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热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72439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09:47
本申请公开一种换热组件,包括换热芯体和收集器,换热组件具有第一流道,第一流道包括第一子段和第二子段,第一子段位于第一换热区,第二子段位于第二换热区,收集器包括收集腔,第一子段、第二子段与收集腔连通,收集器包括壳体,壳体包括配合部,换热芯体包括连接板,连接板与配合部固定连接;连接板具有外周缘,连接板的至少部分外周缘与配合部密封连接;或者,配合部具有外周缘,沿换热芯体与收集器的排列方向,收集腔的投影位于配合部外周缘的投影的内侧,配合部的至少部分外周缘与连接板密封连接;有利于提高换热组件的空间利用率,换热组件的结构较为紧凑。热组件的结构较为紧凑。热组件的结构较为紧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换热组件


[0001]本申请涉及换热
,具体涉及一种换热组件。

技术介绍

[0002]换热组件可以包括换热芯体和储液器,换热芯体与储液器固定连接,储液器呈筒状,其换热组件的空间利用率需进行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换热组件,有利于提高换热组件的空间利用率。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换热组件,包括换热芯体和收集器,所述换热组件具有第一流道,所述第一流道包括第一子段和第二子段,所述第一子段和所述第二子段均位于所述换热芯体,所述收集器包括收集腔,所述第一子段、所述第二子段与所述收集腔连通,所述收集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配合部,所述换热芯体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所述配合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具有外周缘,所述连接板的至少部分外周缘与所述配合部密封连接;或者,所述配合部具有外周缘,沿所述换热芯体与所述收集器的排列方向,所述收集腔的投影位于所述配合部外周缘的投影的内侧,所述配合部的至少部分外周缘与所述连接板密封连接。
[0005]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收集器的壳体包括配合部,配合部与换热芯体的连接板固定连接;连接板具有外周缘,连接板的至少部分外周缘与配合部密封连接;或者,配合部具有外周缘,沿换热芯体与收集器的排列方向,收集腔的投影位于配合部外周缘的投影的内侧,配合部的至少部分外周缘与连接板密封连接;有利于提高换热组件的空间利用率,换热组件的结构较为紧凑。
附图说明
[0006]图1是本申请的换热组件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一个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07]图2是图1所示的换热组件的另一个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08]图3是图1所示的换热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09]图4是图1所示的换热组件的一个视角的向视结构示意图;
[0010]图5是图4中A

A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1]图6是图4中B

B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2]图7是本申请的换热组件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向视结构示意图;
[0013]图8是图7所示的换热组件的一种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4]图9是图8中E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5]图10是图7中C

C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11是图7中D

D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12是收集器与换热芯体的投影示意图;
[0018]图13是本申请的换热组件的又一种实施方式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14是图13中F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0]图15是本申请的换热组件的又一种实施方式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1]图16是图15所示的换热组件的一种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17是本申请的换热组件的又一种实施方式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18是本申请的换热组件的又一种实施方式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19是本申请的换热组件的又一种实施方式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5]图20是本申请的换热组件的又一种实施方式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1

20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为了全面理解本专利技术,在以下详细描述中提到了众多具体细节。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在附图中图示并且在此描述的具体组件、器件及特征仅仅是示范性的并且不应当被视为限制。
[0027]结合附图1

20,一种换热组件10,包括换热芯体20和收集器30,换热芯体20包括多张层叠设置的板片21,换热组件10具有第一流道,第一流道供一种气液两相态的流体流通,第一流道包括第一子段和第二子段,第一子段和第二子段均位于换热芯体20,收集器30与换热芯体20固定连接,收集器30包括壳体31,收集器30包括收集腔33,收集腔33的至少部分位于壳体31内,第一子段、第二子段与收集腔33连通,第一子段经由收集腔33与第二子段连通。
[0028]参考图5,收集器30包括壳体31,壳体31包括配合部311,换热芯体20包括连接板22,连接板22比板片靠近收集器30,连接板30与配合部311固定连接;连接板22具有外周缘225,连接板22的至少部分外周缘225与配合部311密封连接;或者,配合部311具有外周缘314,沿换热芯体20与收集器30的排列方向,收集腔30的投影位于配合部311外周缘的投影的内侧,配合部311的至少部分外周缘314与连接板22密封连接;利用了收集器30与换热芯体20之间的空间,提高了换热组件10的空间利用率,换热组件10的结构较为紧凑。
[0029]可以理解的,配合部311可以呈平板状、台阶状、弯折状、弯曲状等各种形状,连接板22可以呈平板状、台阶状、弯折状、弯曲状等各种形状;换热芯体20与收集器30的排列方向如图5所示的M方向。
[0030]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5

6,定义第二方向为多张板片21的层叠方向,第二方向如图6中所示的M方向,换热芯体20包括第一换热区11和第二换热区12,定义第一方向,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这里的垂直不是绝对的垂直,可以允许10
°
以内的误差;第一方向如图6中所示的L方向,第一换热区11与第二换热区12沿第一方向排列,第一子段位于第一换热区11,第二子段位于第二换热区12,沿换热芯体20与收集器30的排列方向,配合部311覆盖第一换热区11的至少部分,沿换热芯体20与收集器30的排列方向,配合部311覆盖第二换热区12的至少部分,参考图5

6,气液两相态的流体首先流入第一子段进行换热,继而流入收集器30内,收集器30内的气液两相态流体流入第二子段进行换热,收集器30能够存储部分液相流体,从而提高位于第二换热区12的气液两相态流体中气态流体的比例,以有利于提高第二换热区12的换热效果。
[0031]参考图5,收集器30包括壳体31,壳体31包括配合部311,配合部311大致为平板状,
形成收集腔33的壁包括第一壁34,第一壁34由配合部311的至少部分形成,第一壁34大致为平面状,换热芯体20包括连接板22,连接板22比板片靠近收集器30,连接板30与配合部311固定连接,位于换热芯体20的第一换热区11和第二换热区12沿第一方向排列,增大了换热芯体20沿第一方向的尺寸,在避免收集器30沿第一方向相对换热芯体20存在过多突出的前提下,收集器30沿第一方向的尺寸可设置得较大,配合部311沿第一方向的尺寸可设置得较大,进一步的提高了换热组件10的空间利用率,此外,还增大了配合部311能够与连接板22固定连接的区域,有利于提高换热组件10的结构强度,第一壁34沿第一方向的尺寸可设置得较大,在保证收集器30的收集量的基础上,收集器30沿板片层叠方向的尺寸可设置得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组件,包括换热芯体(20)和收集器(30),所述换热组件具有第一流道,所述第一流道包括第一子段和第二子段,所述第一子段和所述第二子段均位于所述换热芯体,所述收集器包括收集腔(33),所述第一子段、所述第二子段与所述收集腔连通,所述收集器包括壳体(31),所述壳体包括配合部(311),所述换热芯体包括连接板(22),所述连接板与所述配合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具有外周缘(225),所述连接板的至少部分外周缘与所述配合部密封连接;或者,所述配合部具有外周缘(314),沿所述换热芯体与所述收集器的排列方向,所述收集腔的投影位于所述配合部外周缘的投影的内侧,所述配合部的至少部分外周缘与所述连接板密封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芯体包括多张层叠设置的板片,定义第一方向,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板片的层叠方向垂直,所述换热芯体包括第一换热区(11)和第二换热区(12),所述第一换热区和所述第二换热区沿第一方向排列,所述第一子段位于所述第一换热区,所述第二子段位于所述第二换热区;沿所述换热芯体与所述收集器的排列方向,所述配合部覆盖所述第一换热区的至少部分,所述配合部覆盖所述第二换热区的至少部分。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22)比所述板片靠近所述收集器,定义所述板片的层叠方向为第二方向(M),所述换热芯体(20)和所述收集器(30)沿第二方向排列。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定义第一平面,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沿第二方向,定义所述换热芯体(20)在所述第一平面的投影为S,沿第二方向,定义所述收集器(30)在所述第一平面的投影为T,投影S与投影T具有重合部分U,重合部分U的面积大于等于投影S的面积的70%。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段在所述连接板具有第一连通口(111),所述第二子段在所述连接板具有第二连通口(121),所述第一连通口、所述第二连通口与所述收集腔连通,所述连接板具有第一侧边(221)和第二侧边(222),定义第三方向,第三方向(N)与第一方向垂直,第三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沿第三方向,所述第一侧边和所述第二侧边位于所述连接板的不同侧,所述第一连通口比所述第一侧边靠近所述第二侧边,所述第二连通口比所述第一侧边靠近所述第二侧边。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组件具有第一引流通道,所述第一引流通道与所述第一连通口连通,所述第一引流通道具有第三连通口,所述第三连通口与所述收集腔连通,所述第三连通口与所述第二连通口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请求不公布姓名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三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