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上料组装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97566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09: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自动上料组装系统及方法,自动上料组装系统包括基座、移载机构、第一成像组件、滴液机构、出料机构、调整机构、中转机构及搬运机构,基座包括第一上料工位、滴液工位、组装工位、第二上料工位、调整工位和中转工位;移载机构将待装壳体移送至第一上料工位、滴液工位和组装工位;第一成像组件摄取待装壳体在移载机构的第一图像;滴液机构为提供所需的液体;出料机构将待装片件出料至调整工位;调整机构将待装片件调整至设定姿态;中转机构将待装片件拾取至中转工位;搬运机构将待装片件搬运至组装工位。本发明专利技术有助于提高待装片件安装至待装壳体过程中的位置准确和姿态准确,有助于提高待装片件与待装壳体的组装品质。有助于提高待装片件与待装壳体的组装品质。有助于提高待装片件与待装壳体的组装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动上料组装系统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产品的生产组装
,具体涉及一种自动上料组装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产品生产组装流水线涉及将片状物料安装至壳体物料的操作,尤其当片状物料的尺寸较小时,容易因为拾取不当或者检测准确性较低,导致出现例如片状物料装反、片状物料安装位置偏移等不良,造成产品的可靠性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自动上料组装系统及方法,旨在解决传统片状物料安装至壳体物料时容易产生安装不良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自动上料组装系统,包括:基座,包括顺次设置的第一上料工位、滴液工位和组装工位、以及顺次设置的第二上料工位、调整工位和中转工位;移载机构,用以将待装壳体依次移送至所述第一上料工位、所述滴液工位和所述组装工位;第一成像组件,设于所述第一上料工位,且用以摄取待装壳体在所述移载机构处的第一图像;滴液机构,设于所述滴液工位,且用以为待装壳体提供组装所需的液体;出料机构,设于所述第二上料工位,且用以将待装片件依次出料至所述调整工位;调整机构,设于所述调整工位,且用以将待装片件调整至设定姿态;中转机构,设于所述基座,且用以将调整后的待装片件自所述调整工位拾取至所述中转工位;以及,搬运机构,设于所述基座,且用以将待装片件自所述中转工位搬运至所述组装工位,并组装至待装壳体上。
[0005]可选地,所述第一上料工位、所述滴液工位和所述组装工位自后至前依次间隔设置;所述移载机构包括:载板,沿前后向可移动地安装于所述基座;支承座,向上凸出于所述载板,所述支承座设有负压气道,所述负压气道在所述支承座的上端面形成负压孔,以通过所述负压孔,将待装壳体限位在所述支承座上;以及,第一直线模组,沿前后向延伸,且与所述载板驱动连接。
[0006]可选地,所述第一成像组件沿上下向可活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一上料工位的上方;所述自动上料组装系统还包括第一驱动器,所述第一驱动器设于所述基座,且与所述第一成像组件驱动连接。
[0007]可选地,所述滴液机构包括:
滴液组件,分别沿上下向及左右向可活动设置,所述滴液组件包括液嘴、设于所述液嘴的调节阀以及与所述液嘴连通的储液管;第二直线模组,沿上下向延伸,且与所述滴液组件驱动连接;以及,第三直线模组,沿左右向延伸,且与所述第二直线模组驱动连接。
[0008]可选地,所述出料机构包括:料仓,可往复振动地安装于所述基座,所述料仓设有料腔,所述料腔设有出料口;挡板,设于所述料腔,且与所述料腔的腔壁之间限定出连通所述出料口的出料通道,所述出料通道用以供待装片件一一出料;第一振动器,设于所述基座,且与所述料仓驱动连接;以及,静电消除器,设于所述基座,且邻近所述料仓设置。
[0009]可选地,所述调整机构包括:料盘,设于所述出料口的下方,所述料盘可往复振动地安装于所述基座,以在其振动过程中,将所述料盘上的至少部分待装片件翻转至设定姿态;以及,第二振动器,设于所述基座,且与所述料盘驱动连接。
[0010]可选地,所述中转工位与所述组装工位沿左右向间隔设置,所述调整工位位于所述中转工位的后方;所述中转机构包括:托盘,在所述调整工位和所述中转工位之间可往复活动设置,所述托盘设有多个安装位,各所述安装位用以供待装片件安装,且至少部分的所述安装位的结构相异设置;第四直线模组,沿前后向延伸,且与所述托盘驱动连接;拾取件,设于所述料盘的上方,且分别沿上下向、左右向和前后向可活动设置,所述拾取件用以在其活动过程中,将待装片件自所述料盘拾取至所述托盘;第五直线模组,沿上下向延伸,且与所述拾取件驱动连接;第六直线模组,沿前后向延伸,且与所述第五直线模组驱动连接;以及,第七直线模组,沿左右向延伸,且与所述第六直线模组驱动连接。
[0011]可选地,所述中转机构还包括:第二成像组件,位于所述料盘的上方,且用以摄取所述料盘的第二图像;第三成像组件,设于所述调整工位和所述中转工位之间,且用以摄取所述拾取件的第三图像;以及,控制装置,与所述第二振动器、所述第五直线模组、所述第六直线模组、所述第七直线模组、所述第二成像组件及所述第三成像组件分别电性连接,以根据所述第二图像和所述第三图像,控制所述中转机构工作。
[0012]可选地,所述自动上料组装系统还包括:第四成像组件,设于所述中转工位和所述组装工位之间,且用以在所述搬运机构带动待装片件自所述中转工位移动至所述组装工位的过程中,摄取第四图像;以及,擦拭件,设于所述中转工位和所述组装工位之间,以在所述搬运机构自所述组装工位返回至所述中转工位的过程中,擦除所述搬运机构上残留的液体;所述控制装置还分别与所述第四成像组件及所述搬运机构电性连接,以根据所述第四图像,控制所述搬运机构工作。
[0013]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自动上料组装方法,包括:
基于第一成像组件,摄取待装壳体在支承座上的第一图像,并根据所述第一图像,获取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位置信息和外观信息;在所述第一信息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控制移载机构、滴液机构分别运行;控制出料机构和调整机构运行;基于第二成像组件,摄取料盘的第二图像,并根据所述第二图像,获取各待装片件的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包括位置信息和姿态信息;在至少一待装片件的所述第二信息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控制拾取件拾取对应的所述待装片件;基于第三成像组件,摄取待装片件在拾取件上的第三图像,并根据所述第三图像,获取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包括所述拾取件的拾取状态;在所述第三信息满足第三预设条件时,控制拾取件将待装片件移送至托盘;控制搬运机构运行,并在经过第四成像组件时,基于所述第四成像组件,摄取待装片件在搬运机构上的第四图像,并根据所述第四图像,获取第四信息,所述第四信息包括所述搬运机构的搬运状态;在所述第四信息满足第四预设条件时,控制所述搬运机构继续运行。
[001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基座限定出包括第一上料工位、滴液工位及组装工位的第一线体、以及包括第二上料工位、调整工位及中转工位的第二线体,第一线体和第二线体在空间上彼此独立且保持错开,有助于整机的生产功能完善且结构紧凑;移载机构实现待装壳体在第一线体上的自动且连续地运送;第一成像组件通过摄取待装壳体在移载机构上的第一图像,便利于控制装置根据第一图像获取待装壳体在移载机构上的位置信息和姿态信息,确保每一待装壳体均在准确的位置上、以所需的姿态移送至滴液工位和组装工位;滴液机构为待装壳体提供所需的液体,便于后续待装片件安装至待装壳体上;调整机构对出料工位出料的待装片件的姿态进行调整和筛选;中转机构对处于设定姿态的待装片件进行拾取,确保每一待装片件均在准确的位置上,被搬运机构以所需的姿态搬运至组装工位处的待装壳体上,有助于提高待装片件安装至待装壳体过程中的位置准确和姿态准确,从而有助于提高待装片件与待装壳体的组装品质,最终提高组合后的物料的品质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上料组装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包括顺次设置的第一上料工位、滴液工位和组装工位、以及顺次设置的第二上料工位、调整工位和中转工位;移载机构,用以将待装壳体依次移送至所述第一上料工位、所述滴液工位和所述组装工位;第一成像组件,设于所述第一上料工位,且用以摄取待装壳体在所述移载机构处的第一图像;滴液机构,设于所述滴液工位,且用以为待装壳体提供组装所需的液体;出料机构,设于所述第二上料工位,且用以将待装片件依次出料至所述调整工位;调整机构,设于所述调整工位,且用以将待装片件调整至设定姿态;中转机构,设于所述基座,且用以将调整后的待装片件自所述调整工位拾取至所述中转工位;以及,搬运机构,设于所述基座,且用以将待装片件自所述中转工位搬运至所述组装工位,并组装至待装壳体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上料组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料工位、所述滴液工位和所述组装工位自后至前依次间隔设置;所述移载机构包括:载板,沿前后向可移动地安装于所述基座;支承座,向上凸出于所述载板,所述支承座设有负压气道,所述负压气道在所述支承座的上端面形成负压孔,以通过所述负压孔,将待装壳体限位在所述支承座上;以及,第一直线模组,沿前后向延伸,且与所述载板驱动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上料组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成像组件沿上下向可活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一上料工位的上方;所述自动上料组装系统还包括第一驱动器,所述第一驱动器设于所述基座,且与所述第一成像组件驱动连接。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上料组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滴液机构包括:滴液组件,分别沿上下向及左右向可活动设置,所述滴液组件包括液嘴、设于所述液嘴的调节阀以及与所述液嘴连通的储液管;第二直线模组,沿上下向延伸,且与所述滴液组件驱动连接;以及,第三直线模组,沿左右向延伸,且与所述第二直线模组驱动连接。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上料组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机构包括:料仓,可往复振动地安装于所述基座,所述料仓设有料腔,所述料腔设有出料口;挡板,设于所述料腔,且与所述料腔的腔壁之间限定出连通所述出料口的出料通道,所述出料通道用以供待装片件一一出料;第一振动器,设于所述基座,且与所述料仓驱动连接;以及,静电消除器,设于所述基座,且邻近所述料仓设置。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上料组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机构包括:料盘,设于所述出料口的下方,所述料盘可往复振动地安装于所述基座,以在其振动过程中,将所述料盘上的至少部分待装片件翻转至设定姿态;以及,
第二振动器,设于所述基座,且与所述料盘驱动连接。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上料组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转工位与所述组装工位沿左右向间隔设置,所述调整工位位于所述中转工位的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柳洪哲柳云鸿钱曙光汪炉生朱文兵罗时帅钱根马群许治强
申请(专利权)人:荣旗工业科技苏州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