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HPK1抑制剂及其在医药上的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HPK1抑制剂,其具有癌症治疗活性。本专利技术还涉及这些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以及包含其的药物组合物。
技术介绍
[0002]靶向HPK1的药物成为当前药物研发热点领域之一,已有品种进入临床阶段。本专利技术将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小分子HPK1抑制剂,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通式(I)所示的化合物、其互变异构体、氘代物或药用盐:
[0004][0005]其中,
[0006]X1选自N或CR8;
[0007]L1选自键、C1‑6亚烷基、C2‑6亚烯基、C2‑6亚炔基、O、S或NR
a
,所述C1‑6亚烷基、C2‑6亚烯基、C2‑6亚炔基任选地进一步被一个或多个R
a
取代;
[0008]L2选自键、O、S或NR
a
;
[0009]R1、R4或R8各自独立地选自H、卤素、氰基、C1‑6烷基、C1‑6烷氧基、C1‑6卤代烷基、C1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式(I)所示的化合物、其互变异构体、氘代物或药用盐:其中,X1选自N或CR8;L1选自键、C1‑6亚烷基、C2‑6亚烯基、C2‑6亚炔基、O、S或NR
a
,所述C1‑6亚烷基、C2‑6亚烯基、C2‑6亚炔基任选地进一步被一个或多个R
a
取代;L2选自键、O、S或NR
a
;R1、R4或R8各自独立地选自H、卤素、氰基、C1‑6烷基、C1‑6烷氧基、C1‑6卤代烷基、C1‑6卤代烷氧基、环丙基、
‑
OR
a
或
‑
N(R
a
)2;所述C1‑6烷基任选地被一个或多个R
a
取代;R2选自H、卤素、氰基、C1‑6烷基、
‑
OR
a
、
‑
OC(O)N(R
a
)2、
‑
N(R
a
)2、
‑
NR
a
C(O)R
a
、
‑
NR
a
C(O)N(R
a
)2、
‑
NR
a
S(O)R
a
、
‑
NR
a
S(O)2R
a
、
‑
S(=O)R
a
、
‑
S(=O)2R
a
、
‑
SR
a
、
‑
S(R
a
)5、
‑
C(=O)R
a
、
‑
C(=O)OR
a
、
‑
C(=O)N(R
a
)2、C3‑
14
环烷基、3
‑
14元杂环基、C6‑
14
芳基、5
‑
14元杂芳基或所述C1‑6烷基、C3‑
14
环烷基、3
‑
14元杂环基、C6‑
14
芳基、5
‑
14元杂芳基任选地进一步被一个或多个R9取代;R9选自H、氰基、卤素、C1‑6烷基、
‑
C0‑6亚烷基
‑
OR
a
、
‑
C0‑6亚烷基
‑
OC(O)N(R
a
)2、
‑
C0‑6亚烷基
‑
N(R
a
)2、
‑
C0‑6亚烷基
‑
NR
a
C(O)R
a
、
‑
C0‑6亚烷基
‑
NR
a
C(O)N(R
a
)2、
‑
C0‑6亚烷基
‑
NR
a
S(O)R
a
、
‑
C0‑6亚烷基
‑
NR
a
S(O)2R
a
、
‑
C0‑6亚烷基
‑
S(=O)R
a
、
‑
C0‑6亚烷基
‑
S(=O)2R
a
、
‑
C0‑6亚烷基
‑
SR
a
、
‑
C0‑6亚烷基
‑
S(R
a
)5、
‑
C0‑6亚烷基
‑
C(=O)R
a
、
‑
C0‑6亚烷基
‑
C(=O)OR
a
、
‑
C0‑6亚烷基
‑
C(=O)N(R
a
)2、C2‑6烯基、C2‑6炔基、
‑
C0‑6亚烷基
‑
C3‑
14
环烷基、
‑
C0‑6亚烷基
‑
(3
‑
14元杂环基)、
‑
C0‑6亚烷基
‑
C6‑
14
芳基或
‑
C0‑6亚烷基
‑
(5
‑
14元杂芳基),所述C1‑6烷基、C2‑6烯基、C2‑6炔基、
‑
C0‑6亚烷基
‑
C3‑
14
环烷基、
‑
C0‑6亚烷基
‑
(3
‑
14元杂环基)、
‑
C0‑6亚烷基
‑
C6‑
14
芳基或
‑
C0‑6亚烷基
‑
(5
‑
14元杂芳基)任选地还可被1个或多个R
a
所取代;R3选自H、卤素、C1‑6烷基、C3‑
14
环烷基、3
‑
14元杂环基、C6‑
14
芳基、5
‑
14元杂芳基或所述C1‑6烷基、C3‑
14
环烷基、3
‑
14元杂环基、C6‑
14
芳基、5
‑
14元杂芳基任选地进一步被一个或多个R
a
取代;或者
‑
L1‑
R2及
‑
L2‑
R3连同其连接的原子共同形成3
‑
14元杂环基;所述3
‑
14元杂环基任选地被一个或多个选自H、卤素、氰基、羟基、氨基、C1‑6烷基、C1‑6烷氧基、C1‑6卤代烷基、C1‑6卤代烷氧基或环丙基的取代基所取代;R5选自卤素;R6各自独立地选自H、卤素、氰基、C1‑6烷基、C1‑6烷氧基、C1‑6卤代烷基、C1‑6卤代烷氧基、环丙基、
‑
OR
a
或
‑
N(R
a
)2;所述C1‑6烷基任选地被一个或多个R
a
取代;R7各自独立地选自H、卤素、氰基、羟基、氧代基、C1‑6烷基、C2‑6烯基、C2‑6炔基、环烷基、杂环基、芳基或杂芳基;所述C1‑6烷基、C2‑6烯基、C2‑6炔基、环烷基、杂环基、芳基或杂芳基任选
地被一个或多个R
a
取代;每个R
a
各自独立地选自H、卤素、羟基、氨基、氧代基、硝基、氰基、羧基、C1‑6烷基、C1‑6羟基烷基、C1‑6氨基烷基、C1‑6卤代烷基、C1‑6烷氧基、C1‑6卤代烷氧基、C1‑6酰胺基、C1‑6杂烷基、C3‑
14
环烷基、3
‑
14元杂环基、C6‑
14
芳基或5
‑
14元杂芳基;m或n各自独立地选自0、1、2、3或4;且不为不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互变异构体、氘代物或药用盐,其特征在于,选自式(IA)化合物:其中,L1选自键、C2‑6亚烯基、C2‑6亚炔基、O、S或NR
a
,所述C2‑6亚烯基、C2‑6亚炔基任选地进一步被一个或多个R
a
取代;R1、R4或R8各自独立地选自H、卤素、氰基、C1‑6烷基、C1‑6烷氧基、C1‑6卤代烷基、C1‑6卤代烷氧基、环丙基、
‑
OR
a
或
‑
N(R
a
)2;所述C1‑6烷基任选地被一个或多个R
a
取代;R2选自H、卤素、氰基、C1‑6烷基、
‑
OR
a
、
‑
OC(O)N(R
a
)2、
‑
N(R
a
)2、
‑
NR
a
C(O)R
a
、
‑
NR
a
C(O)N(R
a
)2、
‑
NR
a
S(O)R
a
、
‑
NR
a
S(O)2R
a
、
‑
S(=O)R
a
、
‑
S(=O)2R
a
、
‑
SR
a
、
‑
S(R
a
)5、
‑
C(=O)R
a
、
‑
C(=O)OR
a
、
‑
C(=O)N(R
a
)2、C3‑
14
环烷基、3
‑
14元杂环基、C6‑
14
芳基、5
‑
14元杂芳基或所述C1‑6烷基、C3‑
14
环烷基、3
‑
14元杂环基、C6‑
14
芳基、5
‑
14元杂芳基任选地进一步被一个或多个R9取代;R9选自H、氰基、卤素、C1‑6烷基、
‑
C0‑6亚烷基
‑
OR
a
、
‑
C0‑6亚烷基
‑
OC(O)N(R
a
)2、
‑
C0‑6亚烷基
‑
N(R
a
)2、
‑
C0‑6亚烷基
‑
NR
a
C(O)R
a
、
‑
C0‑6亚烷基
‑
NR
a
C(O)N(R
a
)2、
‑
C0‑6亚烷基
‑
NR
a
S(O)R
a
、
‑
C0‑6亚烷基
‑
NR
a
S(O)2R
a
、
‑
C0‑6亚烷基
‑
S(=O)R
a
、
‑
C0‑6亚烷基
‑
S(=O)2R
a
、
‑
C0‑6亚烷基
‑
SR
a
、
‑
C0‑6亚烷基
‑
S(R
a
)5、
‑
C0‑6亚烷基
‑
C(=O)R
a
、
‑
C0‑6亚烷基
‑
C(=O)OR
a
、
‑
C0‑6亚烷基
‑
C(=O)N(R
a
)2、C2‑6烯基、C2‑6炔基、
‑
C0‑6亚烷基
‑
C3‑
14
环烷基、
‑
C0‑6亚烷基
‑
(3
‑
14元杂环基)、
‑
C0‑6亚烷基
‑
C6‑
14
芳基或
‑
C0‑6亚烷基
‑
(5
‑
14元杂芳基),所述C1‑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颢,刘奇声,匡翠文,夏洪峰,朱小惯,兰宏,王家炳,丁列明,
申请(专利权)人: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