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浙江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破坏细菌生物膜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97817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09: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破坏细菌生物膜的方法。具体地,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破坏和/或消除细菌生物膜的方法,所述的方法包括步骤:将细菌生物膜与纳米颗粒、配体修饰的纳米颗粒或负载药物的纳米颗粒孵育或接触后进行超声辐照处理,从而破坏和/或消除细菌生物膜;所述的纳米颗粒包载全氟正戊烷。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纳米颗粒在超声辐照下能够有效破坏细菌生物膜,克服细菌生物膜限制纳米颗粒对生物膜的渗透,从而增强载药纳米颗粒对细菌生物膜中的细菌抑制效果,进而有效地发挥抗菌剂的治疗效果。效地发挥抗菌剂的治疗效果。效地发挥抗菌剂的治疗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破坏细菌生物膜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药物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破坏细菌生物膜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虽然药物活性分成分抑制单个浮游细菌相对容易,然而对抑制细菌生物膜中的细菌难度较大。细菌生物膜(Bacterial biofilm)是指细菌粘附于接触表面,分泌多糖基质、纤维蛋白、脂质蛋白等,将其自身包绕其中而形成的大量细菌聚集膜样物。细菌生物膜是细菌为适应自然环境有利于生存的一种生命现象,由微生物及其分泌物积聚而形成。细菌生物膜包括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EPS)组成的物理屏障,使细菌能够抵抗菌剂的治疗。
[0003]在体内外,大部分细菌如绿脓杆菌(P.aeruginosa)在生物膜中生长,细菌生物膜作为细菌的天然防御屏障,限制抗菌剂对生物膜的渗透,从而保护封闭的细菌免受抗菌药物的抑制作用,进而阻碍抗菌剂的抗菌效果。此外,在通过将待测配体修饰在纳米颗粒表面来筛选或鉴定靶向于细菌受体的潜在配体实验中,由于细菌生物膜阻碍纳米颗粒的渗透和阻碍纳米颗粒的待测配体与细菌接触,容易出现假阴性结果(特别是在待测配体用量低的情况下),从而无法高效准确筛选和鉴定待测配体是否能够靶向于细菌受体,从而限制了靶向于细菌受体的配体开发。
[0004]因此,本领域需要开发一种破坏细菌生物膜的方法,克服细菌生物膜限制抗菌剂对生物膜的渗透,增强抗菌剂对细菌生物膜中的细菌抑制效果和用于高效准确地筛选或鉴定靶向于细菌受体的潜在配体。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纳米颗粒,所述的纳米颗粒在超声辐照作用下能够有效破坏细菌生物膜,克服细菌生物膜限制纳米颗粒对生物膜的渗透,从而增强载药纳米颗粒对细菌生物膜中的细菌抑制效果,进而有效地发挥抗菌剂的治疗效果。
[0006]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纳米颗粒,所述的纳米颗粒包载全氟正戊烷。
[0007]优选地,所述的纳米颗粒为纳米粒。
[0008]优选地,所述的纳米颗粒包裹全氟正戊烷。
[0009]优选地,所述的纳米颗粒包括纳米材料。
[0010]优选地,所述的纳米材料包括双亲性材料。
[0011]优选地,所述的纳米材料包括纳米粒的纳米材料。
[0012]优选地,所述的双亲性材料包括纳米粒的双亲性材料。
[0013]优选地,所述纳米材料包括PLGA和聚乙烯醇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4]优选地,所述纳米材料包括PLGA。
[0015]优选地,所述纳米材料包括PLGA和聚乙烯醇。
[0016]优选地,所述的PLGA的结构式如下:
[0017][0018]优选地,所述的x:y为(0.2

2):(0.2

2),较佳地(0.5

1.5):(0.5

1.5),更佳地(0.8

1.2):(0.8

1.2),最佳地1:1。
[0019]优选地,所述的x为40

60,较佳地45

55,更佳地48

52,最佳地50。
[0020]优选地,所述的y为40

60,较佳地45

55,更佳地48

52,最佳地50。
[0021]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如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所述的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所述的方法包括步骤:
[0022](1)将纳米材料和全氟正戊烷溶于有机溶剂中,加入水相,超声得到初级W1/O乳液;
[0023](2)将所述初级W1/O乳液与表面活性剂水溶液混合后,超声得到W1/O/W2乳液;
[0024](3)搅拌除去W1/O/W2乳液中的有机溶剂,得到所述的纳米颗粒。
[0025]优选地,所述步骤(1)中,所述的有机溶剂包括二氯甲烷。
[0026]优选地,所述步骤(1)中,所述的水相的溶剂包括水。
[0027]优选地,所述步骤(1)中,所述的水相包括水。
[0028]优选地,所述步骤(1)中,所述的有机溶剂与所述水相的体积比为2

10:1,较佳地2

8:1,更佳地5

7:1,最佳地6:1。
[0029]优选地,所述步骤(1)中,所述的纳米材料(mg)与全氟正戊烷(μL)的重量体积比(mg:μL)为0.5

6:1,较佳地1

3:1,较佳地1.5

2.5:1,更佳地1.8

2.2:1,最佳地2:1。
[0030]优选地,所述步骤(1)中,所述的纳米材料(mg)与所述有机溶剂(ml)的重量体积比(mg:mL)为5

30:1,较佳地10

25:1,较佳地12

20:1,更佳地15

18:1,最佳地16

17:1,最佳地16.7:1。
[0031]优选地,所述步骤(1)和步骤(2)中,所述的超声包括探头超声。
[0032]优选地,所述的超声包括探头超声。
[0033]优选地,所述的超声包括在冰水浴中超声。
[0034]优选地,所述超声的功率为40

80W,较佳地50

70W,更佳地55

65W,最佳地60W。
[0035]优选地,所述超声的时间为2

8min,较佳地4

6min,更佳地4.5

5.5min,最佳地5min。
[0036]优选地,所述步骤(2)中,所述的表面活性剂包括聚乙烯醇。
[0037]优选地,所述步骤(2)中,所述的表面活性剂水溶液中,所述的表面活性剂的含量为1

10wt%,较佳地4

6wt%,更佳地4.5

5.5wt%,最佳地5wt%。
[0038]优选地,所述步骤(2)中,所述初级W1/O乳液与所述表面活性剂水溶液的体积比为1:0.5

10,较佳地1:0.5

5,更佳地1:1

5,更佳地1:1

3,更佳地1:1.5

2.5,最佳地1:2。
[0039]优选地,所述步骤(3)中,所述搅拌的温度为15

35℃,较佳地20

30℃,更佳地22

27℃,最佳地25℃。
[0040]优选地,所述步骤(3)中,所述搅拌的时间为10

18h,较佳地10

16h,更佳地11

13h,最佳地12h。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破坏和/或消除细菌生物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包括步骤:将细菌生物膜与纳米颗粒、配体修饰的纳米颗粒或负载药物的纳米颗粒孵育或接触后进行超声辐照处理,从而破坏和/或消除细菌生物膜;所述的纳米颗粒包载全氟正戊烷。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细菌包括绿脓杆菌(P.aeruginosa)。3.一种抑制细菌生物膜中的细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包括步骤:将细菌生物膜与负载药物的纳米颗粒孵育或接触后进行超声辐照处理,从而抑制细菌生物膜中的细菌;所述的纳米颗粒包载全氟正戊烷。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包括非治疗性和/或非诊断性方法。5.一种筛选或鉴定靶向于细菌或细菌受体的潜在配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包括步骤:(I)将配体修饰在纳米颗粒上,得到配体修饰的纳米颗粒;(II)将细菌或细菌生物膜与步骤(I)的配体修饰的纳米颗粒孵育或接触后进行超声辐照处理,测定步骤(I)的配体修饰的纳米颗粒或配体修饰的纳米颗粒的配体与细菌或细菌受体的结合,从而筛选或鉴定步骤(I)的配体是否为靶向细菌或细菌受体的潜在配体;所述的纳米颗粒包载全氟正戊烷。6.一种纳米颗粒的用途,其特征在于,用于制备筛选或鉴定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品同王国伟辛雷张超江依凡陈继繁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