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缸圆锥破碎机及其动锥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71279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09: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物料破碎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缸圆锥破碎机及其动锥总成。一种动锥总成,包括底座,以及活动设置在底座内的偏心套,以及下端部活动设置在偏心套内部的主轴,以及紧固在主轴上端部上的动锥本体;所述偏心套外侧设置有与其周向联动的支撑环体,支撑环体的上端面被构建为沿其周向高度逐渐变化的连续斜面;所述支撑环体的下端面转动支承于底座上,动锥本体的下端滚动或滑动支承于支撑环体的连续斜面上。该动锥总成简化了动锥本体的支承结构,优化了受力结构,该动锥总成运行过程中,偏心套带动支撑环体旋转即可实现动锥本体摆动,动锥本体被底座所支承,动锥本体的支承结构更为合理,优化了受力结构。优化了受力结构。优化了受力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缸圆锥破碎机及其动锥总成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物料破碎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缸圆锥破碎机及其动锥总成。

技术介绍

[0002]圆锥破碎机广泛用于建筑石料、冶金、化工等行业,根据设备结构原理、破碎物料的运动轨迹差异,可分为:1,单缸圆锥破碎机;2,多缸圆锥破碎机。多缸圆锥破碎机的破碎运动轨迹生产的产品粒型较优、细料比例高,因此多缸圆锥破碎机是一种铁矿、有色金属矿应用广泛的高端设备。
[0003]见公告号为CN113042138B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所代表的现有多缸圆锥破碎机,详见附图9所示,此类圆锥破碎机中的动锥总成中的动锥本体4套接于偏心套2外侧,动锥总成安装在固定立轴61的上端,动锥总成下部与固定立轴61上端需要设置球面上下止推板60。运行时,偏心套2旋转过程中带动动锥总成周向摆动,基于动锥衬板与定锥衬板之间的配合实现物料破碎。
[0004]此类圆锥破碎机因偏心套2与动锥本体4的配合机构无法承受轴向力,故要求设置球面上下止推板60于固定立轴61上端,支承动锥总成,进而实现承载和摆动。当设备长期运行或者在偏料给料、过铁状态下,动锥总成所受到的径向力和轴向力均作用于固定立轴61上,从而使固定立轴61与下部机架62的配合面63处容易松动产生裂痕,甚至固定立轴61断裂,影响设备的稳定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锥总成,动锥本体的支承结构更为合理,优化了受力结构,该动锥总成运行过程中,偏心套带动支撑环体旋转即可实现动锥本体摆动,动锥本体被底座所支承,动锥本体的支承结构更为合理,优化了受力结构;动锥体的大部分轴向力直接由底座传递到下部机架上,动锥体的径向力通过偏心套机构传递到底座上,进一步传递到下部机架上。相比于
技术介绍
中采用的固定主轴方案,本方案取消了固定主轴,新结构对动锥体的承受力更为分散、均匀,不易损坏,运行更为稳定。从而提高动锥总成摆动频率,最终提升破碎效率。
[0006]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动锥总成,包括底座,以及活动设置在底座内的偏心套,以及下端部活动设置在偏心套内部的主轴,以及紧固在主轴上端部上的动锥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心套外侧设置有与其周向联动的支撑环体,支撑环体的上端面被构建为沿其周向高度逐渐变化的连续斜面;所述支撑环体的下端面转动支承于底座上,动锥本体的下端滚动或滑动支承于支撑环体的连续斜面上。
[0008]本专利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技术方案涉及一种动锥总成,该动锥总成中的主轴下端穿设于偏心套内部,动锥本体的中部连接于主轴上端。
[0009]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是,本方案中将动锥本体紧固于主轴上端,如此动锥本体与主
轴实现同步周向摆动。进一步地,此方案在偏心套外侧设置有与其周向联动的支撑环体,周向联动是指偏心套转动时能够带动支撑环体转动。此方案中的支撑环体的下端被底座支撑,支撑环体因其周向厚度逐渐变化,从而使其上端面被构建为沿其周向高度逐渐变化的连续斜面,动锥本体的下端则滚动支承在支撑环体上。此方案下,偏心套转动过程中一方面直接带动主轴及其上的动锥本体进行周向晃动,另一方面带动支撑环体旋转,进而使动锥本体的边缘产生高低起伏,实现周向晃动。
[0010]基于此结构,该动锥总成运行过程中,偏心套带动支撑环体旋转即可实现动锥本体摆动,动锥本体被底座所支承,动锥本体的支承结构更为合理,优化了受力结构;动锥体的大部分轴向力直接由底座传递到下部机架上,动锥体的径向力通过偏心套机构传递到底座上,进一步传递到下部机架上。相比于
技术介绍
中采用的固定主轴方案,本方案取消了固定主轴,新结构对动锥体的承受力更为分散、均匀,不易损坏,运行更为稳定,从而提高动锥总成摆动频率,最终提升破碎效率。
[0011]在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中,所述支撑环体的内端部采用紧套、啮合或一体连接的方式连接于偏心套的外侧壁上,使所述偏心套与支撑环体周向联动。此方案中,紧套方式可采用如胀管方式连接;啮合连接包括采用内外齿圈啮合传动或者是键销方式连接;一体连接的方式主要是指将偏心套与支撑环体成型一体,即为一个整体。上述三种方案均可实现偏心套与支撑环体周向联动。
[0012]在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支撑环体的顶面向下凹陷构建有顶部轴承槽,顶部轴承槽的槽底面被构建为沿其周向高度逐渐变化的连续斜面;所述顶部轴承槽内嵌装有第一滚动轴承或第一滑动轴承,动锥本体的下端采用第一滚动轴承支撑在支撑环体的连续斜面上,或采用第一滑动轴承支撑在支撑环体的连续斜面上。此方案中,采用顶部轴承槽定位安装第一滚动轴承或第一滑动轴承,基于第一滚动轴承实现动锥本体与支撑环体的滚动支承,或就第一滑动轴承实现动锥本体与支撑环体的滑动支承,所述支撑环体的底面和底座顶面上分别构建有底部轴承槽,底部轴承槽内安装第二滚动轴承或第二滑动轴承,支撑环体的下端面通过第二滚动轴承或第二滑动轴承支承于底座上。此方案中,支撑环体下端采用第二滚动轴承或第二滑动轴承支承于底座上,从而使动锥本体的压力最终由底座承受,并通过第二滚动轴承或第二滑动轴承保证支撑环体周向旋转顺畅。
[0013]作为优选,所述偏心套包括底部的偏心部,以及处于顶部的正心部;所述主轴从偏心套的顶部穿入后至少延伸至偏心套的偏心部,偏心套的正心部外侧设置有与其周向联动的支撑环体。此方案中,将偏心套分为偏心部和正心部两部分,要求主轴从偏心套的顶部穿入后至少延伸至偏心套的偏心部,如此偏心套旋转时能够带动主轴和动锥本体摆动;要求支撑环体设置在偏心套的正心部外侧,以保证偏心套带动支撑环体旋转。
[0014]在第一种实施方案中,所述偏心套的外侧采用外铜套与底座内壁间隙设置,偏心套的内壁采用内铜套与主轴外壁间隙设置。在上述结构基础上,此方案仍然内外铜套间隙配合的方案设置偏心套和主轴,但也相对于现有偏心结构基础上,大大提升了整机的抗压强度。
[0015]在第二种实施方案中,偏心套的外侧采用外铜套与底座内壁间隙设置,偏心套的内壁采用内轴承与主轴外壁转动设置。
[0016]在第三种实施方案中,偏心套的外侧采用外轴承与底座内壁转动设置,偏心套的
内壁采用内铜套与主轴外壁间隙设置。
[0017]在第四种实施方案中,所述偏心套的外侧采用外轴承与底座内壁转动设置,偏心套的内壁采用内轴承与主轴外壁转动设置。
[0018]在上述方案动锥本体所承载的压力均转换在底座支承的基础上,该动锥总成运行过程中,偏心套带动支撑环体旋转即可实现动锥本体摆动,动锥本体被底座所支承,动锥本体的支承结构更为合理,优化了受力结构;动锥体的大部分轴向力直接由底座传递到下部机架上,动锥体的径向力通过偏心套机构传递到底座上,进一步传递到下部机架上,动锥体的承受力更为分散、均匀,不易损坏,运行更为稳定。由此可允许将铜套间隙配合替换成轴承滚动配合,而轴承滚动配合所带动的优势在于:
[0019](1)结构新颖、独特、运转平稳(主要体现在减少间隙而产生的抖动);
[0020](2)用滚动轴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锥总成,包括底座(1),以及活动设置在底座(1)内的偏心套(2),以及下端部活动设置在偏心套(2)内部的主轴(3),以及紧固在主轴(3)上端部上的动锥本体(4);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心套(2)外侧设置有与其周向联动的支撑环体(5),支撑环体(5)的上端面被构建为沿其周向高度逐渐变化的连续斜面(50);所述支撑环体(5)的下端面转动支承于底座(1)上,动锥本体(4)的下端滚动或滑动支承于支撑环体(5)的连续斜面(50)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锥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环体(5)的内端部采用紧套、啮合或一体连接的方式连接于偏心套(2)的外侧壁上,使所述偏心套(2)与支撑环体(5)周向联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锥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环体(5)的顶面向下凹陷构建有顶部轴承槽(51),顶部轴承槽(51)的槽底面被构建为沿其周向高度逐渐变化的连续斜面(50);所述顶部轴承槽(51)内嵌装有第一滚动轴承(52)或第一滑动轴承(55),动锥本体(4)的下端采用第一滚动轴承(52)滚动支撑在支撑环体(5)的连续斜面(50)上,或采用第一滑动轴承(55)支撑在支撑环体(5)的连续斜面(50)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锥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环体(5)的底面和底座(1)顶面上分别构建有底部轴承槽(53),底部轴承槽(53)内安装第二滚动轴承(54)或第二滑动轴承(56),支撑环体(5)的下端面通过第二滚动轴承(54)支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国强赵孟军陈炳敏袁成褚羽成陈利华
申请(专利权)人:浙矿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