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拟超高速撞击爆炸的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971857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09: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模拟超高速撞击爆炸的装置及方法,现有模拟超高速撞击爆炸的装置不仅精度较差,而且无法对测得的冲击波压力值进行验证的技术问题。该装置包括实验腔、安装座、靶体、多个压力传感器、两组行波杆、两个缓冲支架和两组应变片;实验腔安装于安装座上,实验腔的一侧设置有开口;实验腔远离开口一侧设置有靶体;多个压力传感器分别安装于实验腔外壁的不同方位上,压力传感器的输入端置于实验腔内,输出端用于连接外部的测试仪器;两组行波杆相对地设置于实验腔以开口中线为对称中线的两侧,两组行波杆一端均与实验腔连接,另一端分别与一个缓冲支架连接,缓冲支架安装于安装座上;应变片安装于行波杆的周侧。应变片安装于行波杆的周侧。应变片安装于行波杆的周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拟超高速撞击爆炸的装置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模拟爆炸的装置及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模拟超高速撞击爆炸的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二级气炮实验结果表明,当弹速超过3000-4000m/s之后,不管弹丸材质和形状如何,都能够在钢质靶板上打出一个球形弹坑,弹坑直径随弹速的增大迅速增大。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在弹速超过一定数值(与弹丸材料及靶板材料有关)之后,弹丸在撞击中完全被撞击能加热汽化,此时发生的高温高压现象与炸药爆炸的高温高压现象并无本质性差异,这就是超高速撞击爆炸现象。
[0003]Dennis L.Orphal研究了超高速撞击弹坑形成过程反溅物的x射线成像表明:超高速撞击爆炸与炸药爆炸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如果超高速撞击用低熔点的非金属弹丸,则弹丸的动能转化为爆炸的能量的份额将会更高,1gTNT的炸药球完全爆炸时的能量为4.2kJ。弹丸的动能为E=mv2/2,其中E为弹丸的动能,单位kJ;m为弹丸的质量,单位kg;v为弹丸的撞击速度,单位m/s。如果假定弹丸的动能完全转化为撞击爆炸的当量,则撞击爆炸的当量为E/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拟超高速撞击爆炸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实验腔(1)、安装座(2)、靶体(3)、多个压力传感器(4)、两组行波杆(5)、两个缓冲支架(6)和两组应变片(7);所述实验腔(1)安装于安装座(2)上,实验腔(1)的一侧设置有开口;所述实验腔(1)远离开口一侧设置有所述靶体(3),靶体(3)用于安装通过雷管(02)引爆的炸药球(01);多个所述压力传感器(4)分别安装于实验腔(1)外壁的不同方位上,压力传感器(4)的输入端置于实验腔(1)内,输出端用于连接外部的测试仪器;两组所述行波杆(5)分设于实验腔(1)以开口上下中线为对称中线的两侧,两组行波杆(5)一端均与实验腔(1)连接,另一端分别与一个缓冲支架(6)连接,所述缓冲支架(6)安装于安装座(2)上;两组所述应变片(7)与两组行波杆(5)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应变片(7)安装于行波杆(5)的周侧,其输出端用于连接外部的测试仪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拟超高速撞击爆炸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支架(6)上设置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内连接有定位螺钉(8);所述定位螺钉(8)靠近实验腔(1)的端部开设有与行波杆(5)相适配的安装孔,所述行波杆(5)的另一端连接于安装孔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模拟超高速撞击爆炸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波杆(5)的数量为四个,四个行波杆(5)均分为两组;所述应变片(7)的数量为四个,四个应变片(7)均分为两组;每组的两个行波杆(5)并排设置,所述缓冲支架(6)上设置有两个所述连接孔,两个连接孔内分别连接有所述定位螺钉(8),两个行波杆(5)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于两个定位螺钉(8)的安装孔内。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所述的一种模拟超高速撞击爆炸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2)包括第一子板(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学军张德志史国凯马艳军李进谭书舜王等旺
申请(专利权)人:西北核技术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