,所述振动器的壳体下部通过线缆与清洗池池底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极片分解系统,其特征是:网笼转移至清洗池内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气缸交替伸缩,使网笼在清洗池内往复升降,当网笼第一次下降到最低时,所述控制器控制电磁铁通电使电磁铁产生磁力,磁力使振动器能吸附在网笼的底部,随后控制器控制振动马达开始产生振动。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极片分解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潜水推流器包括两组对称设置的推流电机,即第一推流电机和第二推流电机,所述推流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推流叶片,并在推流叶片外部装有引流罩;所述推流电机的外壳上套设有固定套,在推流电机的外壳上套设固定有前定位圈和后定位圈,所述前定位圈和后定位圈分别位于固定套的前方和后方,所述前定位圈和后定位圈将固定套夹在中间;所述后定位圈于固定套的后端接触,所述前定位圈与固定套的前部之间设置有环形的弹性垫圈,所述弹性垫圈套设于推流电机的外壳上,所述弹性垫圈被前定位圈和固定套夹紧,所述弹性垫圈内装有压力传感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建宏陈玉倍陈玉钏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钧恒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